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虹公司拟控股华力微解决同业竞争,股票停牌;
2.华大九天存储全流程EDA系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中国存储芯片大规模量产唯一设计平台;
3.翔芯集成申请破产,曾获评“专精特新”称号;
4.传英伟达自研HBM Base Die锁定3nm,预计2027年下半年小量试产;
5.六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致公开信,呼吁特朗普重新考虑对华AI芯片销售决策;
6.苹果股价反弹15% 产能上调 AI合作或迎新爆发
1.华虹公司拟控股华力微解决同业竞争,股票停牌
8月18日,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与港交所同步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华力微”)控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因该事项尚存重大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8月18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公告显示,本次交易的核心资产为华力微旗下“华虹五厂”所运营的65/55nm、40nm制程产能。由于该部分业务与华虹公司现有业务存在同业竞争,交易完成后,华虹公司将对其实现控股,从而彻底解决IPO时承诺的同业竞争问题。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所界定的重大资产重组,亦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初步确定的交易对方包括: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公司已与华虹集团签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意向协议》,但正式交易协议尚未敲定,具体股份对价、现金比例、配套募资规模等细节仍在磋商。后续方案需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取得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
2.华大九天存储全流程EDA系统实现重大突破:成为中国存储芯片大规模量产唯一设计平台
存储芯片是集成电路的三大品类之一,市场规模占整个芯片产业的比重超过25%,在带动产业技术进步、保障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大数据、可移动穿戴设备等技术发展,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对存储芯片的存储容量、存储密度、响应速度、功耗、数据安全性、成本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超大规模存储芯片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愈发凸显。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达1670.00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其中,NAND Flash市场规模达696.00亿美元,DRAM市场规模达973.00亿美元。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43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30%,增速远高于其他半导体品类。
国内EDA龙头企业华大九天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推出了国内唯一的、可支撑超大规模Flash/DRAM量产的存储芯片全流程EDA解决方案,实现设计-验证-量产一站式服务。并为应对超大规模存储芯片对EDA工具的更高需求,在全定制设计平台和物理验证等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有力保障了超大规模存储芯片流片的可靠性与成功率,成为了解决设计难题的“出鞘利刃”。
华大九天存储全流程EDA解决方案,做到了直击行业痛点,突破了传统设计模式受困于海量阵列、复杂信号处理的瓶颈,满足了超大规模Flash/DRAM存储芯片对存储密度、性能、交付效率等的严苛要求,成为了突破存储芯片量产困境的有利抓手,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有力支撑中国存储芯片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国内存储行业发展装上了强劲的“中国引擎”。
3.翔芯集成申请破产,曾获评“专精特新”称号
近日,上海翔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正式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案号:2025沪03破申883号),标志着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本土封测企业宣告退出市场。翔芯集成曾是华东地区电源类芯片封装的重要参与者,拥有SOP、SOT等多种成熟封装工艺能力,累计获得35项专利,并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称号。
然而,这些工艺能力和资质并未能转化为持续的发展动能和经营韧性。据报道,工商信息显示,翔芯集成在2024年尝试股权重组以引入新资本未果,随后陷入多起合同纠纷。其名下部分设备已被抵押,总额达400万元,反映出资金链早已承压。最终,在客户订单缩减、成本持续攀升的双重挤压下,企业无法维持运转,被迫走上司法破产程序。
翔芯自创立以来专注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加工业务,立志成为专业靠谱的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在技术布局上,聚焦多芯片、高功率的 SMT 封装,搭建起 SOP、SOT 两条封装线,涵盖减薄、划片、焊线、塑封、金属表面处理、切筋成形、测试等完整工艺链,配备质量检测设备,总投资达 6000 万元,构建起专业代工厂运营体系。
伴随国内电源管理芯片需求爆发,翔芯曾踩中本土芯片设计企业崛起的风口,支撑了下游产品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场景的应用,但在行业快速迭代中最终未能抵御市场冲击。业内分析指出,翔芯封装这类依赖单一技术路线、客户结构相对集中的企业,一旦核心客户订单波动,如部分客户因库存调整、技术迭代减少外发封装需求,便会陷入营收下滑、资金链紧绷的恶性循环。
4.传英伟达自研HBM Base Die锁定3nm,预计2027年下半年小量试产
近日,英伟达传出将进入HBM base die市场,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据悉,英伟达计划自研HBM(高频宽存储器)Base Die,制程节点锁定3nm,预计将于2027年下半年开始小量试产。此举意在提升HBM与GPU、CPU数据传输的顺畅性,为客户提供更多模块化选择,进一步强化其NVLink Fusion开放架构生态系的掌控力。
目前,HBM市场主要由DRAM大厂主导,其中SK海力士占据最高市占率。然而,随着HBM传输速度要求提升至10Gbps以上,制程难度也随之增加,需借助台积电等先进制程技术。据悉,HBM4以上传输速率要求达到10G以上,需以先进制程打造Logic die,因此会委由台积电制作,而ASIC部分则由创意负责。创意的HBM4 IP支持高达12Gbps数据传输速率,并纳入32Gbps UCIe-A及UCIe-3D IP等解决方案,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英伟达的入局被视为对ASIC市场的挑战,但其解决方案被CSP大厂采用的可能性不高。业界分析,CSP大厂投入ASIC正是为了避免受制于英伟达,因此对其HBM Base Die的接受度有限。不过,英伟达的模组化设计有望使联发科、世芯等合作伙伴受益,获得更多商机。
整体来看,HBM4世代将迎来更高速、更高堆栈、更复杂封装整合的新局面。随着英伟达拟自制Base Die与SK海力士加速HBM4量产,HBM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竞争与变革。
5.六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致公开信,呼吁特朗普重新考虑对华AI芯片销售决策
当地时间8月15日,六位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发表公开信,要求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重新考虑允许科技巨头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AMD向中国销售AI半导体芯片并从中获取15%销售收入的决定。
据报道,这封由查克·舒默(纽约州)、马克·华纳(弗吉尼亚州)、杰克·里德(罗德岛州)、珍妮·沙欣(新罕布什尔州)、克里斯托弗·库恩斯(特拉华州)和伊丽莎白·沃伦(马萨诸塞州)等民主党参议员签署的信函,是对特朗普8月11日宣布的决定作出的回应。该决定允许英伟达和AMD通过向美国政府支付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作为交换,获得出口许可证。
该信中表示,"我们的国家安全和军事准备依赖于美国创新者发明和生产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并在敏感领域保持这种质的优势。美国历来能够成功地维持和建立这种优势,部分原因是我们能够阻止对手获取这些技术。"
信函进一步指出:"这种安排中表现出的'协商'让渡美国关键竞争优势的意愿,实际上是用出售AI使能技术给我们主要全球竞争对手来换取佣金,这引起了严重的担忧。"
参议员们还警告称,向中国销售先进的AI芯片——特别是英伟达的H20和AMD的MI308芯片——可能会帮助加强其军事系统,但这一说法被英伟达否认。
英伟达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H20不会增强任何人的军事能力,但可以帮助美国吸引全球开发者的支持并赢得AI竞赛。禁止H20使美国纳税人损失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任何收益。"
AMD尚未立即回应对该信函的评论请求。
这些民主党参议员还要求行政部门在8月22日(周五)前就当前涉及英伟达和AMD的交易以及与其他公司可能达成的类似安排提供详细回应。
信中称:"我们再次敦促贵行政部门迅速改变方向,放弃这个鲁莽的计划,不要交易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
对此,白宫发言人库什·德赛表示,"看到那些民主党人和'无关紧要的专家们',他们在乔·拜登政府让H20芯片和其他先进技术自由流向中国时完全不作为,现在却假装关心我们的国家和经济安全,这真是讽刺。"
6.苹果股价反弹15% 产能上调 AI合作或迎新爆发
近日,苹果公司股价在经历第三季财报亮眼表现及获得关税豁免后,反弹了15%,但截至2025年全年仍下跌约5%。不过,摩根士丹利(大摩)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相信苹果的动能将持续转变。
据报道,大摩分析师Erik Woodring在报告中指出,苹果的故事可能正迎来转捩点。这一判断基于该行中国团队将9月季度的iPhone生产预测上调8%,而上调原因在于6月销售表现优于预期。
Woodring解释称,iPhone在6月季度的实际销售量超出预期,导致通路库存降至低于正常水平,从而在9月季度创造出更大的通路补货空间。此次生产上修主要来自iPhone 16(200万支)和Pro Max(200万支)机型。
报告还指出,尽管新预测已反映这一生产上修,但12月季度仍有进一步上调的可能。目前,大摩预估假期季节的iPhone出货量为7800万支,若iPhone 17的早期需求优于预期,这一数字仍有上调空间。
除了硬件方面的利好,大摩认为市场忽略了其他潜在利多因素,包括AI合作或收购的可能性,以及Apple Intelligence延后推出所带来的未来机会。报告强调,当包括全新Siri在内的主打功能明年问世后,有望重新激起市场对iPhone和苹果服务的兴趣。
Woodring写道:“我们认为,苹果只差一场AI合作,就能迎来新一波爆发。”他还淡化了短期内法规带来的影响,指出曾被视为关键风险因素的第232条关税,实际上证明为“毫无影响”。
此外,苹果在AI领域的布局也备受关注。市场普遍预期,苹果将通过AI技术的进一步整合,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未来,Apple Intelligence的推出有望成为苹果新的增长引擎,推动公司在智能设备和服务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综合来看,尽管苹果股价在2025年有所波动,但在销售表现强劲、生产预测上调以及AI技术潜力等多重利好因素下,市场对其未来表现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