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理想i8对撞卡车引争议:汽车测评真假之争背后有何隐情?

来源:爱集微 #维信诺#
1087

1.理想i8对撞卡车引争议:汽车测评真假之争背后有何隐情?

2.总投资5亿元 长盛科技、蓝越半导体“半导体照明项目”签约广西

3.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卢志远、方忠、戴希等分获三大奖项

4.众泰汽车:江南、众泰两家公司燃油车合格证被暂停

5.维信诺首席信息官周敬:激发数据价值,AI赋能新兴显示产业


1.理想i8对撞卡车引争议:汽车测评真假之争背后有何隐情?



近日,理想汽车在发布理想i8时,一则与8吨重卡车对撞的安全测试视频火爆全网,质疑声随之四起,理想汽车(HK02015)、中国汽研(SH601965)、东风集团股份(HK00489)3家上市公司瞬间被卷入其中,一场关于对大小车对撞的真假测试争议由此开启。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汽车领域已发生多起关于真假测试的争论,如懂车帝近期的智驾评测中,特斯拉两款车型表现碾压一众国产车,被国内智驾产业及鸿蒙智行车主质疑测评造假;对比一份国外智驾测评榜单后,真假测评讨论再起。

那么,真假测评质疑背后,究竟隐藏哪些真相?

安全测试引发车企对垒

理想汽车放眼全球都是极为成功的一家造车新势力,从车型设计到技术创新、销量领先,再到业绩扭亏、产品迭代,都为同行前行树立起形象标杆。

不过在纯电车型发展之路上,理想汽车至今仍难有建树,甚至每一款纯电车型的上市,都会让该企业莫名被攻击,从首款纯电MPV——MEGA到首款纯电SUV i8莫不如此。

7月29日,理想在发布i8之时,为了展示该车的安全性,公开了一则委托中国汽研测试的i8与8吨重卡车对撞的视频,据介绍,在本次安全测评中,理想i8的A柱、B柱、C柱和门梁均未发生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测评结果超预期,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发布会上透露,他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多次确认。

不过由于宣传视频没有处理好,方向盘上的LOGO暴露了汽车品牌方——乘龙卡车,遭到了东风柳汽的强烈不满,东风柳汽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被卷入其中。

发布会后,乘龙卡车连续4天质疑理想i8碰撞事件——2.6吨的SUV撼动重达8吨的卡车,不符合常理,且认为测试场景与实际差异大,引发乘龙卡车车主与理想汽车车主展开论战。

日常用车场景中,由于两种类型车在质量上的差距,“远离大卡车”已成为车主共识,否则极易引发严重后果,如6月25日广西贵港轿车和半挂货车相撞事故、5月16日湖南双牌县小车被两辆半挂车“夹击”事故,小车驾乘人员都付出了惨痛代价。

公安交管部门一则数据显示,货车占机动车保有量虽然仅有8%,但带来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却高达28%。另一则数据还显示,小车与大货车事故中,小车司机死亡率是大货车司机的30倍以上。

提升对大货车的抗击打能力已成为小车的安全诉求之一,特别是县道、乡道等场景,小车与大货车会车频率非常高(如变对向车道超车),一旦操作不当,都会造成严重事故。

在安全诉求驱动下,国产车越来越多地采用热成型钢等抗拉强度更高的材料,即便如此,鉴于小车跟大车之间悬殊的质量差距,近年新车发布会中,鲜少涉及小车与卡车碰撞的安全测试,理想汽车的i8与卡车对撞测试的大胆尝试,引发行业极大关注。

不过原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安全测试,却因细节处理不当,导致宣传效果偏离“安全”本身,话题被引导升级为“真假测试”“品牌侵权”等讨论。

需指出的是,沃尔沃被汽车行业誉为“最安全的车”,与其宣传具备“应对重型车辆碰撞能力”有关。

近年来,随着国产车质量的持续提升,安全能力也随之提升,置身卡车碰撞场景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上,近期不止理想i8,蔚来新推出的乐道L90也进行了双卡车夹击测试(中汽中心测评),不过市场评价偏正面,获得了不少潜在买家的支持。

行业发展仍需去伪存真

理想i8对撞卡车事件真相如何,目前各执一词,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坚称测试科学严谨,但乘龙卡车直指“测试有假”,具体情况或有待双方进一步确认及披露。而从测试视频看,碰撞后,理想i8被卡车翻转下来的座舱重压,此时不排除外力提升小车抗撞击力的情况。

回顾发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国内与汽车相关的测评事件日渐增多,有中国汽研等国家背景的检测机构,懂车帝等行业媒体,也有形形色色的自媒体参与,给民众购车选型带来一些参考建议之时,也存在大量的假测评混淆其中。

2023年11月,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豹5就遭遇过“高油耗”假测事件,自媒体人持续对车辆进行170km/h~180km/h的超速行驶,导致车辆油耗高达18L/100公里,远超官方标注的7.8L/100公里,豹5由此被贴上“油老虎”标签,品牌形象一度受损。

此外,特斯拉Model Y、理想L9、小鹏G6、问界M7、小米SU7、阿维塔12等明星车型在过去几年均遭受过各种恶意测评,导致测试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如小米SU7和极氪007碰撞测试中,小米SU7被恶意拆除小电瓶,导致碰撞后车门无法正常解锁。

知名媒体懂车帝的一系列汽车测评也在质疑声中一路前行。

近期该媒体主导的近40款车型智驾测试中,特斯拉车型表现“遥遥领先”,但呼声最高的鸿蒙智行系列却屈居人后,引发鸿蒙智行车主的一系列打假行动,此次测试也被央视连夜修改报道撇清关系,测评也失去了提醒公众在售车型均为辅助驾驶车型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方面几乎同期发布了一份智驾测评榜单,问界M9高居第一,而特斯拉车型却垫底。两份截然不同的测试结果,再次引发国内真假智驾测试讨论。

某长期从事电子产品(非整车)测评的人士表示,“测评最忌讳横评,排第一的很开心,但排不到第一的(企业)很生气,指责测试各种不公,怎么做都是错,其实还是企业担心(测试结果)会影响品牌形象。”“做测评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特别是横评,一定要做到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评,不然会引来一片质疑声。”

该人士介绍,其在过往的许多测试中,当测试结果得不到厂家认可,争议很大的情况下,通常会邀请厂家技术员现场二次验证,相同条件仍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杜绝人为参数干预调整),厂家一般都会认可测试结果,无理取闹的情况较为少见。

该人士同时也指出,测试也极容易造假,任意参数调整、测试条件变动都足以影响测试结果走向两个极端,如不具备的功能,可通过参数调整人为实现,因此,“作为第三方测评机构,一定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初心,否则一次造假,后面都会被扣上造假的帽子。”

结语

测评可以争议,但不可失真;行业可以内卷,但绝不能失控。

汽车测评的本意,是为消费者提供客观、专业的购车参考,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然而,当测评沦为营销博弈的战场,当数据被刻意扭曲以迎合立场,受伤的不仅是车企,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理想i8的卡车对撞测试争议,特斯拉与国产车的智驾对比风波,以及层出不穷的“定制化测评”,无不暴露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坚守测评的底线?

笔者认为,车企应以开放心态接受监督,但也要勇于对恶意抹黑说不;测评机构需严守中立,用统一标准还原真实场景,而非制造“剧本式对比”;消费者更应理性看待测评结果,多方验证,避免被情绪化内容裹挟。

汽车行业的进步,需要竞争,更需要诚信。唯有摒弃“非黑即白”的对抗思维,建立透明、可复现的测评体系,才能让真正的好产品被看见,让安全与技术回归用户价值的本质。


2.总投资5亿元 长盛科技、蓝越半导体“半导体照明项目”签约广西

据桂林市融媒体中心消息,8月1日,广东中山市长盛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蓝越半导体有限公司与灵川县人民政府举行半导体照明项目签约仪式。



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LED光源及成品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

据了解,中山市长盛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蓝越半导体有限公司深耕半导体照明领域,经过多年发展,两家公司已经在半导体照明生产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两家公司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3.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卢志远、方忠、戴希等分获三大奖项

8月6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据悉,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志远博士率先开发了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包括高密度每单元4比特NVM存储、微缩至深度纳米的BE-SONOS器件、三维单栅垂直沟道结构NVM、具备片上自修复功能的高可靠性存储,以及先进的三维NOR闪存技术。基于这些关键发明,卢博士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新一代NVM存储产品,并为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的未来奠定了技术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云计算及边缘计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拓扑电子材料的发现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这类材料在其体态电子能带结构中展现出非平凡的拓扑性质,从而产生具有极强稳定性的表面导电态。拓扑电子材料将拓扑学的抽象数学之美与电子材料的实用功能性结合在一起,为自旋电子学、量子计算与能源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尽管凝聚态理论预测了多种类型的拓扑能带结构的存在(通常借助理想化的“玩具”模型),在真实材料中发现这些结构仍极具挑战性,犹如大海捞针。方忠与戴希发展出一整套计算方法,使他们率先预测出一系列拓扑材料,包括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材料、以及Weyl半金属等。与此同时,丁洪在将理论转化为实验现实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对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ARPES)的创新性使用,首次在方忠和戴希预测的半金属材料中实验验证了Weyl费米子的存在。他们开创的方法现已被全球科学家广泛采用。

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设立,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4.众泰汽车:江南、众泰两家公司燃油车合格证被暂停



8月6日,众泰汽车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江南、众泰两家公司国内燃油车合格证目前被暂停。但公司江南、众泰两家公司新能源车型合格证正常,不影响纯电车型和增程车型国内和出口销售。

众泰汽车称,2024年8月,因订单等原因,公司主动申请旗下江南、众泰两家资质公司的强制性产品认证暂停一年,在暂停期间可根据复工复产需要随时申请恢复。该事项不影响公司出口车型的生产与销售。

7月14日,众泰汽车发布2025年H1业绩预告称,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3,500万元-2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22.66%-47.8%。

目前,公司因缺乏运营资金,整车业务未能复工复产。


5.维信诺首席信息官周敬:激发数据价值,AI赋能新兴显示产业



2025年8月6日至7日,以“AI·显示,再谋新篇”为主题的中国(上海)国际显示产业高峰论坛(DIC FORUM 2025)隆重召开。全球显示产业链领军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聚焦AI与显示技术的深度融合,共探产业升级新机遇。



AI作为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和手段,在加速产品研发、优化精密制造、拓展智能场景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维信诺首席信息官周敬受邀发表《激发数据价值,AI赋能新兴显示产业》主题演讲,阐释维信诺以业务价值为起点,以大数据和AI技术为支点,推动企业全域AI数字化转型。

“业务场景是AI技术落地、产生价值的试金石。”周敬表示,匹配多个实战场景,维信诺应用乔哈里视窗,构建了清晰高效的人机协同四象限模型,从人机协作、认知拓展、共同探索、教AI做事四个维度,帮助人与AI持续进步、相互补位,把人的经验、机器的能力共同转化为品质、成本与效率的优势。“未来不是AI替代人类,而是人模合璧、人机协作的升维竞争。”



人机协作

“ 手中时时有数,心中事事有数”

在显示行业,很容易得到海量数据,原来通过开发成千上万的报表挖掘数据价值,耗时长,效率慢,无法做到快速决策。如今,通过搭建集团级数据湖,透过AI智能问数,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想要的数据唾手可得,做到“手中时时有数,心中事事有数”。

认知拓展

“将静态经验转化为动态生产力”

“在显示行业,我们有20多年的知识积累,如何充分调动这些经验发挥价值?”在AI的助力下,维信诺创建不良案例知识库,无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问题分类及训练,只需接入内部文档库,即可轻松实现模型训练,将静态经验转化为动态生产力。

共同探索

“从抽检到全时全检”

过去,基于时间成本和设备成本的考量,对品质的大多检量测都是抽检。周敬表示,随着模型能力不断精进,维信诺通过虚拟量测,将设备参数导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完成预测,将“抽检”转化为“全时全检”,精准控质提效。当前,维信诺部分站点已实现预测型全检。

教AI做事

“事后救火”升级为“事前预防”

维信诺首创“AFT+ADC混合检测模式”,让AI学会预测缺陷,让人力从“盯缺陷”解放至“教AI盯缺陷”,将传统检测算法与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实现“事后救火”到“事前预防”的升级。

周敬总结,维信诺搭建维数智慧平台,以AI全面赋能业务,支撑工厂、研发、供应链、质量、运营、财务、人才、营销、通用办公等业务领域数智化应用。此外,维信诺还与清华大学图灵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携手,推动“AI+产业生态链”高质量发展。

当前,AI之路刚刚开始,未来维信诺将持续储备数据、整理算力、打磨算法,挖掘AI场景,共建“共生、共融、共赢”的AI·显示新生态。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维信诺#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