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0日-11日,国内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17家车企陆续披露,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被认为是国内车市“反内卷”的重要举措。
《条例》发布至今已满60天,各家车企执行情况如何?本文将通过上半年业绩回顾,复盘车企业绩表现的同时,盘点《条例》发布后,企业应付账款的变化情况。
价格内卷致汽车行业盈利能力下滑
本次共统计A股、港股30家整车上市企业,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为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7%,但净利润同比下降5.79%至441.73亿元,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内卷致行业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5.2%降至14.4%,净利润率也由上年同期的3.7%降至3.2%。
营收规模方面,千亿级企业仅有比亚迪(3712.81亿元)、上汽集团(2943.36亿元)、吉利汽车(1502.85亿元)3家公司,营收超过500亿元规模的企业还有长城汽车(923.35亿元)、北京汽车(823.98亿元)、长安汽车(726.91亿元)、赛力斯(624.02亿元)、理想汽车-W(561.72亿元)、东风集团股份(545.33亿元)。营收垫底的企业分别为曙光股份(8.66亿元)、海马汽车(6.55亿元)、华晨中国(5.62亿元)、众泰汽车(2.8亿元)。
从营收增速看,零跑汽车(174.1%)、北汽蓝谷(154.4%)、小鹏汽车-W(132.5%)3家公司营收同比增超100%,营收同比增超10%的企业还有汉马科技(50%)、中通客车(43%)、吉利汽车(40.1%)、千里科技(40%)、安凯客车(38.7%)、曙光股份(32.6%)、福田汽车(26.7%)、比亚迪(23.3%)、众泰汽车(12.6%)。
同时也出现宇通客车(-1.3%)、理想汽车-W(-2%)、赛力斯(-4.1%)、长安汽车(-5.3%)、金杯汽车(-5.3%)、广汽集团(-8%)、中集车辆(-8.8%)、江淮汽车(-9.1%)、北京汽车(-12.6%)、一汽解放(-21.1%)等10家公司营收同比下降的情况。
30家上市车企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同花顺)
归母净利润方面,上半年仅比亚迪一家公司实现100亿元级盈利规模,达155.11亿元,盈利规模超10亿元的企业还包括吉利汽车(92.9亿元)、长城汽车(63.37亿元)、上汽集团(60.18亿元)、赛力斯(29.41亿元)、长安汽车(22.91亿元)、宇通客车(19.36亿元)、理想汽车-W(17.43亿元)、华晨中国(17.01亿元)。
另有海马汽车(-0.75亿元)、曙光股份(-1.45亿元)、众泰汽车(-1.48亿元)、江淮汽车(-7.73亿元)、小鹏汽车-W(-11.42亿元)、北汽蓝谷(-23.08亿元)、广汽集团(-25.38亿元)等7家公司出现亏损(本次统计未包括蔚来)。
业绩承压背景下,整车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也未有明显改善,30家公司上半年合计负债2.5万亿元,同比增长5.86%;由于资产规模同比增长7.14%至4.02万亿元,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62.2%。其中,众泰汽车(97.3%)、金龙汽车(85.7%)、北汽蓝谷(80.3%)、安凯客车(77.1%)、赛力斯(76.1%)、江淮汽车(75.3%)、福田汽车(73.3%)、零跑汽车(71.9%)、比亚迪(71.1%)等9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70%。
60天账期推进情况引关注
根据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求车企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该举措已得到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安启源、长安凯程)、上汽集团、比亚迪、奇瑞汽车、小鹏汽车、小米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蔚来汽车、江淮汽车、北汽集团、理想汽车、赛力斯、零跑汽车等17家汽车集团响应支持。
虽然《条例》于上半年执行不到1个月,但其对供应链的减负影响仍值得期待。
经统计,30家车企上半年合计应收账款为2939.87亿元,同比微增0.76%;应付账款合计为9227.13亿元,同比大增12.88%。
其中,23家A股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合计为6138.22亿元,同比增长3.3%。比亚迪和上汽集团是A股唯二应付账款超千亿元的公司,上半年分别为2352.14亿元、1594.23亿元;应付账款超百亿元的还有长城汽车(379.32亿元)、赛力斯(355.13亿元)、长安汽车(252.25亿元)、一汽解放(195.35亿元)、福田汽车(171.99亿元)、广汽集团(162.53亿元)、中国重汽(136.72亿元)、江淮汽车(121.72亿元)、江铃汽车(102.76亿元)。A股应付账款规模不足10亿元的车企仅三家,分别为曙光股份(8.75亿元)、海马汽车(4.36亿元)、众泰汽车(3.69亿元)。
30家上市车企2025年上半年账期支付情况(单位:亿元、天,数据来源:同花顺)
虽然应付账款规模呈增长趋势,但支付周期同比有了明显下降。
A股车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23家公司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25.11天,比上年同期的平均148.22天,下降了23.11天。
众泰汽车是上半年唯一一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300天的企业,达310.1天;超100天的车企最多,达16家,分别为曙光股份(183.2天)、安凯客车(163.7天)、千里科技(157.8天)、海马汽车(149.9天)、比亚迪(141.0天)、金龙汽车(133.9天)、赛力斯(127.5天)、一汽解放(123.3天)、汉马科技(121.0天)、江铃汽车(117.8天)、北汽蓝谷(112.3天)、江淮汽车(111.6天)、上汽集团(107.4天)、福田汽车(104.1天)、金杯汽车(102.4天)、长安汽车(100.1天)。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在100天以内的车企共计6家,除长城汽车(97.3天)、广汽集团(79.1天)为乘用车企外,中通客车(94.3天)、中国重汽(88.9天)、中集车辆(78.9天)、宇通客车(71.8天)均为商用车企。
另对比发现,上半年有10家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出现小幅增长,分别为赛力斯(+35.9天)、一汽解放(+29.8天)、江淮汽车(+20.4天)、中集车辆(+6.2天)、中国重汽(+4.8天)、长城汽车(+3.2天)、江铃汽车(+1.7天)、广汽集团(+1.5天)、长安汽车(+1.4天)、宇通客车(+0.8天)。
而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下降的企业多达13家,其中众泰汽车(-144.2天)、汉马科技(-135.3天)、北汽蓝谷(-116.6天)、海马汽车(-106.6天)均同比下降超100天。
随着周转天数下降,A股23家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周转率也得到改善,已由上年同期的1.51次/年提升至1.59次/年。
由于上半年《条例》执行时间较短,对应付账款账期的影响仍有限,预计下半年将会有更为显著的改善。
(校对/邓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