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开普云正式对外披露《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预案》。根据公告内容,开普云计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深圳金泰克收购其持有的南宁泰克30.00%股权,与此同时,还将同步募集配套资金以支撑此次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权收购并非孤立动作。依据双方此前签订的《股权收购框架协议》,开普云的长远计划是收购南宁泰克全部70%的股权,而深圳金泰克需先将其旗下存储产品业务的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南宁泰克——这一现金交易环节,被明确列为后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前置条件,确保了整个交易链条的完整性与有序性。
对于此次收购,开普云方面给出了清晰的战略解读:金泰克的存储产品在行业内具备国内领先水准,尤其在企业级 DDR 内存产品领域,已成功实现国产替代,打破了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
开普云强调,通过将金泰克存储产品业务纳入麾下,公司将有效补齐在 AI 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高性能存储能力,进而构建起更为完善的AI软硬件一体化布局,为未来在AI赛道的竞争夯实基础。
市场对这一利好消息迅速做出反应,开普云股价迎来强势上涨。8月25日、26日及27日三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以20%的涨停价开盘,形成“三连一字板”的行情。截至发稿时,开普云股价报113.70元,对应最新市值达76.77亿元,股价与市值均实现显著提升。
存储老兵,AI协同
金泰克是深圳市金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创立于2000年 ,英文名为 tigo,海外用kimtigo。其业务范围广泛,涵盖DRAM Module、SSD、MicroSD、UFD等,产品支持从电脑、服务器到播放器、手机等几乎所有使用存储产品的设备。
在发展历程方面,金泰克最初主营内存业务,于2004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内存供应商。2005年正式创立自有内存品牌金泰克,凭借价格优势和性能赢得消费者关注,并被中国计算机评选为“最具性价比产品”;2012年,产品线从 DRAM 扩充到 NANDFLASH 产品线,成为中国大陆内存第一品牌,荣登全球内存模组厂营收排行榜前八;2015年,金泰克存储研发基地落成,专注于高端存储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存储产品。
从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地位来看,金泰克在存储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依据2024 年存储市场调研数据,金泰克在大陆固态硬盘出货量排名中稳居TOP11前列,在全球SSD模组厂营收市占率榜单上更是位列第四,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影响力。其客户群体覆盖范围广泛,不仅包含对存储性能与稳定性要求极高的企业级存储市场,还涵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存储等多个领域,业务布局全面且深入。
在产品体系方面,金泰克聚焦内存与固态硬盘两大核心品类,通过精细化划分,形成了覆盖消费级、工业控制级、企业级三大场景的完整产品矩阵。其中,消费类内存凭借高性价比与稳定性能,在市场中积累了较高知名度,市占率长期处于行业上游水平;而在企业级内存领域,受益于近几年AI产业的蓬勃发展,金泰克在 DDR4、DDR5 企业级内存产品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其产品不仅良品率、可靠性及质量数据达到行业领先标准,企业级DDR4内存出货量更是持续领跑国内市场,同时也是国内率先实现企业级DDR5内存产品国产化的头部厂商,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存储领域国产替代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再看此次收购的主体开普云,其主营业务聚焦软件开发与软硬件销售,核心产品呈现鲜明的“软硬一体”特色,例如已实现批量供货的AI一体机、针对边缘侧场景研发的开悟魔盒超小型一体机等。值得注意的是,开普云AI一体机产品的核心功能——包括大模型推理计算、智能体中台运行及各类智慧应用落地,均对高性能存储有着极强的依赖。高性能存储不仅是保障设备运行效率的基础,更是支撑 AI 相关功能稳定发挥、满足大规模数据快速处理需求的关键环节,这也成为开普云寻求存储领域合作的重要动因。
基于双方在技术、产品与需求上的高度互补性,此次合作有望释放显著的协同价值。未来,双方可围绕技术融合展开深度合作,将金泰克在存储领域的硬件优势与开普云在 AI 软件及系统集成方面的能力相结合,共同推进产品整合与优化。
“蛇吞象”交易属性凸显
然而,从本次交易涉及的核心财务数据来看,金泰克拟注入的存储业务资产与开普云自身业绩规模存在悬殊差距,“蛇吞象”的交易属性一目了然。
根据未经审计的初步模拟财务数据,深圳金泰克拟转移至南宁泰克的存储产品业务及相关经营性资产,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营收与盈利能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66亿元,对应净利润1.36亿元;即便在2025年上半年行业环境存在波动的情况下,该部分资产仍实现营业收入13.13亿元,净利润 0.49 亿元,业务基本面保持稳健。
反观收购方开普云的同期业绩,规模明显偏小。2024年,开普云全年营业收入为6.18亿元,仅为金泰克拟注入资产同期营收的26.12%;归母净利润2059万元,不足金泰克拟注入资产净利润的15.14%。2025年上半年差距进一步拉大,开普云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仅为金泰克拟注入资产同期营收的12.19%;归母净利润378万元,仅相当于金泰克拟注入资产净利润的7.76%。
两组数据的直观对比表明,开普云此次收购的资产规模远超自身现有业务体量,是典型的“以小博大”式“蛇吞象”交易,交易完成后将对开普云的营收结构、盈利水平产生根本性影响。
本次资产收购并非单纯的业务整合,还伴随着复杂的股权结构调整,深圳金泰克实控人李创锋的资本布局意图清晰——通过交易成为开普云重要股东,而非单纯套现离场。
根据交易双方约定的前置条件,在资产收购正式推进前,开普云现有股东需完成一笔关键的股份转让:开普云实控人汪敏,以及股东东莞市政通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卿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刘轩山,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合计持有的开普云20.73%股份,统一转让给深圳市晤股峰登半导体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晤股峰登”)。
此次股份转让价格定为52.64元/股,总转让价款高达7.37亿元,这一价格不仅体现了交易双方对开普云股权价值的认可,也为金泰克实控人入局奠定了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晤股峰登的股权结构与深圳金泰克及李创锋深度绑定。该合伙企业的两大股东分别为深圳金泰克与李创锋,持股比例依次为90%、10%,即李创锋通过直接持股与间接控制深圳金泰克股权的方式,实际掌握了晤股峰登的控制权。这意味着,上述股份转让完成后,李创锋将借助晤股峰登这一平台,正式成为开普云的核心股东之一,实现了从“资产出让方”到“上市公司股东”的身份转变。
股份转让完成后,开普云的股权格局将迎来显著重构。交易前开普云第一大股东为实控人汪敏,其直接持有公司27.48%股份;本次20.73%股份转让完成后,汪敏的持股比例将降至21.48%,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而晤股峰登将以20.73%的持股比例,成为开普云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汪敏仅相差1个百分点,股权结构呈现“双巨头”接近的态势。
为规避因股权结构接近可能引发的实控人变更风险,保障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晤股峰登实控人李创锋专门作出承诺:在本次交易完成后的60个月内(即 5 年),不主动谋求开普云第一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地位。
这一承诺不仅消除了市场对开普云后续实控权动荡的担忧,也为双方在“汪敏为核心实控人、李创锋为重要股东”的框架下,开展长期业务合作与战略协同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避免因股权争夺分散公司发展精力,确保收购后整合工作能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