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9成市占反守为攻,捍卫龙头宝座!掌握AI交换器话语权

来源:經濟日報 今周刊 #博通# #英伟达# # AMD#
1866

撰文‧王子承

博通凭九成市占率称霸云端数据中心交换器市场,面对英伟达与超微(AMD)的强势进击,高调推出基于乙太网路的SUE架构,主打开放相容与低延迟性能,力守AI时代交换器主导权。

在AI热潮与大语言模型训练带动下,数据中心里的图形处理器(GPU)数量持续攀升,负责传输与连接、让众多GPU得以高速交换资料的中枢交换器,地位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尽管交换器占整体数据中心建置成本不到3%,但如果把算力比作自来水,交换器就是让服务器 GPU、中央处理器(CPU)甚至机柜间的资料畅行无阻的水管。管线宽度与流速,决定算力能否发挥得淋漓尽致。

依照业界标准,平均约十颗GPU就需要搭配一颗交换器,调研机构MRFR估算,2024年数据中心用交换器市场规模达到180亿美元,未来10年更将以5.8%的年复合成长率扩张。

AI带动交换器需求飙升

在交换器市场,博通(Broadcom)是已称霸十多年的业界龙头,因为手握与既有数据中心架构相容的优势,即使产品价格较高,却仍经常供不应求;过去曾有迈威尔(Marvell)等芯片设计公司推出竞品,但最后纷纷折戟,如今博通在云端数据中心乙太网路交换器的市占率仍高达九成。

博通资深副总裁暨核心交换器部门总经理拉姆(Ram Velaga)接受《今周刊》专访自豪指出,博通的高阶交换器之所以傲视全球,是因为具有简化网路、减少光纤使用数量、提高可靠性和改善性能等效益,“我们近年新推出的交换器芯片,更是多年来需求最高的一批产品。”他透露。

拉姆早年出身网通设备龙头思科(Cisco),2012年跳槽博通主管核心交换器芯片,十多年来带领部门打下大片江山。尽管博通近几年受惠客制化芯片(ASIC)需求,业绩大幅成长,但在半导体营收中,AI网通产品仍占四成,2025年第二季网通营收达到34亿美元;网通芯片更较去年度成长170%,主要动能就来自交换器芯片。

对于交换器芯片的爆发性成长,拉姆解释,网通一直是博通专注的核心事业之一,拥有最强的研发团队、最先进的制程节点经验能力以及大量矽智财(IP),“过去十年多里,我们每18到24个月,就会将交换器频宽翻倍、进而推出领先全业界的交换器芯片,所以,这不是偶然。”他表示。

拉姆指出,有别于过去同业思科只想用一颗芯片通吃云端、企业及电信需求,博通认为,在芯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针对不同应用有所取舍。因此博通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差异化产品,例如Tomahawk是对应最高阶云端需求,Jericho主攻电信级ÿ 机柜互联市场、Trident则专注于企业级应用。

英伟达、AMD双强夹攻市场

尽管在交换器市场独领风骚多年,博通近期却感受到明显的竞争压力,因为英伟达与超微(AMD)两家AI芯片巨头,正虎视眈眈,准备抢攻这项AI服务器的必要配备。

英伟达2018年开始陆续以自家高速互联架构“NVLink”与“InfiniBand” 为核心,推出配合的交换器芯片,并采“GPU加交换器绑定出货”的配货策略,吸引云端业者将其纳入第二供应商,业界估计最高可能吃下两成市占,严重侵蚀博通版图。

AMD近期也号召成立“UALink”架构,以过去英特尔力推的PCIe架构为基础,主打以开放规格挑战英伟达的封闭生态圈,已吸引苹果、亚马逊以及微软、Meta、思科等大咖加入。外界预期,明年就会有芯片商推出符合UALink规范的交换器芯片。

这对博通来说,有如同时面临英伟达与UALink夹杀,腹背受敌。这也是为什么一向低调的博通,近期公开活动明显增加,拉姆也在开放运算计划(OCP)亚太峰会首度移师台湾之时现身,“固桩”意味浓厚。

OCP是2011年由Meta发起,供数据中心业界讨论开放规格与未来产品蓝图的重要平台,“这次博通在OCP上很用力!”一名与博通有合作关系的交换器业者观察。而这次来台层级最高的拉姆,显然也有备而来。

他在OCP上大谈博通今年五月发布的SUE(Scale Up Ethernet)架构,这是一项基于开放标准的乙太网路规格所推出的垂直扩充运算技术,能做到高频宽、低延迟,在成千上百个GPU、CPU芯片间高速连接。

相较于UALink,SUE架构虽非由第三方组织设计的标准,但因为是基于乙太网路规格设计,能与现有数据中心广泛采用的乙太网路交换器生态系相容。

“我们写了规格书,发布在网路上,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市场上乙太网路交换器芯片厂商数量很多,我们可以说是让众人都赢,SUE规格就是开放的。”拉姆说,SUE针对所有公司开放,不需要像是NVLink一样须取得英伟达授权。

如果众人都赢,那博通还有什么优势?“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低延迟的交换器芯片,所以会比其他交换器来得更好。”拉姆霸气回应。

开放规格争议战火延烧

谈起竞争对手,拉姆表示,英伟达是一家很棒的GPU公司,“但我并不认为他们拥有很好的网通技术。”

他举例,20多年前惠普、戴尔曾主推封闭式刀锋服务器机柜,但最终云端业者选择采用白牌服务器机柜,“这代表一家公司未必擅长做所有的事,就算勉强尝试垂直整合、市场终究还是会走向开放的生态系统。”

即使今年5月英伟达宣布向几位合作伙伴授权“NVLink Fusion”,但拉姆也批评NVLink Fusion不是真开放,“因为英伟达随时可以决定不要再授权,也要求必须连接自家的交换器、GPU或CPU。”

除了句句针对英伟达,拉姆后续更在OCP圆桌论坛和AMD架构与策略总监、UALink联盟董事会主席柯提斯(Kurtis Bowman)针锋相对。

柯提斯先是暗酸所谓的SUE“根本不是一个标准,只是博通标准、规格的漂白。”柯提斯也进一步指控,SUE目前没有针对资料传输的延迟性提出规范。

针对柯提斯攻击,拉姆大动作回应:“提出这问题代表你根本不懂乙太网路,乙太网路从来不在标准中定义延迟,客户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低延迟交换器……,你们想订延迟标准,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设计低延迟的交换器吧?”

拉姆也质疑,UALink背后的规格PCIe,过去主要服务于短距离芯片传输,较难像乙太网路一样,拥有支援数千个处理器间的长距离传输能力,“目前有没有哪家公司的PCIe交换器,具备足够的缓冲记忆体来支援长距离传输呢?祝你好运。”

无论谁的论点更有力,从论坛上唇枪舌剑,确实看得出交换器芯片是兵家必争之地。当AI应用让算力需求愈来愈高,交换器传输角色也愈来愈吃重,尤其是传输包含水平扩充(scale out,指将多台服务器串联起来)和垂直扩充(scale up,指将许多台服务器变成一台超级电脑)两个不同面向,交换器的效能分工也须更为精细,难有通用产品。

DIGITIMES分析师姚嘉洋观察,SUE依托于成熟、开放的乙太网路生态系,“博通本来就在乙太网路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但问题就在于博通的SUE,跟其他业者能有多高的相容度?毕竟博通在乙太网路芯片领域也有其他竞争对手,博通会以何种心态面对竞争对手,仍待观察。”针对后起之秀UALink,姚嘉洋则认为需要等AMD、英特尔推出相关产品,再来看后续与NVLink的竞争态势。

在AI时代的连接战场上,面对英伟达、AMD挑战,网通霸主博通也强势回应,从博通这次高调现身OCP亚太峰会来看,这场围绕数据中心连接架构的三方角力,才正要进入白热化阶段。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經濟日報 今周刊 #博通# #英伟达# # AMD#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