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AI 2025企业级AI应用领航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召开。论坛以高端视野、前沿洞察、先进实践为核心理念,聚焦企业级AI的实战落地,邀请标杆企业领袖及行业技术专家,深入探讨AI在各行各业中的创新应用,深度解码从智能制造到智能决策,从数据分析到自动化流程等多样化AI应用。通过案例拆解、互动研讨与实战分享,助力企业快速打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在智能时代实现AI领跑的跨越。
360集团高级副总裁、数智化集团CEO殷宇辉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在企业场景中想要真正提高生产力需要将AI进化成懂业务、管理和客户的行业专家。360通过打造智能体专家集群汇聚专业知识、掌握业务流程、提升办公效率,目前已在企业各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针对政企场景中智能体落地遇到的不能用、不好用、不放心问题,360创新推出全球首个L4级别的企业智能体工厂-SEAF,通过灵活可配置的乐高式解决方案,以AI浏览器、智能协作平台、AI企业知识库等产品矩阵适配不同阶段企业,助力其拥抱AI Agent。
随后,360数智化集团总经理彭际华发表了题为《360 AI企业知识库,引爆智能革命的知识中枢》的演讲。他表示,技术与政策的双轮驱动让拥抱AI从选择题变为企业发展的必修课。但AI面临“断粮”危机,根据权威机构预测数据显示,2028年互联网公域高质量数据集将耗尽,而企业内部私域数据体量是公域的10倍,激活私域数据可释放增长潜能。在此背景下,360推出AI企业知识库,作为专为企业打造的智能中枢,它连接内外部知识源,经智能体协作转化为高质量知识,输出到各应用场景,成为驱动高质量AI应用落地的核心燃料。现场,彭际华还分享了政务、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现了360AI企业知识库落地的实际价值。
知识的沉淀和智能提取是AI建设的基础,而将AI真正用于实践,则需要找到能够承载这些技术的高价值场景。高校作为知识密集的核心阵地,正是AI应用的重要试验场。内蒙古医科大学信息中心主任曹立现场带来《AI助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考及路径探索》的主题演讲。他从驾驭人工智能时代的胜任力构建、人工智能推动大学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AI协同和能力建设、成果落地情况等方面展开分享。并强调未来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数智化教学融合创新工作。
360 数智化集团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李方翔以《智能体重构业务协同方式,从流程整合到智能共生》为题进行演讲。他指出,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元年,然而当前政企用户面临四大智能体落地挑战:一是如何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二是如何选择落地场景与突破技术瓶颈;三是组织文化与流程重构面临着阻力;四是数据安全与合规性压力。为此,他提出以智能协作平台为底座、智能体为引擎,重构业务协同方式。其中主要包含三个落地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日常办公开始实现人人普惠,第二阶段则是通过AI智能体与业务应用深度融合,让AI成为生产力,第三阶段是要多个智能体组成工作团队,与人类员工协同,形成智能工作流。现场,他以智能招聘为例,展示了智能体在各环节的应用,其中包含智能体的创建、界面搭建、人在回路功能以及管理运营和安全管控等内容。
随后,天津大学教授、天津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天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铮以《智能体赋能档案管理,解锁知识资产的潜在价值》为题,他强调档案具有历史凭证、决策支持、合规保障等重要价值。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受限于人工录入效率低、知识资产难利用、存在安全漏洞等困境,而智能体的发展成为破局之道。一方面,智能体可以自动识别和精准捕获档案信息实现智能分类与排序,大大提高档案整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智能体能够对档案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潜在价值,为立档单位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助力立档单位将海量档案数据转为知识资产。他也向与会观众分享了天深科技与 360合作重构档案知识服务范式,通过场景化落地和效能实证,全面提升档案生命周期的管理智能化水平。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以“AI在政企中落地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博导、青年长江学者麦瑞坤,亿欧董事长王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原总经理王同良以及360数智化集团副总裁高磊等嘉宾,从技术、组织、业务等维度深入探讨了 AI落地的核心难题与破局路径,为在场同仁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行动建议。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企业级AI应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嘉宾们的分享和探讨为AI在政企场景的落地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路径,推动着AI更安全、更可靠地赋能数字化转型,创造普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