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坦福:AI普及致美国青年就业率降13%
2.优必选获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计划在中东建超级工厂和研发中心
3.英伟达客户集中度引发关注,两大客户贡献近四成营收
1.斯坦福:AI普及致美国青年就业率降13%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最新报告显示,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对美国年轻工人的就业前景产生了显著影响。研究分析了美国最大薪酬软件公司ADP提供的数百万美国工人的薪酬记录,发现自2022年以来,22至25岁、从事AI暴露度较高职业(如客服、会计和软件开发)的工人就业率下降了13%。
相比之下,同一领域经验更丰富的工人,以及从事AI暴露度较低职业(如护理助手)的各年龄段工人的就业率保持稳定或有所增长。例如,年轻健康助手的就业增长速度超过了年长同行。前线生产和运营监督岗位的年轻工人就业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小于35岁以上工人。
研究排除了教育水平、远程工作、外包岗位和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认为AI可能取代“编码知识”或“书本知识”,而对经验知识的替代能力较弱。研究还指出,并非所有AI应用都与就业下降相关,在AI辅助提高效率的职业中,就业率变化较小。
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显示出AI将取代部分工作的证据日益增多。此前,高盛经济学家表示,生成式AI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在就业数据中显现,尤其在科技行业和年轻员工中。多数公司尚未将AI应用于日常运营,因此其对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尚未完全显现。
2.优必选获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计划在中东建超级工厂和研发中心
8月31日,优必选科技宣布,公司已与国际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正式签署10亿美金战略伙伴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Infini Capital旗下高新技术基金为优必选提供一笔总额为10亿美金的战略融资授信额度,融资方式包括参与配售、认购可转债、授予现金提款权等。尤其是授予优必选在有需要时可使用的10亿美元现金提款权这一快速融资通道。
此外,双方还达成多项产业战略合作内容:Infini Capital计划在合适时机增持优必选股票,目标是成为优必选不超过5%持股比例的重要股东;双方联手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协助优必选打造生态圈;Infini Capital充分利用之前所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协助优必选打造功能更强、成本更低的人形机器人;协助优必选开拓中东市场,成立中东合资公司,计划在中东建立超级工厂和研发中心以及中东总部,共同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走向世界。
目前,优必选已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北汽新能源、顺丰、富士康等企业实现合作,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是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7月,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9051.15 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这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中标金额最大的采购订单。
3.英伟达客户集中度引发关注,两大客户贡献近四成营收
英伟达在财务申报文件中披露,在截至7月的季度中,两家客户占据了该芯片制造商39%的营收,引发了市场对其客户集中度的担忧。
据报道,根据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客户A"贡献了总营收的23%,而"客户B"则占总营收的16%。这一比例高于去年同期,当时英伟达前两大客户分别占销售额的14%和11%。
虽然英伟达每季度都会定期发布有关其主要客户的信息,但本周的披露引发了市场新一轮讨论:英伟达的爆炸性增长是否主要由微软、亚马逊、谷歌和甲骨文等少数几家大型云服务提供商推动。
英伟达财务总监Colette Kress在近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约占公司数据中心业务收入的50%。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数据中心业务在第二季度占英伟达总营收的88%。”
"我们经历过营收主要来自有限客户的时期,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英伟达在申报文件中写道。
分析师们越来越关注这些云服务商的资本支出承诺,以此来预测英伟达未来的增长。
汇丰银行分析师Frank Lee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除非我们对2026年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预期有更清晰的上行空间,否则我们认为短期内盈利上调或股价催化剂的空间有限。"他对该股票持有"持有"评级。
然而,英伟达的"客户A"和"客户B"不一定是云服务提供商。这仍是一个谜团,英伟达代表拒绝透露这两个客户的身份。
在申报文件中,英伟达表示其拥有"直接客户"和"间接客户",而"客户A"和"客户B"被列为"直接客户"。
直接客户并非英伟达芯片的最终用户。它们是购买芯片并将其集成到完整系统或电路板中的公司,这些公司随后将产品销售给数据中心、云提供商和终端用户。这些直接客户中有些是原始设计制造商或原始设备制造商,如富士康或广达;其他则是分销商或系统集成商,如戴尔。
而间接客户包括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它们通常从英伟达的直接客户处购买系统。英伟达表示,它只能根据采购订单和内部销售数据估算间接客户的收入。
要判断这些云提供商是否为英伟达的神秘客户身份非常困难,部分原因是芯片制造商在定义直接和间接客户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英伟达在申报文件中写道,一些直接客户购买芯片是为了构建自用系统。
此外,英伟达指出,两个间接客户各自占其总收入的10%以上,主要通过客户A和B购买系统。
更增添神秘色彩的是,英伟达表示,一家"AI研发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客户贡献了"可观"的收入。
英伟达向投资者表示,对该公司AI系统的需求仍然强劲,不仅来自云提供商,还来自其他类型的客户,包括购买AI系统的企业和"新兴云服务商"。英伟达还提到了外国政府,称今年将在"主权AI"领域录得200亿美元的收入。财务总监Kress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告诉分析师,所有这些产品类别都在推动英伟达的收入增长。
英伟达CEO黄仁勋还称,公司预计到本十年末,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3至4万亿美元。他表示,在一个投资500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中,英伟达产品可能占总成本的约70%,不仅包括其图形处理单元,还包括其销售的其他芯片。
黄仁勋向投资者表示,这是未来五年的合理目标,因为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投资规模和承诺支出非常可观,今年将达6000亿美元。他还表示,企业或海外云提供商等新类型的客户也在加入这一建设浪潮。
"众所周知,随着人工智能革命的全面展开,仅前四大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在两年内就翻了一番。"黄仁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