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际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所报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 (AI) 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韩国需要培育无晶圆厂初创企业,以增强其在系统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其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增长。
根据一份题为《激活无晶圆厂初创企业和连接出口的战略》的报告,尽管由于AI产业的扩张,系统半导体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韩国的竞争力却远远落后。事实上,2024年韩国系统半导体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2%,远远落后于美国(72%),也落后于中国台湾(8%)、日本(5%)和中国大陆(3%)。
截至 2025年5月,以系统半导体为代表的非存储芯片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销售额占比为 75.3%。预计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 80%左右。这意味着专注于定制设计的无晶圆厂初创企业的市场准入机会也在不断扩大。系统半导体的生产流程分为专注于设计的无晶圆厂公司和生产定制产品的代工厂。
韩国无晶圆厂初创企业数量排名第四(61家),仅次于中国大陆(567家)、美国(323家)和印度(104 家)。此外,42.6%的韩国无晶圆厂初创企业拥有一项或多项专利,这一比例仅次于以色列(68.8%),位居全球第二,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然而,报告指出,韩国国内与无晶圆厂相关的生态系统仍然薄弱。在全球无晶圆厂初创企业中,韩国企业仅占3.8%,远远落后于中国大陆(35.5%)和美国(20.2%)。此外,95%的韩国无晶圆厂初创企业仍处于投资初期,专注于产品发布或大规模扩张,而美国(29.9%)和中国大陆(14.8%)的许多案例已进入维持投资的成熟期,向第四产业扩张或进军海外。报告还指出,韩国无晶圆厂初创企业在包括设计资产(IP)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在内的整体委托生产流程中高度依赖外国来源。
报告指出,为了激活无晶圆厂初创企业并增强系统半导体的竞争力,必须同时开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支持。为此,报告建议简化目前由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以及中小企业和创业部划分的预算渠道,并在“半导体生态系统基金”等政府基金中明确分配无晶圆厂行业的配额。报告还建议放宽与战略物资出口相关的自主合规贸易商的要求,并通过联合开发项目扩大合作,使韩国国内无晶圆厂产品能够通过国内代工厂进行生产和出口。
韩国国际贸易协会研究员Heo Seol-bi表示,“政府应带头打造生态系统,从长远来看,应以民间部门为主导实现自主增长”,并补充道,“如果韩国集中精力发展其具有优势的神经处理单元(NPU)和边缘(小型)设备领域的能力,就一定能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校对/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