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芯联集成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披露,公司在应用于AI服务器和AI加速卡的电源管理芯片已实现大规模量产,作为国内首个55nmBCD集成DrMOS芯片通过了客户验证,即将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同时公司发布了第二代高效率数据中心专用电源管理芯片制造平台,已经获得关键客户导入。
芯联集成可以提供AI服务器电源系统代工方案,服务器电源平台产品覆盖从PSU、IBC及POL的各级供电应用。在具身智能等应用方向,芯联集成的MEMS传感器芯片可应用于语音交互、姿态识别、运动捕捉、机械手抓取与操作、环境感知、导航定位等场景,其中AI眼镜用麦克风芯片、机器人用激光雷达芯片已实现突破。在智能驾驶应用方向,全面扩展MEMS代工服务在车载方向的应用,如ADAS智能驾驶的惯性导航芯片、激光雷达VCSEL芯片、微镜芯片、压力传感器芯片以及智能座舱语音识别麦克风芯片等。
芯联集成在今年初确立AI为新业务后,半年时间内营收占比已达6%。据悉,芯联集成AI服务器电源,覆盖从PSU到POL的三级电源系统,可替代AI服务器电源总成本的50%以上。芯联集成预计,2026年AI相关营收占比将突破两位数,成为继新能源汽车(47%)、工业控制(19%)、消费电子(28%)之后的第四增长曲线。随着碳化硅+模拟IC+MCU的系统代工模式深化(长期占比或超50%),芯联集成正从“单一器件供应商”升级为“智能化时代的底层基础设施”。
芯联集成董事长赵奇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明确,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的目标不变,这一信心源于三重动能:首先是技术降本持续深化。碳化硅领域通过8英寸量产(较6寸降本30%)和平面转沟槽技术(单晶圆产出增40%),推动单颗成本向IGBT的1.5-2倍区间逼近,加速商业化拐点到来。其次是产能结构优化。随着芯联集成与芯联越州的有效整合,将强化在功率半导体、碳化硅(SiC)及高压模拟IC等高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产能方面12英寸模拟IC产能将视下游需求稳步扩至4万片/月,AI服务器电源芯片下半年放量,高毛利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推动盈利能力提升。最后是随着国产替代纵深推进,车载控制/传感/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仍处个位数,公司系统代工模式已覆盖国内70%模拟IC设计公司,料号数量年增140%,成为国产替代核心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