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公布依“232条款”对半导体调查结果及最终关税措施,金管会严阵以待。据证交所调查,2024年中国台湾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销售到美国营收达7.71万亿元新台币,占总营收17.3%,若课征高关税,最高恐重击近两成营收量能,冲击不容小觑。
进一步观察,中国台湾上市公司销美营收达7.6万亿元新台币、上市公司1147亿元新台币,反映大型企业将首当其冲。以产业别看,冲击最剧烈的是出口导向的电子产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被市场视为此波关税风暴的“惨业”。
统计显示,对美销售比重较高的前五大上市产业是:电脑及周边设备、半导体、其他电子、电子零部件、通信网路业,合计351家,销美总营收7.29万亿元新台币,占比约16%。
其中前三大上市企业(电脑周边、半导体、其他电子)销美金额均逾2万亿元新台币,为首波冲击核心。上市企业中,半导体与电脑周边设备厂商销美营收分别达260亿新台币与194亿元新台币,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仍难逃波及。
证期局指出,各公司都已採取相关因应措施,包括调整生产基地、供应链重组、调整海外布局,或跟客户调整售价等应对措施。
不过,一位金融业高层坦言,此次“232条款”关键不仅在税率,更在课税范围与认定原则。
若美方采“原产地课税”作法,即使中国台湾芯片经第三地组装出口美国,也可能被追溯课税。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虽由东南亚出口至美国,只要核心晶片产地为中国台湾,仍难逃加征税负。这也意味,关税影响将一路延伸至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