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51年半导体材料厂,突爆倒闭!PC巨头90%生产移出中国

来源:爱集微 #芯片# #半导体#
1172

1.共探半导体企业对赌困局解决之道,第六期集微知享会成功举办!

2.“第三代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合作发展论坛”召开在即,双展联动、报名从快!

3.运营半世纪,中国台湾一半导体材料厂受美关税冲击倒闭

4.半导体关税300%?产业专家:台积电不必“自己吓自己”

5.特朗普政府拟利用《芯片法案》资金入股英特尔

6.华硕:90%的PC和主板生产已从中国转移至海外


1.共探半导体企业对赌困局解决之道,第六期集微知享会成功举办!

8月15日下午,在南通市海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场聚焦“对赌回购案件中企业的应对策略与系统方案”的集微知享会在上海浦东新区謇公茶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ICT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和爱集微精心策划并执行,旨在帮助半导体企业破解对赌困局,规避股权回购风险,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汇聚了众多集成电路与科技领域的企业高管、投融资部门负责人,共探半导体企业对赌困局的解决之道。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 齐晶晶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的齐律师从对赌风险与警示、对赌回购条款的核心逻辑、投资人对赌回购的常见策略和企业可能阻断回购的具体事由四个方面出发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分享。

半导体行业投融资并购活跃 对赌协议纠纷案件数量上升

齐律师指出,“对赌协议纠纷,是指在投融资双方在签订对赌协议后,因协议履行过程中违约情形或者约定条件的出现,依据对赌协议通过法院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的争议解决案件。随着对赌协议在资本市场的广泛运用,签订对赌协议的案例数量逐渐增加,因对赌协议而产生的纠纷数量也逐渐增加。半导体、新能源等研发周期长、市场波动大的行业天然面临更高风险。”

从半导体产业投资趋势来看,根据CINNO Research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含中国台湾地区)总投资额为4,550亿元,同比下滑9.8%,这一变化反映了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且相比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1.6%,已有明显收敛向好之势。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设备投资逆势增长53.4%,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领域。虽然全球半导体市场周期性调整与国际技术管制形成双重压力,但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通过投资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在设备自主化、材料创新等关键领域积蓄突破动能,为下一阶段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在半导体领域,对赌协议纠纷案件近年来呈现出数量呈上升趋势、案件标的额巨大、审理周期长、诉讼成本高等特点。“对赌协议纠纷的数量趋势与近年并购交易的活跃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只是这种关联通常呈现出显著的滞后效应。具体而言,当全球并购活动处于高峰期,大量融资协议中嵌入基于业绩或上市承诺的对赌条款,这些协议通常设定未来3-5年的目标。当宏观经济或行业环境在承诺期内恶化(如2022年开始的持续加息、地缘冲突),许多被投资企业受到影响便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导致回购或补偿义务触发。因此,尽管近年全球并购交易额有所下滑,但因执行前期签署的对赌协议而引发的纠纷却仍在持续发生。”齐律师说道。

剖析对赌回购条款核心逻辑 规避股权回购风险

齐律师进一步分析了对赌回购条款的核心逻辑,他指出,“投资方的本质是在海量项目中筛选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标的,通过对赌协议中的业绩承诺、股权调整等条款,在优质项目上构建‘风险对冲、收益锁定’的投资模型。这类主体通常手握资本优势,更关注目标企业的行业赛道前景、管理团队执行力等,希望借助对赌条款约束被投资方行为,确保自身在3-5年的投资周期内实现股权增值或约定回购收益。而被投资方签订对赌协议的核心动机是通过以业绩承诺换取资金的方式突破发展瓶颈。这类企业多为初创期或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急需获取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的资金支持,对赌协议成为其获取资本支持的‘敲门砖’。但被投资方在享受资金‘源头活水’的同时,往往需要承担业绩达标、上市期限等约束。这种发展压力与投资方的收益诉求,恰恰构成了对赌纠纷的核心矛盾。”

在对赌协议中,投资方的义务往往较为清晰,即将资金注入目标公司,而关于被投资方的义务条款设计则较为复杂和严苛。鉴于该部分内容决定对赌协议的成败及后果,因此是投融资双方均重点关注的内容,亦是投资方会着重设计的部分。条款设计中企业“对赌失败”的隐藏风险包括对赌目标过高、补偿条款过于严苛、协议与商业逻辑的匹配度不足等风险。

接下来,齐律师总结了投资人对赌回购的常见策略,他表示,“与公司对赌有效的时代已经来临,但与公司对赌有效并非问题之终结,而仅开启了对赌协议‘履行不能’之序。违反资本维持原则、债权人保护原则、未完成减资等法定程序、目标公司缺乏清偿能力等均可能成为对赌协议履行过程的痛点。为规避上述法律风险,投资方通常会优先选择‘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作为对赌协议的签订对象,由其承担对赌失败的后果。”

最后,齐律师列举了企业可能阻断回购的具体事由,包括回购条件未成就或行权超期、企业未完成减资程序、企业没有利润/虽有利润但不足以补偿投资方、投资人存在滥用股东权利等。

“对赌协议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融资工具,其良性运行关乎市场参与各方的

切身利益。衷心希望能够为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搭建沟通桥梁,帮助双方在合作中找到利益平衡点,共同营造和谐共赢的市场环境。”齐律师说道。

至此,本次集微知享会圆满结束。未来,ICT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将紧密贴合行业与企业实际需求,持续打造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系列活动,我们诚挚邀请您持续关注ICT知识产权发展联盟,携手共启知识产权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2.“第三代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合作发展论坛”召开在即,双展联动、报名从快!

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简称CIOE中国光博会)与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主办、爱集微与深圳市中新材会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将于2025年9月10—12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

报名入口

与同期举办的“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形成双展联动之势,为行业搭建技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商贸平台。其中,第三代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合作发展论坛作为“SEMI-e深圳国际半导体展暨2025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展”的重要议程,将于10日下午在14号馆馆内会议室如期举行。

近年来,随着5G基站、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以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迅速登上舞台。而产业的腾飞离不开完善且协同的产业链支撑,设备与核心零部件作为“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次论坛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焦行业痛点和风向趋势,邀请产业专家作主旨分享,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加速技术研发进程,推动第三代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升级换代。

根据论坛安排,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工艺经理吉来将以《第三代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合作发展之电镀设备》为题作分享;星奇(上海)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新提出《半导体用大流量液体汽化系统原理和实现》主题作交流;松诺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卫武聚焦《纳米薄膜压力传感器的优势及其在半导体领域中的应用》命题展开讨论;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化合物半导体行业总裁李仕群围绕《同芯共赢  以装备创新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主题进行分享;州智谷精工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袁巨龙将就《实现碳化硅衬底降本增效减排加工的颠覆性Ultra-P&P抛光技术》与现场观众探讨。此外,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副院长陈跃南,以及华工激光专家亦将登台演讲。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抢占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制高点”,推动设备与核心零部件实现研发突破至关重要,这既是筑牢技术自主根基的关键之举,亦是守护供应链安全的核心使命。而通过搭建这一高效交流平台,与会嘉宾得以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模式展开深入研讨,加速国产设备与材料的发展进程和规模化应用,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与多元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论坛时间:2025年9月10日下午

论坛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14号馆馆内会议室

我们诚挚邀请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专家、学者及从业者,报名参与SEMI-e暨创新展及其馆内论坛会议,齐聚深圳,共同探讨创新路径,洞见产业未来,共绘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了解更多展会及会议详情,请联系:孟女士 13401132466 (微信同号) 邮箱:mengying@ijiwei.com

即刻登记免费领取参观证件

3.运营半世纪,中国台湾一半导体材料厂受美关税冲击倒闭

据媒体报道,在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冲击下,中国台湾一家创办51年的半导体材料制造商无预警倒闭。

瑞升金属工业在官网公告,因财务困难及银行紧缩银根,已无力继续营运,自星期二(8月12日)停止营业。

瑞升金属成立于1974年,今年5月曾对外示警,称受到全球运输成本上扬、地缘政治紧张,以及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正面临挑战,原物料与民生用品价格恐上涨两成。瑞升金属官网显示,旗下主要产品线涵盖电子级溶剂、有铅与无铅銲锡棒、锡球、锡粉、銲锡丝、銲锡膏、特殊合金等,以及包含磷铜球、无氧铜块等半导体相关材料。

产业界评估,受美国对等关税冲击最大的,将是汽机车零组件、工具机等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

4.半导体关税300%?产业专家:台积电不必“自己吓自己”

据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表示,将在未来两周宣布对进口钢铁和半导体芯片征收的关税,初期税率会比较低,待逐步建立本土制造能力后会渐渐提高,“可能高达200%、300%”。

有半导体产业专家表示,美国总统此番言论尚不够明确,台积电不需要“自己吓自己”。他进一步分析,美国总统的高关税都是先“高高举起”,逼对手上谈判桌,因此不管多高的关税都是变动的,很有可能轻轻放下。以制程而言,他推测,美国总统也许认为先进制程投资美国脚步不够快,但台积电的脚步一定比三星快,且台积电在谈判与承诺方面的表现,已实属“资优生”。

另一位产业专家表示,美国总统此番发言属于非正式谈话,推估可能希望获得喊话投资的企业更为明确的建厂进度保障。他表示,业界先前普遍推估,台积电是在232条款中,能获得半导体关税豁免的企业,但能获得投资金额的低标,以及能豁免的范畴在哪,也还有待细节厘清,“没有人有明确的答案”。

5.特朗普政府拟利用《芯片法案》资金入股英特尔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利用美国《芯片法案》的资金入股英特尔公司,此举旨在拯救这家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并巩固美国国内半导体制造业。

知情人士表示,美国政府的谈判重点是利用《芯片法案》的资金至少部分融资英特尔的股权,同时强调,谈判尚处于初期阶段,其他方案可能正在考虑中。目前尚不清楚该方案是将英特尔现有的《芯片法案》拨款部分或全部转换为股权,还是从更广泛的资金池中分配新的资金,或将《芯片法案》的资金与其他融资渠道相结合。

报道称,美国政府计划入股英特尔引发讨论,这引发了这家芯片制造商的股价上涨。过去两天,英特尔股价上涨11%,创下自2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在英特尔削减开支和裁员的背景下,任何协议都将增强其财务状况。尽管如此,知情人士表示,谈判仍不确定,资金来源仍在讨论中。

英特尔原本有望成为《芯片法案》的最大受益者。根据该计划,该公司获得79亿美元的商业半导体制造拨款,以及高达30亿美元的额外拨款,用于五角大楼的安全飞地计划。根据2022年《芯片法案》,英特尔还可以选择获得110亿美元的贷款。

知情人士表示,近期与美国总统会面的英特尔CEO陈立武也预计将留任,尽管总统此前曾提出批评。

另一位知情人士称,美国政府正寻求将闲置的《芯片法案》资金迅速部署到其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

此前有报道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入股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英特尔公司。当时,一位白宫发言人表示,在正式宣布之前,任何假设性交易都只是猜测。

英特尔拒绝就相关讨论发表评论。一位代表表示,该公司“坚定地致力于支持美国总统加强美国科技和制造业领导地位的努力”。

此次谈判为英特尔及其俄亥俄州芯片制造工厂的曲折历程雪上加霜,该工厂的谈判一直一再拖延。此次谈判也是特朗普直接插手产业政策、寻求在重大交易中分一杯羹的最新案例。

就在一周前,特朗普呼吁罢免陈立武,指责他因担心自己此前与中国的关系而“深陷利益冲突”。

知情人士称,两人本周与其他政府官员会面,为当前的计划奠定了基础。但谈判仍有可能无果而终。

如果达成协议,这将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模式的一部分。美国政府达成协议,获得对华部分半导体销售额15%的分成,并持有美国钢铁公司所谓的“黄金股”,作为将其出售给日本竞争对手的协议的一部分。

英特尔的提议也与美国国防部今年7月史无前例的声明相呼应。该声明宣布,将持有鲜为人知的美国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 4亿美元的优先股——这笔交易将使五角大楼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此举颠覆了投资者、分析师、行业高管,甚至资深政府官员对私营企业如何与政府打交道的传统看法。

此前报道称,联邦政府这些投资举措预计不会是一次性交易,因为特朗普及其政府坚持要扶持其认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中的国内龙头企业。

知情人士表示,政府的一些交易可能正在参考MP Materials的蓝图。这意味着股权投资、担保购买、贷款和私人融资——以及政府合作。

财务困境

作为芯片行业的先驱,英特尔近年来一直举步维艰,受到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丧失的打击。陈立武的前任帕特·基辛格将俄亥俄州工厂的扩建项目宣传为复兴计划的一部分。

但英特尔的财务困境使该项目陷入困境。今年早些时候,建设计划被推迟到2030年,该公司在7月份表示,将进一步推迟俄亥俄州的计划。自3月份上任以来,陈立武更加专注于理顺英特尔的财务状况。

Morningstar分析师布莱恩·科莱洛表示,要想取得成功,俄亥俄州工厂中心需要的不仅仅是现金注入。英特尔正在寻找愿意在该工厂生产芯片的外部客户——但他们迟迟未能实现。“仍然需要芯片生态系统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他说道。

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分析师杰伊·戈德伯格估计,英特尔需要大约200亿美元才能使其下一代制造技术上线。“仅仅为俄亥俄州工厂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对英特尔来说远远不够,”他说道。

与此同时,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半导体政策一直在变化。今年早些时候,政府官员提出了让芯片生产巨头台积电作为合资企业运营英特尔工厂的想法。但台积电CEO魏哲家表示,公司计划继续专注于自身业务。

6.华硕:90%的PC和主板生产已从中国转移至海外

华硕在近期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已将大部分主板和个人电脑(PC)生产转移出中国。在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一位与会者询问了华硕在美国市场的供应链韧性,这位发言人确认,公司正在将生产基地扩展至东南亚其他地区。此前,华硕已于2024年第四季度末将服务器生产转移至美国。

“对于主板和PC,我们正在中国以外的东南亚地区扩展生产基地——这将包括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华硕代表表示。“目前,我们这些产品超过90%的产量已分布到这些新地区。”

2025年4月初,美国特朗普总统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震惊世界。中国对此作出反击回应,导致两国贸易战升级。目前,中美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延长至2025年11月,以便双方有更多时间找到中间立场。

尽管如此,中美关系的波动也促使华硕寻找其他更为稳定的国家/地区,至少在与美国的关系方面是如此。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关税税率均为19%,而越南的进口税则略高,为20%。这远低于目前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0%。较低的税率将使华硕更容易吸收部分增税,但华硕仍表示,如果成本过高,可能不得不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或其分销网络。

华硕仍然有资格享受PC、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关税豁免,但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形势依然动荡。最近,特朗普承诺对芯片征收100%的关税,但他豁免了在美国生产半导体的公司。华硕表示,其产品中使用的许多芯片来自台积电,因此在成本核算中已将此考虑在内。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豁免将如何实施,因此尚不清楚将如何影响华硕。

将制造业务分散到三个不同的国家/地区可能会增加华硕的成本,并使物流更加困难。但这也降低了在单一国家/地区全面建设生产线的风险。希望该公司能够维持或降低成本,以便消费者在不久的将来不必为同一件商品支付更多费用。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芯片# #半导体#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