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车企自研智驾大门加速收紧,哪家智驾方案商将成最大受益者?

来源:爱集微 #智驾#
1104

1.车企自研智驾大门加速收紧,哪家智驾方案商将成最大受益者?

2.极氪汽车私有化方案出炉:要约价为2.687美元/股,将于9月15日召开审批会议

3.传上通五与华为合作升级,宝骏将采用Hi模式

4.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扩大战略合作,电子电气架构将覆盖更多车型

5.深耕15年 + 芯片级赋能:乔安 AOV 产品重构户外安防技术逻辑

6.鹏辉能源:当前在按计划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预计9月底建成


1.车企自研智驾大门加速收紧,哪家智驾方案商将成最大受益者?

近日,就在鸿蒙智行车主纷纷通过实操指责某媒体智驾测评造假不久,市场传出零跑汽车正在与华为接洽,计划采用华为乾崑智驾方案,又一家自研智驾系统主机厂或将投奔华为怀抱。

反观市场,仍在坚持全系采用自研智驾系统的车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削减。在L3级智驾落地渐近的当下,上汽、奇瑞等纷纷对智驾团队进行调整,更多地选择拥抱华为、Momenta、卓驭科技、元戎启行、地平线等第三方供应商。

车企频繁调整自研智驾团队

近期,多家车企调整了旗下的智驾团队布局,其中吉利波及范围广,涉及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以及旷视旗下的智驾品牌“迈驰智行”,计划将共计约3000人并入新设立的重庆千里智驾。

上汽基于“大乘用车”战略对旗下软件公司零束科技与上汽研发总院的智驾团队进行整并,旨在解决机构臃肿的问题。

奇瑞集团也对智驾团队进行大整合,主攻智能座舱的雄狮科技与聚焦智能驾驶的大卓智能以及研发总院相关业务板块,组建统一的“奇瑞智能化中心”,大卓智能更是整体并入上海研发中心。

一汽旗下核心研发机构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启动了整体性组织重构。广汽集团同样调整了旗下X Lab团队与智驾技术部,前者聚焦纯视觉路线,后者主要承担量产工作。

新能源汽车一哥比亚迪更是从2024年开始频繁调整智驾团队,至2025年4月,经过新一轮整并的新技术研究院,已架起相对完整的智能化相关软件、硬件体系,同时继续推进内部自研与外供双线并行战略。

长城汽车孵化的智驾平台毫末智行近期被传高层震荡,长城汽车虽然否认了该传闻,但侧面反映出其自研路线推进并不顺利,使得长城汽车对元戎启行的依赖度有所提升。

东风集团虽未直接调整智驾团队,但却开始将旗下东风风神、东风奕派、东风纳米三大品牌资源整合进新成立的奕派科技。北汽集团则聚焦于高层人事变动、技术路线优化以及合作拓展。

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也出现智驾团队震荡的情况,“端到端”模型算法负责人贾鹏“病休”、世界模型负责人夏中谱离职,三大团队负责人仅剩量产研发负责人王佳佳,智驾负责人郎咸朋有沦为光杆司令风险。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同样经历智驾团队调整、管理团队震荡的情况。零跑作为后起之秀,智驾路线趋于正规化发展,如成立智能技术研究院、端到端研发团队,扩产研发团队规模等。

经统计,除江淮外,中国主要乘用车汽车集团均对智驾团队进行了频繁的调整,原来主要是团队调换、管理层变动,进入2025年后,逐步升级为智驾团队整并,尤其以吉利、上汽的动作最大。

与第三方“灵魂”合作趋势日渐明朗

车企大刀阔斧调整自研智驾路线背后,一方面,车企自研本质上是人才、资金、资源的争夺战,2024年A股25家车企营收仅同比增长5.75%,但研发投入同比大增约30%,挤占了车企大量流动资金,而大部分研发成果无法匹配公司的上车需求,整并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需要,也有车企降本的诉求。

另一方面则是部分智驾方案商经过激烈的市场角逐,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优势逐步胜出,同时规模上量带动成本快速下降,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面对L3级智驾落地倒计时,很多车企的自研技术难以把控高阶智驾落地后的风险,转而选择更靠谱的外供方案。

这导致越来越多的车企回归“集成”主业,将智驾灵魂交给专业的第三方。

截至目前,国内仍在坚持全栈自研智驾的车企已不多,主要有特斯拉、小鹏、零跑、小米、蔚来(不含萤火虫)、吉利,造车新势力居多。其中小鹏一直在对标特斯拉,已放弃激光雷达方案;小米官宣造车当年并购深动科技,实现“全栈自研”;蔚来对前两大品牌坚持自研,第三品牌萤火虫转投地平线方案;零跑自研路线有松动,欲采用华为方案或为冲击高端市场。理想汽车虽然一直声称自研,但又与Momenta、轻舟智航、元戎启行关系密切。

另两家车企中,特斯拉是全球全栈自研智驾方案的代表;而吉利虽然曾与华为在座舱领域有过合作,但智驾方面,始终坚持自研,被认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仍在坚持全栈自研智驾的传统车企。

更多车企则加快对第三方开放合作。

根据佐思研究院数据,2023年1月-2024年10月,第三方城市NOA市场份额最高的是Momenta,达到60.07%,华为Hi模式接近30%,极越暴雷前也一度让百度占据将近7%的市场份额。

根据Momenta今年4月披露数据,其累计合作量产车型已超130款,合作汽车品牌包括:日产、宝马、别克、大众、凯迪拉克、路特斯、理想(早期)、蔚来(早期地图相关)、东风奕派、智己、长安汽车、广汽埃安/昊铂、一汽红旗、奇瑞,同时与上汽集团(投资方)、通用、奔驰(投资方)、丰田(投资方)、比亚迪(合资成立迪派智行)形成共创伙伴,还为享道出行、Uber等共享出行公司提供智驾解决方案。

中国12大汽车集团(不含造车新势力)中,吉利、长城也被传出正在引入Momenta智驾方案。仅剩江淮(宏景智驾)与赛力斯有待攻关。

其次是华为,其通过智选模式(鸿蒙智行)、Hi模式+零部件供应(引望)等方式,为车企提供智驾方案,其核心竞争力正是其乾崑智驾ADS,自2021年推出以来,已历经4次迭代升级,在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看来,华为的乾崑智驾已是行业第一,而其他汽车及方案商仍在力争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华为智驾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问界、江淮尊界、北汽享界、奇瑞智界、上汽尚界、广汽传祺、广汽向往、北汽极狐、东风岚图、东风本田、比亚迪方程豹、长安阿维塔、长安深蓝、一汽奥迪、奇瑞捷途、上汽通用五菱、长城坦克等,已成功应用于超22款车型,覆盖轿车、SUV、MPV以及越野车等多种车型。中国12大汽车集团中,仅剩吉利尚未导入华为方案。

卓驭科技或成为大疆在车载领域的翻盘利器,目前已进入长城(哈弗枭龙Max)、上通五(宝骏享境、五菱星光)、东风(纳米06)、一汽(天工06、EH7)、大众、比亚迪、奇瑞(iCAR)、奥迪、北汽等汽车集团供应链,并在部分亲民车型上实现上车。有消息称,截至2025年4月,卓驭科技智驾方案量产车型超20款,另有30余款合作车型即将亮相。

元戎启行合作品牌不多,不过量产车型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分量,主要为长城魏牌蓝山、吉利与奔驰合资品牌smart,根据元戎启行披露数据,2025年6月搭载其智驾方案的新车交付超1万辆;预计2025年将有10款合作车型上市,量产规模超20万辆。

以上4家智驾方案商已占据国内第三方智驾方案的大部分市场,留给其他智驾方案商的市场份额极少,如轻舟智航主要服务于理想、奇瑞、赛力斯蓝电等品牌的部分智能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HSD自推出以来,凭借软硬一体低门槛、高性价比、多领域覆盖等优势,已获得奇瑞、大众(通过双方合资公司酷睿程)、比亚迪、吉利(领克、极氪、银河)、理想、广汽、深蓝、北汽、东风岚图、长安、蔚来萤火虫、博世、大陆集团、四维图新等车企、Tier 1的支持,部分HSD合作车型即将量产交付(首搭星途星纪元E05),有望挑战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

结语

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车企的自研智驾方案在无图感知、端到端、超融合感知等领域,与头部方案商存在差距,并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而零跑汽车被传出计划采用华为乾崑智驾方案的消息,再次凸显了车企在智驾方案选择上的焦虑与转变。

在L3级智驾落地的倒计时中,车企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权衡成本与风险。头部方案商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大规模量产经验,已经在市场上树立了较高的信任度,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车企愿意选择与这些方案商合作,以快速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市场方面,部分消费者对车企采用自研智驾方案的车型期待度不高,反而更青睐于与头部第三方智驾方案商合作的智驾车型。这种偏好反映了消费者对更成熟智驾方案的信任,进一步推动了车企与第三方智驾方案商的合作趋势。

2.极氪汽车私有化方案出炉:要约价为2.687美元/股,将于9月15日召开审批会议

8月15日,吉利汽车宣布,将通过合并协议对旗下间接附属公司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纽交所:ZK)进行私有化,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此举旨在整合资源,优化战略布局,并进一步提升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根据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以每股极氪股份2.687美元或每股极氪美国存托股份26.87美元的要约价,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极氪美国存托股份(不包括除外极氪股份)。合资格极氪持有人可选择收取现金或按要约比率换取吉利汽车新发行的代价股份。代价股份将由吉利汽车发行,每股发行价为港币17.15元。

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并计划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根据介绍,合计892,731,161股极氪股份(包括以极氪美国存托股份形式持有的极氪股份,按悉数摊薄基准计算,占极氪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约33.6%)由合资格极氪持有人持有,其中包括关联极氪持有人持有的390,210,000股极氪股份(按悉数摊薄基准计算,占极氪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本总额约14.7%)。

此次私有化交易需获得吉利汽车独立股东的批准。吉利汽车已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就合并协议项下拟进行的交易向独立股东提供建议。独立董事委员会已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博思融资有限公司,就交易条款是否公平合理以及是否符合公司及独立股东的整体利益提供意见。

吉利汽车计划于2025年9月5日下午4时在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香港万丽海景酒店低层大堂8号会议室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供独立股东考虑并酌情批准合并协议项下拟进行的交易。股东特别大会的通告已随通函一同发出。

3.传上通五与华为合作升级,宝骏将采用Hi模式

8月14日,财联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就近期“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升级,宝骏品牌或将采用Hi模式”传闻报道称,上通五回应以官方发布为准。

上通五在智驾领域,采用了多个供应商方案,华为此前已进入其供应链,大疆旗下的卓驭科技也是其中之一。

数据显示,五菱银标7月销量为46984辆,同比增长4.3%,其中,宏光MINI EV家族销售27337辆,同比增长72.9%,宏光MINI EV四门版累销107493辆;五菱缤果7月销售14416辆;五菱星光7月销售3241辆,累销144746辆。

5月28日,五菱星光2025款发布,起售价已降至7.68万元,且可叠加国补、地补。新车采用69.2kW·h电池包,续航为610km。

4.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扩大战略合作,电子电气架构将覆盖更多车型

8月15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继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于2024年7月22日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后,双方又签订了扩大该战略合作的协议。

公告称,双方研发团队坚持极致的平台化设计理念,设计并验证了双方为纯电车型平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也能够部署到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的平台化技术方案。这是双方联合研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也彰显了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优势和战略价值。这将显著扩大配备该先进电子电气架构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数量和规模,为大众汽车集团实现显著的平台化的规模效应和产品竞争力。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此次扩大合作协议是继2024年7月22日签署联合开发协议之后,双方合作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公告称,此次扩大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联合开发的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集成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平台,也将部署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双方的技术战略合作将扩展到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7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6,717台,同比增长229%,环比增长6%,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

5.深耕15年 + 芯片级赋能:乔安 AOV 产品重构户外安防技术逻辑

深耕智能安防领域 15 年的乔安科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180 余项知识产权筑牢技术创新根基,积累超7200 万用户规模、稳居线上市场占有率前三甲,更凭 “深圳瞪羚企业”“专精特新” 认证,彰显消费级安防赛道的持续突破力。当户外无电、无网等极端场景的安防需求成为行业共性难题,乔安携手君正 T32 芯片,推出首款 AOV 太阳能 4G 摄像头,用 “技术积累 + 芯片赋能” 的组合,重新定义户外监控体验。

全时智能监控:低功耗与高灵敏的动态平衡

依托君正 T32 的场景化算力调度,AOV 产品实现24 小时全时录像不中断:静态场景自动切换 “1 秒 1 帧” 节能模式(阴雨天也能靠锂电池续航),人形触发瞬间拉满帧率精准抓拍。配合 T32 驱动的 AI 算法,50 米超远人形检测摒弃传统 PIR 的误报弊端,识别到人形后自动跟拍轨迹 —— 鱼塘、果园的异常入侵,全程留痕 “藏不住”,T32 的低功耗高性能平衡,是长续航与高灵敏共存的核心支撑。

极端环境适配:无电无网也能 “全年在线”

太阳能板 + 大容量锂电池构建双供电体系(阴雨天仍保续航),4G 网络直连突破网线限制。这一 “无电无网场景覆盖” 的底层逻辑,依赖君正 T32 的多通信协议兼容与低功耗芯片架构—— 即使在偏远农田、工地等复杂环境,T32 稳定的算力输出与功耗控制,让设备365 天持续运行,彻底摆脱 “电源 + 网络” 对监控部署的双重束缚。

多维度场景覆盖:细节与全景 “两手抓”

枪球双镜头协同(水平 360°+ 垂直 90° )实现99%+ 视角覆盖,君正 T32 的图像融合处理技术让多镜头画面无缝衔接:全景镜头掌控农场、园区全局,特写镜头捕捉人员、车辆细节。叠加 T32 优化的 ISP 图像处理,全彩夜视(光线转化率提升 40%)让暗光场景清晰显色,多画面同屏功能更支持远程 “一屏看遍鱼塘、农田多区域”,T32 的多流编码能力保障画质与多任务流畅性。

智能交互与主动防御:从 “看得到” 到 “防得住”

双向语音对讲依托君正 T32 的音频编解码优化,实现低噪清晰沟通;25 个自定义电子围栏触发声光警戒,构建主动防御体系。更关键的是,“固定设备 - 扫码配网 - 激活监控”三步极简部署,得益于 T32 的硬件集成度与快速配网协议,非专业用户也能轻松落地 ——T32 让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消费级产品的易用性。

乔安15年消费级安防的研发积淀,遇上君正 T32 对 “性能、功耗、场景适配” 的精准打磨,让 AOV 产品跳出 “功能堆砌” 的传统思路,直击 “无电无网难部署、极端环境易掉线、智能检测误报高” 等户外安防痛点。从鱼塘到果园,从工地到农田,每一处稳定运行的监控画面,都是 “行业积累 + 芯片赋能” 的直观成果 —— 这不仅是乔安拓展户外赛道的里程碑,更是君正 T32 在消费级场景 “实用价值最大化” 的生动注解。(来源: 北京君正)

6.鹏辉能源:当前在按计划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预计9月底建成

8月14日,鹏辉能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从去年8月底召开固态电池发布会以来,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持续迭代优化,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由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层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的变化,不需要加压模组,固态电池性能更稳定。当前在按计划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预计2025年9月底建成。

关于应用领域,鹏辉能源表示,固态电池未来可用于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人行机器人、医疗器械、消费数码等领域。

资料显示,鹏辉能源是一家致力于电池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二十余年来专注于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拥有高安全LFP平台技术、长循环寿命平台技术、高能量转换效率技术、Na+电池平台技术、全极耳大圆柱技术、大功率UPS平台技术、低温超导通LTSC平台技术等,基于各项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具有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优势。

根据鹏辉能源披露的财报,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2亿元,同比下降685.72%。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智驾#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