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劳工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显著上涨,涨幅超出市场预期,引发了对美国经济新一轮通胀压力的担忧。具体数据显示,7月份PPI环比上涨0.9%,远高于6月份的零增长和市场预期的0.2%,同比涨幅达到3.3%,同样大幅超过6月份的2.3%和市场预期的2.6%。
分析人士指出,PPI的持续上涨将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进而带动相关商品成本上升,最终影响消费端价格。7月份PPI的上涨主要由服务业驱动,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当月环比涨幅达1.1%,为2022年3月以来的最大涨幅。扣除食品和能源因素,核心PPI环比涨幅同样为0.9%,同比涨幅高达3.7%。
数据公布后,美国股市走弱,美元和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走高。波士顿学院经济学家布莱恩·白求恩表示,考虑到PPI涵盖国内商品和服务的产出,不包括进口,潜在的消费者价格通胀影响可能会被低估。
此外,美国劳工部早些时候发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显示,7月份CPI环比上涨2.7%,核心CPI上涨3.1%,均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会计与咨询公司RSM美国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分析认为,这些数据彻底摧毁了“外国人支付关税成本”的论断,未来美国企业的利润率将越来越低。
高盛集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担忧。报告显示,截至6月,美国企业承担了64%的关税成本,消费者承担了22%,外国出口商承担了14%。高盛警告,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加征关税,到10月,美国消费者将承担67%的关税成本。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坚持其预测,认为关税成本将重点冲击美国消费者的钱包。
摩根大通和匹兹堡国家公司的经济学家也纷纷表示,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可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通胀率上升。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斯滕·斯洛克更是警告,如果美国政府不改变目前的关税政策,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将高达90%,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倒闭潮。
斯洛克指出,大型企业可以承担额外成本,但中小企业缺乏营运资金,难以应对高额关税。他举例称,内布拉斯加州的玩具卖家、怀俄明州的男士服装店以及科罗拉多州的滑雪装备销售商等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支付额外的关税成本,若情况持续,零售商将面临大规模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