1.晶晨股份启动赴港上市 拟发行H股强化全球竞争力
2.最高228港元!禾赛科技披露港股IPO发行价
3.映日科技重启上市征程 正式备案辅导冲刺北交所
1.晶晨股份启动赴港上市 拟发行H股强化全球竞争力
9月5日,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晨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晶晨股份表示,此次H股发行旨在进一步增强企业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融资渠道,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公司目前正与相关中介机构积极推进发行相关工作,但本次上市仍存在不确定性,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需履行后续审议、备案及监管审批程序。
晶晨股份成立于2003年,于2019年8月8日成为首批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全球布局、国内领先的无晶圆半导体系统设计厂商,公司专注于系统级SoC芯片及周边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线涵盖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无线连接芯片和汽车电子芯片等,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办公教育、工业商业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公司业绩表现持续亮眼。2025年上半年,晶晨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10.42%,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37.12%。公司指出,业绩增长主要源于产品销售态势良好与新产品迅速放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智能家居类产品及无线连接芯片方面增势显著。2025年上半年,其智能家居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50%,Wi-Fi 6芯片在第二季度单季销量突破150万颗,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环比增幅逾120%,显示出强劲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扩张速度。
作为全球音视频系统级芯片(SoC)领域的龙头企业,晶晨股份在智能机顶盒和智能电视芯片市场长期占据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主流消费电子品牌。公司海外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境外收入占比已超过90%,客户网络覆盖北美、欧洲、拉丁美洲、亚太、非洲等全球多个地区。
市场分析认为,晶晨股份此番赴港上市如若成行,将有助于其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增强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能力,巩固在多媒体SoC和新兴汽车电子、AI音视频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为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红利提供重要通道。
2.最高228港元!禾赛科技披露港股IPO发行价
9月6日,禾赛科技在官网宣布,启动其全球发行公司17,000,000股B类普通股,其中包括从9月8日开始在香港公开发行1,700,000股B类普通股,香港时间2025年(「香港公开招股」)及即日起首次国际发售15,300,000股B类普通股(「国际发售」),以及其B类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股份代号为「2525」。
香港公开发售的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B类普通股228港元,或每股B类普通股29.04美元,基于截至6月30日的汇率为7.8499港元至1美元,2025年,如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的H.10统计数据发布中所述。全球发售的国际发售部分的发售价(“国际发售价”)可能高于或与香港最高发售价相同。
禾赛科技表示,公司将在香港时间2025年9月12日或前后厘定国际发售价,并考虑美国存托凭证于2025年9月12日或之前最后交易日在纳斯达克的收市价及投资者在营销过程中的需求等因素。最终香港发售价将设定为最终国际发售价与香港最高发售价每股B类普通股228港元的较低者。这些股票将以20股B类普通股的每手交易。
与此同时,禾赛科技已与HHLR Advisors(高瓴集团的一部分)、泰康人寿、文晔资产管理、Grab、环达集团和Commando Global Fund签订了基石投资协议。根据该等协议,基石投资者已同意在若干条件下认购该等数量的B类普通股,该等股B类普通股可购买总金额约1.48亿美元,或按国际发售价计算约11.537亿港元,相当于该等B类普通股最初在全球发售中发售的B类普通股的约29.8%,假设该等B类普通股以香港最高发售价出售价格,该百分比受产品/服务大小调整选项和超额分配选项的约束。
3.映日科技重启上市征程 正式备案辅导冲刺北交所
近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了芜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映日科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辅导备案报告,其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创业板IPO主动撤回和被上市公司收购未果之后,这家国内ITO靶材领域的领先企业再次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映日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大尺寸ITO旋转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通过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公司成功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发展成为国内溅射靶材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目前,公司客户已覆盖惠科集团、华星光电、京东方等国内平板显示行业龙头企业,显示出其产品在性能与品质方面获得高度认可。
回顾其资本化路径,映日科技的上市努力可谓一波三折。2021年6月,公司启动上市进程,由安信证券(现国投证券)进行辅导,并于次年4月正式申报创业板IPO。在经历两轮审核问询后,公司于2023年2月主动撤回申请,原因为“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2025年4月,呈和科技发布公告拟以18亿元估值收购映日科技不低于51%的股权,意图实现控股,但该项交易最终未能落地。
转而寻求独立资本化,映日科技于2025年8月28日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为后续进军北交所铺平道路。选择北交所作为上市目标,既符合其现阶段业务体量和创新属性,也契合北交所服务“专精特新”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位。
股权结构方面,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兵,其直接持有映日科技30.09%的股份,并通过映鑫管理间接控制3.77%股份,合计掌控33.86%的表决权。
业界认为,此次冲刺北交所不仅是映日科技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品牌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也将为其进一步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深化客户合作、规范公司治理提供新的契机。若成功上市,映日科技有望借助资本力量巩固其在国产靶材领域的领先地位,助力中国显示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