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遭大立光告专利镜头侵权 荣耀200系列手机在印度禁止销售
2、魏哲家证实美政府不入股台积电 “电美积电”疑虑消除
3、美议员提议,需国会批准才能向中国出售尖端芯片
4、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陆行之提五大观察方向
5、人形机器人迈入大规模商用阶段?英伟达重磅消息:机器人新大脑来了!
1、遭大立光告专利镜头侵权 荣耀200系列手机在印度禁止销售
印度Singh & Singh律师事务所8月20日公布1起代理中国台湾镜头大厂大立光,涉及中国大陆手机厂商荣耀专利侵权案的判决结果。印度法院发布临时禁令,禁止被告荣耀及任何代理人从事荣耀200系列智能手机,或任何其它侵犯专利的产品要约销售、销售、分销、广告宣传、进口等行为。
企业专利观察(PRIP Research)报道,Singh & Singh律所在本案中代表专利权人大立光。根据该律所对案件的整体描述,本案是由大立光发起,目的限制荣耀200系列手机中,未经授权使用专利镜头技术。
基于大立光提交的测试分析报告、拆解报告及权利要求映射图表,德里高等法院初步认定了被告侵犯大立光的三项专利:IN395754(“IN’754”),IN395095 (“IN’095”)和IN363203(“IN’203”)。这些专利主要涉及5P透镜技术。法院认为,荣耀200型号的超广角摄像头、主摄像头和自拍照摄像头的镜头组件,被发现侵犯了上述专利。
Singh & Singh律师事务所表示,由于被告在已获提前送达通知的情况下仍未出庭,法院于是作出单方临时禁令,禁止被告及其任何代理人从事荣耀200系列智能手机,或任何其他侵犯本案专利的产品的要约销售、销售、分销、广告宣传、进口等行为。
荣耀此次虽然遭遇印度法院的单方临时禁令,但不代表没有解决的办法。一般来说,荣耀等手机厂商在和供应商签署协议中,都会将知识产权风险的责任规定清楚,因此本案中被诉侵权的镜头及损失,可能就要由荣耀被控侵权的镜头提供商来负担。
通常手机厂商的镜头,都会有至少2家以上的供应商,而且荣耀在手机镜头方面,中国大陆的供应商占据主流。因此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该供应商要与大立光达成某些和解。(经济日报)
2、魏哲家证实美政府不入股台积电 “电美积电”疑虑消除
据媒体报道,8月22日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与英伟达董事长黄仁勋用餐后,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美国政府考虑入股台积电等公司一事表示,“他们已经宣布不入股了!”,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的疑虑有望消除。
早些时候,华尔街日报也披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入股获得芯片法案补助的企业,但不会入股持续扩大在美投资的大型半导体公司,如台积电、美光等,此举让半导体产业的疑虑暂时获得缓解。魏哲家回应媒体提问时,证实美国白宫政府已打消入股台积电等已扩大在美国投资的半导体厂。
此前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CNBC专访时,表示政府正在就收购英特尔10%股权进行谈判,并暗示可能考虑收购其他公司股权,并引发美国政府也会将此模式套用在已获补助的台积电、三星和美光等公司。
3、美议员提议,需国会批准才能向中国出售尖端芯片
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周五抛出一份名为《2025年不向中国提供先进芯片法案》的新立法,意在给任何对华出口“过于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加上两道锁:必须先通过商务部牵头的跨部门国安审查,再经国会通过联合决议才能放行。
牵头人、伊利诺伊州众议员克里希纳穆尔蒂在新闻稿中直言,这是对特朗普政府近期默许英伟达向中国销售“降规版”Blackwell芯片的直接回击。他强调,北京一直把美国尖端芯片当成“自助餐”,用于军事现代化与监控,新规就是要关上这道门。
根据草案,任何芯片若算力、带宽或存储性能超过预设阈值,都需双重批准。美国商务部须会同情报总监、国防部长、能源部长和国务卿评估出口是否削弱美国技术领先地位、是否助长中国军事或人权侵害,并衡量替代来源及对美国产业的影响。国会随后还要通过联合决议,才能放行具体交易。
法案为人道主义用途、驻华外交机构运转及既有产品的维修更换留下有限例外,并设置三年“日落”条款,以便技术演进后重新评估。与此同时,芯片巨头英伟达正与华盛顿磋商一款性能高于H20、暂定名B30A的新芯片,公司CEO黄仁勋周五在台北表示,最终能否对华销售“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
不过,这份民主党提案若想成真,必须闯过共和党掌控的参众两院,目前尚难预估其过关前景。
4、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陆行之提五大观察方向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22日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已取得英特尔(Intel)10%股权,对此,前外资知名分析师陆行之表示,美国政府拿了英特尔股份,之后一定会想尽办法救英特尔,他分析,可以从美国政府的角度出发,从五个方向猜测美国政府怎么救英特尔。
陆行之23日在脸书上发文指出,又一例新闻变事实,川普今天宣布美国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今早收盘24.8),4.333亿股(88.7亿美元),折价拿下英特尔近9.9%股份。
陆行之表示,英特尔说美国政府目前是被动投资人,也不会有董事会席次,同意目前董事会成员。但陆行之认为,以后还很难说,要看英特尔执行长陈立武的执行方向是否与美国政府一致,要是营收、获利迟迟没有改善,美国政府不派人进入董事会才奇怪。
陆行之指出,美国政府从无偿补助变有偿入股,拿了英特尔9.9%股份,之后一定会想尽办法救英特尔,英特尔会华丽转身变成美国半导体制造的唯一希望吗?而其他以为拿了无偿补助的公司,是否也被会被要求比照办理?
陆行之表示,可以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想想会怎么救英特尔。
第一、 还没正式宣布有针对性的半导体关税?豁免条件会不会从美国制造变成美国制造加美国持有?第二、先分割制造把美国客户及台积电(2330)拉来入股及提供技转?还是不计代价加码资本开支,跟台积电力拼18A及以上更先进制程?
第三、还是来个美国版国产替代比例提升政策,要求美国客户提高使用「美国持有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半导体产品比例?第四、更狠的是限制英特尔非美竞争者采购美国设备,材料,EDA tool等美国技术。第五、反托拉斯大刀出手?但他认为,这大概要等到英特尔扶不起来才会出手。(经济日报)
陆行之脸书连结: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PZ42m3Ve/
5、人形机器人迈入大规模商用阶段?英伟达重磅消息:机器人新大脑来了!
英伟达( NVDA-US ) 发布重磅消息,执行长黄仁勋将在8 月25 日推出被称为「机器人新大脑」的新产品,全球市场对此充满期待,认为这将催化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在英伟达发布的影片中,黄仁勋写下「给机器人,享用你的新大脑!」的寄语,并由机器人「亲手接过」礼盒,暗示公司在机器人智能化方面将迎来重大突破。
此次发布正值英伟达的「机器人主题周」,并将在8 月22 日提前公布一项特别消息,进一步增加了周一揭晓的悬念。
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策略从模拟走向现实,2025 年GTC 大会上,英伟达推出了全球首个开放式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并配套推出实体AI 作业系统、Newton 模拟引擎和Cosmos 世界基础模型等关键工具,加速机器人学习与部署。此外,在SIGGRAPH 2025 上,英伟达发表了Omniverse NuRec、Isaac Sim 5.0 和Isaac Lab 2.2 等模拟与合成资料工具,进一步缩短机器人「从虚拟走向现实」的路径。
在硬体层面,市场预计英伟达将在2025 年推出Jetson Thor 系列边缘运算平台,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专用AI 大脑,优化推理与控制能力。由此可见,英伟达正逐步建构一个涵盖基础模型、模拟平台和专用硬体的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
此外,英伟达预计今年11 月展示与富士康合作生产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富士康作为英伟达Blackwell AI 伺服器的主要生产商,将在美国与其Blackwell Ultra 生产线一起生产这些机器人,早期培训主要集中在工厂和物流中心等工业环境。黄仁勋表示,物理人工智慧的影响可能比生成人工智慧「大得多」,因为类人机器人将深刻影响日常生活,涵盖商业和工业应用。
全球投行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前景普遍看好。美国银行预测,到2030 年,全球年销售量将达100 万台,2060 年累积销售量可能超过30 亿台,成本预计将从3.5 万美元降至1.7 万美元,特斯拉、英伟达与Meta 将成为最大受益者。摩根士丹利认为,2050 年,全球累计使用量将达10 亿台,市场规模约5 兆美元;中国将率先实现大规模应用,预计2050 年在华部署量将达3.023 亿台,美国则约7770 万台。
高盛预计,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380 亿美元,产业出货量将达140 万台(主要用于工业)。 Morningstar 预测,未来十年将有200 万台机器人投入工作岗位,到2050 年这数字将增加至3 亿台,以缓解全球劳动力缺口。纳斯达克发布的HTF 数据则显示,2023 至2033 年市值可望从24 亿美元成长至1,140 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超过40%。瑞银预计,2050 年市场规模将达1.4 至1.7 兆美元,受益最大的环节包括自动化、半导体、电池和稀土材料等,英伟达、台积电、特斯拉将领跑相关板块。
金融时报引述高盛、伯恩斯坦和花旗等研究机构的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将具有与智慧型手机和新能源车相媲美的产业意义,全球市场规模可能达到千亿甚至万亿美元级别,预计在2040 至2050 年间销量将突破数亿台。
在投行纷纷上调预测、播撒「机器人时刻」预期之际,英伟达即将发布的「机器人新大脑」或将成为产业起飞的催化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