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安车检测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贺宪宁与智能传感器企业矽睿科技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后者将通过“股权受让+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20%表决权。此次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将成为安车检测的控股股东,但由于其自身股权结构分散,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贺宪宁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6日上午开市起复牌。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细节值得关注,即与安车检测停牌前26.01元的股价相比,此次交易存在约17%的折价空间。这意味着本次安车检测出让控制权的价格为“83折”。
在业界分析看来,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理性且明智的选择。
按照以往A股的行情,由于彼时一壳难求,大部分上市公司有不低于50%溢价的要求,部分公司甚至喊出溢价100%的报价,再不济也会要求不低于30%的溢价。但随着新旧产业转型的加快,多家上市公司不能适应当下新质生产力的转型步伐,期望能借新产业的东风一起做大做强,因而逐渐放低身段,出现平价甚至打折出让控制权的现象。
据悉,安车检测作为专注于机动车检测行业的上游供应商,是国内少数有能力同时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和联网监管系统的企业之一。但近年来其经营业绩承压,2023年-2025年1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62亿元、4.48亿元和1.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2.13亿元和-0.04亿元。虽然安车检测尝试向新能源车检测设施、充电设施等领域转型,但均未能有力扭转业绩颓势。同时,在国家机动车检测政策放宽、新能源车冲击机动车市场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安车检测股价自2015年高点79.63元一路下行,目前股价为28.92元。
相对而言,矽睿科技当前展现出较好发展态势。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传感器企业,矽睿科技的产品涵盖运动感知、磁传感、工业级融合感知模组等六大方向,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消费电子、工业制造等领域,并前瞻布局人机交互、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虽然矽睿科技尚未实现盈利,但六轴IMU已经在无人机等热门领域放量,融资估值一度达到60亿元。
不过,矽睿科技的IPO筹备进展并不算顺利。2021年,公司接受了第一轮上市辅导。2023年起,公司再次启动上市辅导程序,该轮辅导工作延续至今。根据最新的辅导工作进展报告,国泰海通辅导小组正通过多种方式对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并于2025年7月提交了第十期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目前,对处于IPO辅导阶段的矽睿科技而言,此次控股安车检测或为其资本布局的重要一步,即其IPO进程及与安车检测的业务协同效果,将成为影响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因素。
市场分析认为,矽睿科技收购安车检测股权,属于拟IPO辅导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未来不排除资产下沉和股东上翻的可能性,最终实现矽睿科技“借壳上市”。此次交易有望带来显著的产业协同效应。安车检测作为机动车检测设备供应商,可借助矽睿科技的智能MEMS传感器技术提升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拓展车联网、智慧交通等新业务方向。而矽睿科技则能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加速产品在汽车后市场的落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实际上,为了实现协同并进的“双赢”成效,矽睿科技对控股安车检测筹划已久。
资料显示,矽睿科技股东阵容强大,包括上海联和投资(上海市国资委全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参与设立的超越摩尔基金、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和上海云锋麒泰投资中心等知名机构。尤其是上海联和投资作为省属国企,已经投资运营矽睿科技近13年,各路资本也跟投近5年。这体现出矽睿科技本次“买壳”安车检测的长期规划。
但矽睿科技的没有一个持股比例高于10%的大股东。业界分析指出,本次收购控制权的并非矽睿科技实控人,而是矽睿科技本身,也就是资产控制了上市公司。这会导致后续装资产需要将资产下沉,以及在资产注入上出现一定难度。不过,由于两度筹备IPO未果缺乏资金,矽睿科技选择了这一更可行的路径,即使用企业资金先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
此外,由于继续融资环境变化,矽睿科技曾于2024年以6.83亿元出售控股子公司麦歌恩的68.28%股份给上市公司纳芯微,这也被视作为本次收购做了提前准备和战略规划。
如今,矽睿科技身披多重热门概念,旗下产品包括多款MEMS传感器,如六轴IMU、加速度计、环境传感器、组合传感器等,可深度赋能智能汽车、先进制造、消费电子三大万亿级赛道,并前瞻布局智慧医疗、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领域。但其业务高增长能否如期兑现,尚需市场验证,尤其赛道天花板有限。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MEMS压力传感器行业因高技术壁垒和复杂工艺被海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呈现寡头主导、本土追赶的格局,但近年来国产替代已步入进行时。
但矽睿科技也面临不少挑战。业内分析认为,其产品涉足面虽然较广,但均是MEMS的传统优势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和医疗领域等,这些板块均仍处于成长的阶段,能否真正作用于企业业绩中还有待时间考量。同时,过去两年MEMS行业整体增速相对平缓,国际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对中国供应商的经营利润造成重要影响。
据Yole Group的最新行业报告,2024年全球MEMS行业收入达到154亿美元,同比增长5%,主要得益于第二季度"库存效应"的结束,全年出货量达310亿颗,行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预计2025年MEMS行业将会有更好发展,在各终端市场大趋势推动下,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
在当前形势下,尽管MEMS市场“蛋糕”不算大,但随着矽睿科技下一步向安车检测持续装入资产,加之公司在二级市场外的业绩放量预期,其估值层面仍具有优势,同时也具备业务快速放量的前景,毕竟矽睿科技作为国内头部MEMS企业,国家战略新兴赛道的发展势能和国产替代需求将为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其中重点也在于与安车检测的业务协同整合进展。而这也是矽睿科技控股安车检测带动其在停牌前一日大涨和复牌后涨停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