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9日,全球新型显示行业年度标杆性专业展会DIC EXPO 2025国际(上海)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在沪盛大举行!展会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CODA)主办,聚焦“AI·显示 再谋新篇”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十余场专业论坛,令与会观众深刻感受显示产业的澎湃动能,共同见证AI浪潮与创新技术交织蝶变的芯未来。
展会期间,集微网先后与德莎胶带、汇川技术、鹿山兴邦、恒美光电、高光半导体、罗曼胶带、沃格光电、华中气体等全球领先的显示供应链厂商对话,就创新成果、AI趋势和技术变革等话题展开交流。这场显示行业的技术盛会,既充分彰显了我国显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实力,也深刻凸显产业链协同创新所蕴含的重要价值。
DIC效应:显示产业“进军”全球
DIC作为全球性显示盛会,充分释放了创新融合促发展的积极效应。上午9时许,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场馆内外已聚满了专业观众,他们根据信息指引前往感兴趣的展位,了解全球显示行业前沿科技成果。
作为全球前沿的偏光片生产企业,业界极为关心恒美光电未来发展及技术创新,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谭智敏现场回应:“面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偏光片市场,我们加强自身研发力量的同时,亦通过投资并购等措施加强专利布局(去年成功收购三星SDI旗下偏光片业务),巩固市场竞争力。”
谭智敏指出,恒美光电自2014年成立以来,通过昆山、福州等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建成并投产4条偏光片生产线,其中2条是2.6米全球最大宽幅偏光片生产线,公司65寸以上大尺寸偏光片全球市占率达到30%。2024 年1月,恒美光电在昆山动工建设3米超宽幅偏光片项目,为全球首创!
此次,恒美光电集中展出薄型化高透过率PMMA型偏光片、兼顾广视角高对比度与色偏抑制的IPS LCD广视角补偿偏光片、2.5米超宽幅偏光片、全球首创的3米超宽幅产线(达产后可支持130英寸超大屏)等高端偏光片产品,加速布局超宽幅产线与前沿技术,助力中国显示材料在全球市场竞争力跃升。
在DIC EXPO 2025展会现场,鹿山兴邦的展位格外吸睛 —— 标志性的 “鹿形”LOGO不仅设计鲜明,更传递出强劲的产品气场。交流环节中,公司执行董事乔立根博士围绕 “柔性折叠屏、固定曲面屏、车载显示、智能穿戴、大尺寸触控屏” 等全场景,对OCA光学粘接产品进行了精彩推介,清晰展现了鹿山兴邦为显示领域提供全方位光学粘接材料解决方案的坚定定位。
“鹿山兴邦从原料研发、配方设计到量产管控,构建起全链条自主可控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光学粘接解决方案,助力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作为显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沃格光电将今年视作GCP(玻璃电路板)商业化落地元年,其技术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应用与落地得到了市场端更广泛的认可——7日举办的DIC AWARD 2025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颁奖典礼上,沃格光电凭借全球首创的32寸0OD精准光源GCP Mini LED触控屏一体机与65寸超薄GCP Mini LED TV,分别荣膺显示应用创新“金奖”与“银奖”。
沃格光电向集微网表示:“两款获奖产品代表了企业6年来围绕GCP在新型显示应用领域研发创新的最新技术成果,具有多项行业领先性,并且重新定义了Mini LED的性能标杆。”
在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我国显示面板产业已进入全面跃升阶段。而在此进程中,技术革新与智能化升级成为显示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产业革新:“AI+”有为+智能产线
今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各专业领域的深度渗透,其为各行各业赋能的巨大潜能正加速迸发。为抢占人工智能发展的先机,助力产业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显示行业也随之迈入了由 “AI+” 引领的全新发展阶段。
展会现场,汇川技术以“数自融合,构建显示智造新生态”为主题,携工业机器人、视觉检测、驱动与控制产品、机械传动产品、行业解决方案、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等惊艳亮相,助力显示制造向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汇川技术显示行业总工袁孙辉在介绍AI趋势时指出:“为应对OLED制造的高度复杂性,在显示模组的生产制造中引入AI技术,基于面板制造工艺的专业知识进行训练,结合汇川自有软硬件,能够自动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异常的各类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针对终端多品种、小批量的痛点,创新性提出一键换型的方案,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客户对精益制造和柔性制造的需求。”此外,数字能源技术作为工业现代化的催化剂,正引领汇川技术工厂迈向绿色化新纪元。其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管理与控制等的优化,为工厂提供一整套节能减排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不断向着零碳工厂的目标前行。
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规模逆势增长17%,达到2198亿美元,其中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占据全球半数,达到1080亿美元。除了我国显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上的持续突破,也离不开国际大厂的技术支撑。
专注于开发创新胶带和自粘产品解决方案的德莎胶带,为广泛的工业、商业客户和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目前拥有超7000种胶粘解决方案和超125年的丰富经验。此次参展DIC EXPO 2025,德莎胶带大中华区电子事业部销售经理顾俊介绍:“我们向业界郑重展出了3款产品,一是光学透明胶带,二是全套电子设备解决方案,三是Micro LED在封装和巨量转移方面的解决方案。此次参展,我们希望发掘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客户遇到的痛点。”
未来3~5年,德莎胶带如何应对显示行业的技术演进和技术变革?顾俊表示,业界目前普遍看好Micro LED,其集成了LCD和OLED的优点,并克服了诸多难点。德莎已预见到Micro LED将在车载等领域大放光彩,并对其不同形态的变革做充分技术准备。
交流促合作:国产先锋、国际大厂“同台秀”
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城市形象的“瞭望窗”,会展已成为产业助推器,以交流促进融合发展。借助展会机遇,显示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正与DIC EXPO 2025同频共振,共谋未来。
展会期间,华中气体的业务负责人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一对一沟通,围绕显示面板生产中气体供应的稳定性、技术适配性及未来合作模式展开深入探讨,在多个关键议题上达成共识,为后续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华中气体专业的气体一站式解决方案备受关注,华中气体业务经理深入解读了企业在显示面板生产中特种气体的应用实践,全方位展现其在细分领域的深耕与积累:“华中气体拥有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主要产品有工业气体、电子特气和大宗气体。目前,在产品质量、成本把控方面已达到行业前三。面向面板行业,主要产品硅烷、氢气和氮气,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服务配套。”
在上游材料方面,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带来了G8.6高世代线金属掩膜版(CMM)和高精度金属掩膜版(FMM)产品,据该公司技术总监张蔡星称:“这是国内首张独立自主开发的G8.6代线CMM产品。”该公司独立自主开发了一整套金属原材解决方案,在CMM原材方面,通过专有技术把小尺寸原材拼接成大尺寸原材,打破了原材宽幅的限制。在FMM原材方面,南京高光的工艺技术可以做到减薄后的原材在表面粗糙度以及机械强度两个方面均媲美未减薄材料。张蔡星说道:“同时,我们在OLED有机发光材料、精密制造、精密清洗等领域也布局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希望通过多点开花的路径实现业绩增长,这是在目前强竞争环境下很多企业的发展战略。”
胶带技术的先驱之一,1851年创立于德国罗曼胶带也在展会上凸显了万物皆可“粘”的理念,展示非硅高导热无基材双面胶带、高性能泡棉胶带等产品。罗曼胶带COO Dr.Carsten Herzhoff向集微网介绍:“在中国,不仅有活跃的国际竞争对手,还有越来越多的本土领军企业,他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这意味着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中国企业的速度和敏捷性也很强,这对每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调整和适应。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供应链和价值链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安全,将更容易找到合作伙伴和高质量的供应商,这为开展新业务和拓展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罗曼胶带的产品已经在我国电子产品、交通运输、家用电器、建筑、印刷、新能源等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上述企业外,我国多家行业企业与国际厂商同台竞技,向全球展示我国产业链“链”接全球的韧性。其中——TCL华星成果展示覆盖印刷OLED、LTPO柔性显示、Micro LED等前沿技术;虹科创新研发的“飞龙”玻璃(Panda-F.Loong)在抗冲击韧性与极端环境稳定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超越海外竞品;拓米集团展示了高精度折叠铰链产品,其中内折/外折/三折/电动等多形态铰链,以“内折水滴型结构”实现无隙自锁与悬停功能,非对称ID设计使外折铰链厚度仅3.8mm,齿轮联动+滑槽结构保障同步传动与屏幕支撑。
写在最后
DISPLAY INNOVATION CHINA(DIC)是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CODA)主办的国际显示技术及创新应用盛会。历时14年,DIC以国际(上海)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DIC EXPO)、中国(上海)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DIC FORUM)和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DIC AWARD)三大版块为一体,为全球显示产业同仁打造展览展示、商贸对接和产品评选的综合性平台。
本届DIC的成功举办,令业界看到全球显示行业的前沿风貌,得以近距离了解各大厂商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见证从材料到设备,产线到产品的全新蜕变。尤为振奋的是,在“AI+”的驱动下,显示行业正迎来革命性变革,在打通产业链沟通壁垒、整合全球显示资源、重塑产业生态的道路上愈发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