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华润微(688396.SH)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18亿元,同比增长9.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20.85%,其中二季度表现尤为亮眼,实现营收28.63亿元,同比增长8.28%,环比增长21.61%;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3.42%,环比增长207.12%,增长韧性凸显,上行惯性于二季度得到巩固。
业务聚焦驱动业绩增长,泛新能源领域占比提升至44%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高算力需求扩张、消费与工业温和复苏”的结构性特征。一方面,人工智能驱动的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需求持续强劲,引领行业增长;另一方面,经历周期性调整的消费电子市场显现回暖迹象,汽车电子领域则在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域控制器渗透率提升的浪潮下保持增长,工业自动化需求亦逐步复苏。
报告显示,华润微上半年产品与方案板块下游应用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泛新能源领域(车类及新能源)占比提升至44%,稳居第一大应用支柱,消费电子占比38%,工业与通信设备各占9%。华润微表示,公司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布局,紧抓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光伏储能及消费电子复苏的机遇,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客户结构,实现核心客户订单快速增长,成功导入多个新项目并成为客户首选,品牌影响力与订单储备持续增强。
高端化与集约化战略成效凸显,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从产品升级到产能布局,华润微正以双轮驱动的硬核实力为业绩跃升注入强劲势能。从核心业务板块的表现来看,功率产品模块化战略成效尤为显著——上半年模块化产品整体规模同比大幅增长70%,其中IPM模块表现亮眼,同比增长143%,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新能源、工业控制等场景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产品结构正加速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封装业务各主要品类产能利用率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7%,旺盛的市场需求与高效的产能转化能力形成良性共振。
在聚焦未来的关键产能建设方面,华润微重点项目正按计划高效推进,为长期发展夯实根基。具体来看,重庆12吋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已实现满产,月产能达到3万片;深圳12吋特色模拟集成电路生产线产能持续爬坡,90nm平台多颗产品已导入并实现量产,55/40nm产品也在同步验证中;先进封测基地自TOLT 顶部散热先进封装平台首颗产品通线以来,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高端应用领域,持续扩展先进封测能力与服务覆盖范围;高端掩模生产线量产,重点支持90nm及以下高端节点,已成功建立了55nm工艺节点的研发能力,为高端市场产品设计与制造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这些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产能保障和技术支撑。
硬核研发铸就核心竞争力,IGBT等重点产品引领市场
华润微始终坚持高研发投入驱动创新与成果转化,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5.48亿元,占营收比重10.50%,持续处于行业前列。依托IDM全链条模式的协同优势,公司将高强度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落地推力,在IGBT、MOSFET等核心功率器件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更以SiC、GaN等宽禁带半导体及智能传感器的多点开花,勾勒出国产高端功率芯片的进阶图谱。
其IGBT产品在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两大关键应用领域持续突破,销售占比已超过70%,确立了在国产IGBT的市场地位,同时,MOSFET产品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AI服务器等领域的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最新一代超结MOS G4和SGT MOS G6产品实现快速市场导入与上量,推动MOSFET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跃迁,规模效应与品牌溢价同步显现。除IGBT、MOSFET两大核心品类外,华润微在宽禁带半导体及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布局亦进入收获期,第三代半导体凭借耐高温、高击穿电场等特性,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储逆变、数据中心电源、工业电源等领域加速渗透;智能传感器则依托MEMS工艺技术突破,成功切入工控等新兴市场。多品类的协同发力,不仅增强了公司抗周期波动能力,更为长期增长打开了多元想象空间。
业内分析普遍指出,传统消费电子复苏、AI创新浪潮奔涌与国产化替代提速,正合力推动半导体行业迈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华润微依托功率半导体及传感器领域的技术积淀、IDM模式的全链条优势、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及对汽车电子、泛新能源、AI等高增长赛道的精准布局,不仅在业绩端实现强劲复苏与跃升,更展现出穿越周期波动的强大韧性,以及引领国产半导体产业向上的核心潜力。其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导向的战略布局,正为长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