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dia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精细光掩膜(FPM)和喷墨打印(IJP)OLED工艺正逐渐成为显示产业的新焦点。目前,FMM OLED工艺仍是主流,但其高成本和低材料利用率等问题促使厂商探索替代技术。FPM和IJP技术由日本厂商率先研发,现由中国面板厂商如维信诺和华星光电接棒推进。
Omdia指出,IJP OLED在材料利用率上最高,可达95%,FPM次之,FMM最低。然而,IJP工艺的可溶性OLED材料在寿命和亮度效率上仍面临挑战。FPM具备最高开口率(60%-70%),亮度效率更优,有望降低功耗。FMM的开口率最低,仅约30%。
制造挑战方面,FMM面临掩膜下垂和对位精度问题;FPM的良率有待提升,设备成本高;IJP受限于材料供应和喷头精度。FPM在多尺寸混切(MMG)上具有优势,FMM则无法支持,IJP理论上可行。
产品开发周期方面,FMM最长,FPM和IJP更短。制造成本潜力上,IJP最具优势,FPM次之,但两者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Omdia预测,到2026年,三种工艺的最大玻璃尺寸均可达到8.6代。维信诺计划在V5 8.6代厂采用ViP技术生产IT OLED面板,华星光电则将在T8 8.6代厂采用IJP技术生产笔记本、平板及智能移动设备用OLED面板。
此前,Omdia曾预测FPM和IJP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成熟,并有望在2025年后实现规模化量产,推动OLED面板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随着维信诺和华星光电的积极推进,这一预测正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