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万业企业(600641.SH)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7.76%;归母净利润达4080.6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持续布局半导体设备、材料赛道,围绕集成电路制造核心工艺拓展业务品类,伴随业务平台模式的规模效应初显,铋业务驱动业绩增长超预期。
铋业务突围:依托先导整合优势 深耕深加工价值
作为先导科技集团旗下唯一专注于铋金属深加工及化合物产品的业务平台,安徽万导上半年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实现销售收入 5.25 亿元,在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中占比达 75.14%,已然成为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能与销量均呈现加速爬坡态势,二季度收入环比一季度激增 449.82%,强劲的增长动能尽显。
这一业绩突破的背后,既得益于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更植根于公司深度整合的产业链能力。2025 年 2 月起,国内精铋价格迎来显著攀升:从年初约 7.5 万元 / 吨上涨至最高 16 万元 / 吨,截至 7 月初仍稳定在 12-13 万元 / 吨区间,较年初涨幅约 65%。但万业企业的增长逻辑并未局限于价格波动 —— 依托先导科技集团在稀散金属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积淀,公司在铋金属提纯、化合物制备等关键环节已构建起扎实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稀散金属领域的龙头企业,先导科技集团在铋、铟等金属提纯技术上稳居全球领先地位,具备 “高纯材料 - 衬底 - 外延 - 芯片 - 资源回收” 的全链条一体化能力。借助这一优势,安徽万导得以快速拓展业务边界,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涵盖铋相关金属材料(铋针、铋粒(珠)、铋粉等)、铋化合物(氢氧化铋、氯氧化铋、柠檬酸铋等)及铋半导体材料(氧化铋、硫化铋、铋基靶材等),产品广泛覆盖半导体(压敏电阻、光模块TEC 制冷片)、光伏、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产能布局方面,安徽五河、广东清远基地已进入正式生产阶段,湖北荆州、浙江衢州基地则处于新产能推进过程中,计划于 2025 年底前完成新增产能扩张,全年产能及销量规模有望稳居行业前列。
图:安徽五河基地氧化铋生产线
图:湖北荆州基地铋化合物生产线
业务模式上,安徽万导通过 “规模化金属材料 + 高毛利化合物 + 高增长半导体材料” 的产品组合策略,持续收获产业链整合带来的长期价值。
依托控股股东先导科技集团在稀散金属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势,公司在铋材料领域构建起从原料提纯到深加工的垂直整合能力,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设备业务攻坚突破:国产替代加速落地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旗下凯世通持续领跑国产离子注入机赛道,期间新增交付8台12英寸离子注入机,其中应用于CIS器件掺杂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实现首台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该设备采用凯世通自研核心零部件,具备卓越的金属污染控制能力,可有效解决CIS器件暗电流问题,标志着公司对客户新工艺的覆盖能力再上新台阶。
市场拓展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凯世通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客户已突破12家,超低温离子注入机客户突破7家,高能离子注入机客户突破3家,2020年至今累计交付设备超40台,覆盖先进逻辑、存储、功率器件、CIS图像传感器等核心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凯世通已交付的国产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其12英寸晶圆产品片安全生产过货量突破500万片,验证了国产设备在规模化量产中的可靠性,实现了从样机研发到规模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图:凯世通主要产品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方面,凯世通上半年研发投入持续加码,聚焦28nm及更先进制程需求,攻克了多电极束流引出、超低能束流传输等关键技术,推出具备高精度注入角度控制的真空各向同性机械扫描系统。在产业协同方面,凯世通依托先导科技集团的协同优势,在静电卡盘、流量计等核心零部件上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有效降低供应链对海外依赖程度,实现了产品交付更稳定、成本控制更优化的良好局面。此外,凯世通董事会迎来重要人事变动,现任普达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原任泛林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刘二壮博士和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基金董事长李勇军博士加入董事会,两位半导体领域的优质董事将为凯世通的长远发展强势赋能。
依托控股股东先导科技集团的资源协同,万业企业以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双轮驱动,既通过铋材料业务的垂直整合能力构筑竞争护城河,又推动半导体设备业务在核心领域持续突破,双板块相互赋能实现业绩与战略双重突破。当前公司正加速从“设备+材料”平台化整合向“产业链生态”进阶,战略转型进入新阶段。未来随着铋材料新增产能释放与半导体设备订单放量,公司有望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实现更大突破,硬卡替进程加速推进及新业务增长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核心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