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华微半年报透视:营收延续涨势,巨头涨价窗口下国产替代提速

来源:爱集微 #晶华微#
7797

8月22日晚,晶华微(688130)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62.26万元,同比增长3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6.17万元,同比下降600.18%;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3.59万元,同比下降672.25%,主要系公司持续重视并加大研发投入、扩充人才,以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影响所致。

而就在前不久,全球模拟芯片龙头德州仪器(TI)宣布对其在中国销售的6万余款产品实施10%—30%的结构性涨价,涉及车规PMIC、工业ADC、快充IC等核心料号。

这不仅冲击了国内相关产业链的短期成本,也会影响模拟芯片的市场格局。随着晶华微多项产品进入量产和规模化出货,将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与竞争力。

01|新品放量与成本管控成关键看点

在公司的半年报里,营收增速与产品结构优化是焦点。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 亿元,同比增长 6.34%。2025年第一季度,其营收约3704万元,同比增加38.7%。营收增速提升,展现出公司良好的复苏态势。

今年上半年,晶华微的营收增长得到延续,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62.26万元,同比增长30.68%,背后公司近年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支出进入了收获期。

研发投入的强度与转化效率是长远价值的基石。模拟芯片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持续创新是生存之本。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 7297.5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54.12%,这在芯片企业中属于很少见的数字,也符合模拟芯片“重研发、长周期”的特性。

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支出为2228.61万元,同比增长40.22%,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增至60.17%。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4619.39万元,同比增长43.1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75%。这些投入虽短期内影响利润,但构筑了公司中长期的竞争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度,公司研发费用7297.55万元,同比下降7.35%,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材料费同比减少所致。公司多个研发项目的流片集中在2024年度下半年,将于2025年度上半年陆续完成流片,部分未完成流片等费用将体现在2025年度。

为此晶华微2025年半年报显示,在研芯片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5.00%,流片次数提升140.00%,同时公司已完成多款关键产品的流片与测试验证,预计将于下半年陆续实现小规模出货。

在医疗健康领域,公司带HCT(红细胞压积)功能的血糖仪专用芯片实现技术突破,该芯片基于8位MCU内核,集成24位高精度ADC及生化电化阻抗测量模块,测量精度满足ISO15197:2013国际标准,报告期内已向国内知名头部客户完成批量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工业控制芯片收入同比增长达30.35%,主要系公司大力推广新一代变送器单芯片解决方案和4-20 mA电流环DAC芯片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大客户突破并已规模出货。

智能家电方面,2025年上半年,子公司晶华智芯78系列高性能触控显示智能控制芯片及72JE系列高性价比小家电触控芯片均已完成流片并验证成功,将于下半年推出量产样品,且晶华智芯DIN和DWIN项目个数均较去年同期增长60%以上。

在电池管理产品方面,公司的BMS芯片已成功导入多家客户实现批量出货,并逐步导入行业头部客户和知名终端品牌,产品性能与可靠性得到市场验证和认可。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韧性受到一定的考验。德州仪器涨价虽创造了市场机会,但本土芯片企业同样面临晶圆代工价格波动、封装测试成本上升等压力。

2023年5月,德州仪器全面下调了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倒逼国产厂商跟着降价,毛利率大跌,亏损拉大。随着德州仪器开启涨价潮,圣邦股份、思瑞浦、晶华微等国产厂商有望迎来利润率修复。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50.89%,高于行业平均35%-45%的水平,主要系高毛利的工业级芯片业务占比大。

晶华微的毛利率水平能保持相对稳定,反映出其成本管理能力和高端产品带来的溢价能力,通过技术升级迈入价值竞争的良性轨道。这与公司持续推动产品向高毛利、高技术壁垒方向迭代的战略息息相关。

02|巨头涨价催化行业变局,国产替代驶入深水区

据早前媒体报道,德州仪器计划于8月15日在中国市场对超过6万种产品调涨价格,涨价调价品类规模创历史纪录,涵盖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类和电信类芯片等多个领域,涨幅在10%至30%以上。

具体调价信息显示,在工业控制产品提价幅度较为迅猛,工业控制产品中超过40%的工控类芯片涨价,代表性产品如工厂自动化用16位ADC芯片单价从3.2美元涨至4.1美元,涨幅达28%;在车规级芯片方面,车规级PMIC芯片价格上涨18%至25%,电动汽车BMS隔离器价格上调22%;在消费电子和普通通信设备,涨幅相对温和,消费级快充IC和射频前端芯片价格上涨5%至15%。

就在6月,德州仪器已拟对部分产品线进行涨价,涨价幅度小于8月这轮。德州仪器密集宣布涨价,体现出“保利润优先于保份额”的风向变动。

华安证券发布研报称,此前中国反制美国关税的“原产地认定”新规(以流片地为准),直接推高了美系厂商成本,并催化模拟芯片板块走强,成为半导体行业中热门赛道,板块涨幅与中美博弈紧密联系变为当时板块的主要标签。但随着中美的谈判逐渐带来缓和情绪,模拟芯片板块交易也逐渐回归基本面聚焦。目前此次TI涨价料号范围超过此前6月涨价范围和幅度,将进一步带来模拟芯片在国产多领域的国产替代。

这对于正处于技术爬坡和市场开拓阶段的国内模拟芯片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德州仪器涨价后,国产芯片在性价比上的优势凸显,加速下游客户导入国产替代方案。

德州仪器提价幅度较大的应用市场--工业控制工厂自动化用的高性能模拟信号链路解决方案,正是晶华微多年深耕的领域。目前,晶华微提供高精度16bit/24bit sigma-Delta ADC和16bit SAR ADC量产芯片,以及针对工业自动化PLC/DCS等提供的4-20mA电流环DAC、HART调制解调器、工业传感器信号调理和变送等产品完整解决方案。

除了巩固在工业仪控、医疗健康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地位,公司还积极布局轻型电动车等增量市场。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全国内销量达3232.5万台,同比激增29.5%。

电池管理系统(BMS)作为确保电池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对于提升电池性能和保障用户安全至关重要。由于涉及到产品安全,BMS 模拟前端芯片技术门槛高,需要长期深耕。一旦实现突破,将为公司带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稳定的订单。

2025年上半年,依托前期持续研发投入及成都分公司高端人才引入,公司在电池管理产品线实现全链路覆盖,形成了从单节高精度锂电保护芯片到17串BMS模拟前端芯片的完整解决方案布局,满足了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智能清洁家居到轻型电动车、无人机和储能系统等多元化应用场景的需求。

晶华微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推出多款专用型芯片,支持更高串数以及集成度更高、具备云端通信的智能BMS平台解决方案。公司聚焦高端电动工具,电摩与储能等应用,持续拓展新能源领域技术纵深。

德州仪器本轮涨价,核心动力是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成本激增,这给本土企业敲响了警钟。晶华微在半年报表示,进一步优化供应协同是公司的重点任务。

一方面,加强供应商合作,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升级生产运营与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产能稳定与交付可靠性。另一方面,完善风险应对机制,进一步优化采购、生产和库存流程,保障供应链安全,提高整体效率。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的竞争是一场“长跑”,短期的事件性扰动不改产业长期向好的大势。真正的分水岭不在于一或两次的涨价,而在于企业能否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构建起强大的技术专利池。

客观来说,看待晶华微这类高成长性芯片设计公司的财报,不应仅局限于短期的利润数据,更应关注其研发投入、营收增长的质量、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这些指标能更综合地判断其发展空间和运营效率。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晶华微#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