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与根特大学突破3D DRAM技术瓶颈

来源:爱集微 #根特大学# #比利时# #存储#
1549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与根特大学近日宣布,在300毫米矽晶圆上成功外延生长120层Si/SiGe叠层结构,这一突破性成果为3D DRAM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期刊。

传统DRAM制程在缩小至10奈米级以下时,面临电容体积缩小、电荷保存困难及漏电问题加剧等挑战,业界普遍认为平面微缩技术已接近极限。为满足人工智能(AI)与高效能运算(HPC)对大容量存储的迫切需求,业界开始转向“垂直堆叠”技术,以提升存储密度。这一概念与逻辑芯片的环绕闸极(GAA)技术类似,旨在通过3D结构设计突破现有技术限制。

尽管高频宽记忆体(HBM)常被称为3D记忆体,但严格意义上,HBM属于晶片堆叠式DRAM,即先制造多颗2D DRAM晶粒,再通过矽穿孔(TSV)互连组合,本质上仍是2D结构。真正的3D DRAM则类似于3D NAND Flash,即在单一晶片内直接将记忆体单元沿Z轴方向垂直堆叠。

过去,由于矽与矽锗(SiGe)晶格不匹配,层数过多时容易出现缺陷,难以突破数十层的瓶颈。此次imec团队通过在材料中加入碳元素,有效缓解了层间应力,如同在层与层之间涂上了一层“隐形黏胶”,显著提升了结构的稳定性。

imec团队指出,这一成果证明了3D DRAM材料层级的可行性。随着应力控制和制程最佳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3D DRAM有望像3D NAND一样走向商用化,从而大幅提升AI与数据中心在容量和能效方面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3D DRAM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存储密度的提升,更将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随着AI和HPC应用的不断扩展,对高性能存储的需求日益增长,3D DRAM的商用化将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imec与根特大学的这一突破,无疑为全球半导体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预示着未来存储技术的新篇章。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根特大学# #比利时# #存储#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