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创新下一站:折叠屏还是AI芯片?

来源:爱集微 #OLED# #AI# #智能手机#
1677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走到了一个微妙的拐点:增长停滞、利润稀薄,消费者手里的机器越来越耐用,而渠道商和运营商则越来越没动力去推销新品。过去几年里,行业把希望依次押在5G、折叠屏和AI上,但每一次都差了点火候。IDC最新分析指出,下一场真正的“引爆点”可能不是形态革命,而是芯片革命——让AI在本地跑起来。

随着生成式AI从云端下沉到手机本地,旗舰SoC的神经网络算力首次成为消费者“可见、可感、可卖钱”的核心卖点。

IDC指出,回顾过去五年,5G 基带虽然把下行速率推上 Gbps 级,却没能回答“除了测速还能做什么”;运营商的 CAPEX 回收周期被拉长,终端厂商只能把 5G 当“标配”而非溢价点。折叠 OLED 面板的故事更为曲折——三星 Display、京东方、TCL 华星投入巨资,把弯折半径压到 3 mm 以内,但整机 BOM 居高不下,2025 年全球渗透率仍仅 1.6%。IDC 预计 2029 年也仅微增至 2%,意味着即便良率再提升,柔性屏也很难撬动主流换机。

同时,在过去一年,苹果A18 Pro、高通骁龙 8 Gen 4、联发科天玑 9400、三星 Exynos 2500、谷歌 Tensor G5、华为麒麟 9020 把端侧算力推到了 40-50 TOPS,让 70 亿参数的大模型在 8 W 内跑起来。问题是,这些 5 nm 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如今只能待在 600 美元以上的旗舰机里,主流 300-500 美元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台积电已在第三季度悄悄试产 N5-NPU 精简库,面积缩小两成,功耗再降一成;Arm、Synopsys 和 Cadence 也端出了面向 6-8 TOPS 的中端 IP,准备明年上半年跟随天玑 7400、骁龙 7 Gen 4 一起流片。折叠屏再怎么惊艳,五年后渗透率也过不了 2%,而一颗能被中端机型用上的 AI 芯片,却可能撬动十亿部换机需求。

产业数据显示,2025年旗舰机型研发投入呈现40:60的芯片-显示技术分配比例。芯片侧重点转向神经处理单元(NPU)架构优化和内存子系统带宽提升,而显示创新聚焦功耗控制与全场景色准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两领域技术突破均依赖于半导体材料进步:芯片依赖FD-SOI晶体管技术,显示屏驱动IC则加速转向氮化镓(GaN)方案。

IDC专家指出,硬件创新已进入系统级协同阶段,AP-Display引擎间数据吞吐量较上代提升300%,这要求芯片与面板企业在早期设计阶段即开展深度协同。屏幕创新受制于物理极限和良率成本,而硅片上的 AI 单元可以按年迭代,甚至通过 OTA 扩展场景。折叠屏仍会是旗舰橱窗里的观赏品,但把大模型塞进 5 nm 以下工艺的 NPU,才是半导体行业撬动十亿级换机潮的真正杠杆。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OLED# #AI# #智能手机#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