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Jetson Thor面世!有哪些国产替代?
2、字节跳动估值超3300亿美元,期权价格上调至200.41美元/股
3、胜科纳米半导体学院首届ICDFAR项目收官:从硕士研究生到准工程师的“淬火蜕变”
4、“方崇智论文激励计划”评选结果揭晓,安凯微电子共促产学研融合新篇章
5、晟霖益嘉完成8000万元A轮融资,系国产泛半导体真空薄膜沉积设备商
1、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Jetson Thor面世!有哪些国产替代?
8月25日晚,英伟达正式推出其专为机器人应用设计的计算平台Jetson AGX Thor,并同步推出开发者套件及量产模块。根据英伟达官方资料,Jetson Thor采用英伟达Blackwell GPU,14 核 Arm Neoverse-V3AE 64 位 CPU,可提供FP4精度下2070 FP4 TFLOPS 的 AI 算力和 128 GB 显存,功率可配置在 40 W 到 130 W 之间。与英伟达AGX Orin相比,Jetson Thor系列模组的 AI 计算性能提高至 7.5 倍以上,能效提高至 3.5 倍。
作为进行语音识别、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最关键的部件,人形机器人主芯片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且当前仍为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大厂所主导。但是近年来国产厂商也在积极推进专用AI芯片的开发,实现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查询瑞芯微、全志科技发布“2025半年报”可见,均把机器人作为未来拓展的重要领域。瑞芯微RK3588、全志科技MR527等国产芯片已开始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场景。
人形机器人热度攀升,“大脑” 短板凸显
2025开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就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宇树科技机器人亮相春晚扭秧歌,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开跑等,都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也让人们发现当前的人形机器人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续航、热管理、平衡性等,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大脑”。
作为具体智能的最佳载体,人形机器人通过“大脑”进行语音识别、环境感知等功能,接受指令后进行任务拆解等上层规划,再通过小脑实现对路径的最优规划,最终下达决策指令,通过驱动伺服系统进行本体运动,完成任务指令。
当前人形机器人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均与“大脑”相关。以至有网友戏称,当前的人形机器人是“小脑发育不完全,大脑完全不发育”。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开发人形机器人的更强大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人形机器人“大脑”的运算与控制过程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当数主芯片,包括CPU、GPU、NPU等计算芯片,是人形机器人进行复杂算法和智能决策的重要基础。多数行业参与者认为,机器人必须将通用智能与实际应用结合才能实现规模化。实现这一目标依赖四项核心技术:算法、数据、算力和硬件。中国在硬件供应链方面保持强大领先地位,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英伟达 Jetson Thor 性能升级,有哪些国产替代?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人形机器人采用的算力芯片,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厂商仍占主导。例如,英伟达在COMPUTEX 2023上就发布了Jetson AGX Orin,用于人形机器人等边缘计算。最新发布的Jetson Thor与上一代Jetson Orin相比,AI计算性能提升多达7.5倍,能效提升3.5倍。
目前国内外的人形机器人厂商中,除特斯拉具有一定自研能力,如开发FSD(全自动驾驶)计算机及芯片用于端侧,Dojo项目虽被关闭,但Dojo 3仍将以AI6 SoC形式存续,其余厂商大多外购英特尔、英伟达等的芯片,如优必选Walker X采用Intel i7和NVIDIA GT1030,宇树科技使用Intel Core i5/i7搭配NVIDIA Jetson Orin。近年来国产厂商也在积极推进专用AI芯片的开发,实现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
瑞芯微持续多年深耕机器人领域,基于RK3588、RK3576、RK3568、RK3566、RK3562、RV1126B等机器人产品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人机交互、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功能。旗舰产品RK3588,采用8核64位ARM架构,支持多模态AI任务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场景,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60%,显著提升了国产芯片的市场竞争力。
新研发推出的首颗端侧算力协处理器RK182X,具备自研高神经网络算力、高带宽特性,通过 PCle2.0、USB3.0、Ethernet 等标准化通用接口与主处理器互联使用,能够高效支持3B、
7B等端侧主流参数的文本型LLM和多模态VLM模型部署,可以作为机器人小脑中枢,实现多模态感知、推理与决策、任务规划等功能。
全志科技业务涵盖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市场。相关产品已用于小米 CyberDog 仿生机器人、汤姆猫 AI 语音情感陪伴机器人等。全志科技在半年报中表示,当前公司已在机器人领域,完成了 MR153、MR527、MR536 的序列化布局。
其中MR527集成8核CPU、NPU和Mali GPU,具备强大的硬件编码能力和丰富的传感器接口,实现了低成本的多关节协同控制。MR153 内置四核 ARM 处理器和专用 RISC-V 实时处理器,并丰富了 UART、PWM、GPIO 等接口,可更好地支持红外传感器、陀螺仪、超声波、线激光和 ToF 等传感器,并可更好地进行实时运算与控制,目前已向客户送样。
黑芝麻智能的华山A2000系列芯片采用NPU大核设计,支持高效推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精度需求。除汽车之外,A2000也可以支持机器人和通用推理等多个领域。按照规划,A2000系列产品2025年将规模量产。
武当C1200系列芯片通过硬件隔离技术,支持AI运算与执行器控制并行,高效处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目前,黑芝麻智能已与傅利叶合作,为其“灵巧手”提供算力支持。基于C1200系列芯片、A2000系列芯片,黑芝麻智能将推进相关产品在机器人等边缘场景的落地应用。
除瑞芯微、全志、黑芝麻智能等上市公司外,国内还有多家厂商能够提供机器人芯片相关产品。例如,芯驰科技推出的面向具身智能应用的边缘 SoC D9-Max,采用多核异构设计,集成CPU、GPU、NPU、DSP、ISP、视频处理单元,可用于运动控制、路径规划、感知、语音交互、传感器数据处理等功能。爱芯元智的AX8850是一款高算力高能效比的数字SoC芯片,集成了8核A55 CPU,24TOPs@INT8高算力的NPU,可用于服务机器人、AR设备、智能汽车等领域,实现物体检测、连续视频事件识别、多摄像头与雷达融合感知等功能。
未来趋势展现:异构集成、边缘计算融合
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中,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等关键部件已逐步实现国产化。但在国产主芯片上仍面临算力瓶颈和生态短板。这需要持续聚焦异构计算、架构优化等,推进国产替代的进程,以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就发展趋势而言,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主芯片将走向异构集成,深度融合CPU、GPU、NPU等异构单元,通过分工协作提升实时响应能力。一是CPU+GPU/NPU的协同,通过分工提升实时响应能力,同时在边缘侧集成专用AI加速模块,如NPU等,优化大模型推理效率。二是先进制程与Chiplet技术的提升。通过工艺升级,提升芯片集成度和能效比。在模块化设计方面,通过Chiplet等技术实现灵活扩展,降低成本。
三是推进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融合。通过优化芯片架构,在端侧大模型部署上,支持本地化模型推理,减少对云端的依赖。同时集成视觉、语音、触觉处理单元,优化多模态交互能力,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度。四是提升能效比与集成度,实现低功耗设计与集成化,改善续航性能。
2、字节跳动估值超3300亿美元,期权价格上调至200.41美元/股
知情人士透露,短视频应用抖音及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将启动一项新的员工股票回购计划,受持续营收增长的推动,这家中国科技巨头的估值将超过3300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拟在回购计划中向现有员工提供每股200.41美元的股票,较大约六个月前每股189.90美元的报价上涨5.5%,当时字节跳动的估值约为3150亿美元。预计回购将于秋季启动。
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达到约480亿美元,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社交媒体公司(按营收计算)的地位,此次以更高估值进行的回购也将随之而来。
字节跳动的第二季度营收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市场,因为该公司继续面临剥离美国业务的压力。
第一季度,字节跳动营收增至43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社交媒体公司,超过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的423亿美元。
得益于强劲的广告需求,两家公司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
字节跳动每两年进行一次股票回购,使这家私营公司的员工能够套现部分持股,这也反映出其不断扩张的国内外业务增强了资产负债表。
处于发展后期的私营企业越来越普遍地定期进行股票回购,以留住员工并为员工提供流动性,而无需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等方式退出。
包括SpaceX和OpenAI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利用外部投资者的资金来资助这些项目。字节跳动则是一个例外,它稳步地使用自有资产负债表,这表明其财务灵活性和健康的利润率。
字节跳动也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人工智能(AI)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该公司已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AI芯片,构建AI相关的基础设施,并开发大模型。
3、胜科纳米半导体学院首届ICDFAR项目收官:从硕士研究生到准工程师的“淬火蜕变”
初秋时节,苏州胜科纳米总部报告厅内,一场全英文毕业答辩正紧张有序进行。台上的学生手持激光笔,划过检测图片时动作沉稳,面对评委提出的产业实操类尖锐问题,应答精准且直击核心——从样本定位逻辑到方案落地可行性,每一句表述都紧扣半导体产业真实场景。
这场答辩,并非普通的实习成果汇报,而是胜科纳米半导体学院培养的首届ICDFAR项目(集成电路设计,失效分析与可靠性分析专业)硕士生们,用一年"高压淬炼"交出的"身份转换答卷",他们已从专注理论研究的学子,成长为能随时扎根产线的准工程师。
作为胜科纳米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联合打造的人才培养项目,ICDFAR自启动起便以"高标准"锚定方向,致力于破解半导体领域理论与实践衔接不足的人才培养痛点。项目前十个月的理论学习阶段,学生们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接受理论培育,课程内容完全对标国际半导体分析标准,涵盖芯片设计,失效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核心内容,每一门课程都是胜科纳米与SUTD联手对专业基础的"硬核打磨"。全英文授课环境下,学生们既要攻克教材中密集的行业专业词汇,又要在教授直击基础盲区的提问中快速反应,更需在跨文化小组讨论中磨合协作节奏。
没人敢松劲。为筑牢产业实战的"理论骨架",学生们投入了极大的专注——图书馆的灯常为这群年轻人亮至深夜,有人将复杂检测原理拆解成思维导图贴满宿舍……学生徐冉反思到:"当教授以模拟失效案例提问,当前情况'哪种失效定位方法最精准'时,我才真切明白,这些理论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未来在产线中排查问题的'罗盘'。
"十个月的深耕,让他们不仅扎实掌握了芯片失效分析核心领域的理论框架,更养成了"用理论拆解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完成了从"学知识"到"备实战"的心态转变。
ICDFAR项目的最后两个月,学生们来到胜科纳米总部开启工业实习,这是将"理论骨架"锻造成"实战筋骨"的关键阶段。企业敞开产线核心资源:透射电镜、聚焦离子束等精密设备成为学生的"日常工具",人均实现140-150个机时的实操安排,绝非简单的"观察体验",而是要求他们能独立操作并得出精准判断。10余名资深工程师担任工业导师,毫无保留地传授实战经验。
第一次自己做电性分析、找失效点时,因为参数调得不对,数据一直不正常,失效点怎么也定不下来,当时确实有点慌,耐住性子一步步排查问题,直到凌晨才弄清楚。“那时候才觉得,不光是动手能力要强,遇到问题还得扛得住,把它解决了才行。”学生何翼舟回忆道。
8月27日的毕业答辩上,学生们的蜕变在细节中清晰可见:汇报时,他们不再停留于“学到了什么”的梳理,而是聚焦“在模拟仿真案件中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的实际阐述;当被问及“当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为失效根因”时,他们更能以批判性思维展开分析,条理清晰地列举出多种可能性并说明研判依据。
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评价道:"他们眼中少了学生的犹豫,多了工程师的笃定,这正是产业需要的新生力量。"
特意安排行程参加此次毕业答辩汇报的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Cheah Chin Wei教授也感慨:"胜科纳米的实习项目与传统实习的确不同,无论强度、质量还是效果,都令人印象深刻,学生们的成长远超预期,大学应倾注更多资源支持ICDFAR项目。"
如今项目收官,学员们走进报告厅时,自信从容写在脸上。他们清楚,新加坡十个月啃下的理论"硬骨头",苏州两个月熬出的实战经验,不是履历上的"加分项",而是扎根产线的"底气"。
这场从理论到实战的"无缝接力",印证了高强度、严要求的封闭训练能加速人才成长。当半导体产业亟需"上手就能用"的工程师时,这种"课堂前置产线、实训对接需求"的模式,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高效路径。
从狮城课堂到苏州实验室,从书本公式到检测报告结论,首届ICDFAR项目的硕士生们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学子"到"准工程师"的蜕变。这场产教融合实践如同一粒种子,既证明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可行性,也为半导体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再次祝贺2025届ICDFAR项目圆满结束!学生们顺利毕业!
据统计,截止项目收官,学生们的职业轨迹也清晰铺展:接近八成的学生选择加入胜科纳米,后续将以管培生身份投身各业务场景,把积累的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扎扎实实的运用到产业一线的工作中。
答辩现场精彩瞬间
4、“方崇智论文激励计划”评选结果揭晓,安凯微电子共促产学研融合新篇章
2025年8月23日,第十四届全国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安凯微电子赞助的“方崇智论文激励计划(Fang Chong-Zhi Best Paper Award)”评选结果揭晓。安凯微电子总经办主任林绮绮女士向获奖论文作者颁奖。
安凯微坚信,技术创新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深厚积累和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公司积极支持高水平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与学界、业界携手,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进程。
全国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还设立了“方崇智论文激励计划(Fang Chong-Zhi Best Paper Award)”,于2019年7月评选出首届优秀论文。
5、晟霖益嘉完成8000万元A轮融资,系国产泛半导体真空薄膜沉积设备商
近期,浙江晟霖益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晟霖益嘉”)完成8000万元的A轮股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航工业集团成员惠新产业基金和泓谟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浙大友创创投基金继续跟投。本轮资金将重点聚焦两大主线:一是深化现有产品线(半导体及光伏钙钛矿)的迭代与升级,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巩固市场优势;二是加速新一代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拓展技术应用边界,布局未来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晟霖益嘉成立于2022年,是浙江杭州一家专注于泛半导体行业真空薄膜沉积装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研发制造“光伏钙钛矿真空薄膜沉积设备+半导体真空薄膜沉积设备”为业务发展主线,光伏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宽幅真空蒸镀、ALD(原子层沉积)、RPD(反应等离子沉积)等设备,半导体领域主要产品包括12英寸磁控溅射PVD(物理气相沉积)、ALD、RTP(快速热处理)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