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业内幕》周三 (27 日) 报导,曾任职 OpenAI、Facebook 和 Google 的 Peter Deng 表示,AI 人才争夺战正扩大薪资差距。顶尖研究员如明星运动员般被高薪挖角,但其他员工薪酬却相对停滞,形成企业内部薪资鸿沟。
现任 Felicis 创投普通合伙人的 Deng 在播客中表示:“这确实产生连锁效应,有些非研究人员觉得自己对产品或公司贡献很大,但薪资和股票选择权的差距越来越大。”
他认为人资部门“在某个时点必须处理这个问题”。
如抢 LeBron James 般激烈
AI 研究员在 ChatGPT 引发的科技竞赛中如明星运动员,被 OpenAI、Meta(META-US)、Anthropic 等业者高度追捧。Databricks AI 副总裁 Naveen Rao 将人才战比喻为“寻找 LeBron James”。
过去一年 AI 公司竞相挖角研究员。2024 年 Google 与 Character.ai 达成 27 亿美元交易,主要目标据报是找回 Noam Shazeer。纽约大学专家当时称 Shazeer 是“明星四分卫”。
但这就如同体育界,存在贫富差距。每个 LeBron James 背后,都有薪酬微薄的替补球员。
OpenAI 执行长奥特曼面临 Meta 等公司挖角压力。6 月他表示,极端挖角手段可能损害企业文化:“大笔预付保证薪酬当成加入理由,专注于此而非工作使命,不会建立良好文化。”
尽管人才战扩大薪资差距,Deng 仍认为整体而言是好事。他表示真正的赢家是“其他所有人”——也就是那些从 AI 朝向通用超级智慧发展中获益的“投资人和新创创办人”。
留才成最大难题
祖克柏投入数十亿建立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向 OpenAI 和 Google DeepMind 研究员开出数百万薪资,并将 Scale AI 共同创办人 Alexandr Wang 招入领导新部门。
但成立仅两个月,至少 8 名员工已离职,显示即使天价薪酬也难保人才忠诚。
Deng 表示:“我相信市场,研究人才对各大实验室极其重要,绝对必须确保留住并招募人才。”但现实证明,AI 人才战的赢家与输家界线日益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