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8日,第30届IEEE/ACM国际低功耗电子与设计研讨会(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 Power Electronics and Design)于冰岛雷克雅未克召开。在会议闭幕式上,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贾天宇研究员团队的论文“GenSoC: A Multi-Agent-Assisted Soc Generation Methodology Leveraging Open-Source Hardware”荣获会议EDA track“最佳论文奖”。
成果介绍:
当前系统SoC芯片设计面临着复杂度剧增、研发周期漫长及人力成本高昂等关键挑战,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团队在本工作中提出首个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多智能体辅助SoC生成框架与方法。该框架通过端到端自动化流程,集成90余类开源硬件IP库,颠覆传统手动编码与GUI工具依赖,实现从IP选择到芯片验证的全栈智能生成,极大加速定制化SoC开发。GenSoC框架采用创新的多智能体协同范式,通过三大核心智能体无缝融合芯片设计全流程,突破了传统设计方法的效率瓶颈。在本工作,研究团队基于LLM多智能体成功生成了两款分别面向边缘端和移动场景应用的SoC芯片。该工作第一作者为贾天宇研究员与刘力锋教授联合指导硕士生闫沛然,通讯作者为贾天宇研究员。
获奖证书
背景介绍:
ISLPED(国际低功耗电子与设计研讨会)创办于1996年,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美国计算机协会(ACM)联合举办,是低功耗电子与设计领域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被认为是低功耗电子设计领域的旗舰会议,ISLPED每年举办一届。会议的最高荣誉“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是从当年所有录用的高质量论文中遴选产生,授予该领域年度最佳研究成果,第30届ISLPED共录用60余篇文章,并分别在工艺与架构、EDA与软件、前沿题目等3个track颁发各1篇最佳论文奖。该会议也举办了针对30周年的纪念Panel,展望未来低功耗领域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