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周五(8/1)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导,美国商务部主管出口许可的产业与安全局(BIS) 陷入运作混乱,导致数千件出口许可申请停滞不前,部分案件延宕时间创下30 多年来最长纪录,受影响的不仅包括对中国的人工智能(AI) 芯片销售,也波及全球其他市场,令美国企业与业界代表深感挫折。
据指出,BIS 人手流失严重,规则更新延迟、对业界的沟通受限,内部专家也陆续离职或被迫退场,使这个肩负促进海外贸易及保障美国技术安全的机构几乎陷入瘫痪。
AI 芯片与半导体设备出口受阻
最受瞩目的案例是芯片( NVDA-US ) 对中国销售AI 芯片H20 的许可延误。该公司7 月14 日表示已获政府保证可取得许可,并预期可望尽快交货,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 与其他官员也确认销售将获准。但知情人士指出,截至本周尚无任何许可发放,涉及订单金额达数十亿美元。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Sean Stein) 直言,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出口许可毫无进展,让中企有时间转向中国本土或其他国家供应商,「延迟越久,美企流失的市占越大」。
除了对中国的AI 芯片与半导体设备,美国业者也回报向拉美及其他地区出口感测器、雷达与声纳设备的许可遭遇长时间卡关。贸易顾问公司Compliance Assurance 总裁Jim Anzalone 表示,部分提交数月的申请才在本周收到零星驳回通知,包括4 件对中国出口半导体设备的申请。
内部管理混乱与人事流失
知情人士批评,BIS 自3 月由凯斯勒(Jeffrey Kessler) 接任副部长后,内部管理混乱加剧。据称凯斯勒要求员工减少与业界接触,并须将所有会议列入监控表格,甚至连与其他政府部门会议也需事先核准,造成沟通效率低落。
BIS 发言人则为凯斯勒辩护,称其「正在恢复机构诚信」并获卢特尼克「全力支持」。不过,资深官员离职潮持续,包括出口执法处代理主任Dan Clutch 于本周退休,使关键岗位持续悬缺,如驻中国的出口管制官至今仍未补足。
此外,BIS 在5 月承诺将撤回并重订拜登政府时期针对AI 芯片出口的规则,但至今未有后续,其他规范如扩大出口限制至被制裁企业的子公司等草案,也因迟未公布而遭业界质疑。
业界忧竞争力流失官员强调安全优先
BIS 的出口许可审查是美国贸易政策与技术安全的关键工具,旨在防止敏感技术流向可能危害国安的国家或实体。 2023 财年,该局处理近3.8 万件出口许可申请,平均审核时间38 天,驳回率为2%。
前国安会官员哈里斯(Meghan Harris) 指出,「出口许可是美国在全球竞争的方式。延迟与不确定性让美企陷入不必要的劣势」。
BIS 则为自身辩护,强调「不再对涉及严重国安疑虑的申请照单全收」。发言人称,BIS 正「透过强化规则与积极执法推动川普总统的议程」。
尽管如此,知情人士补充,有些许可仍获核准,尤其是对美国盟国的出口,且与企业的沟通在特定申请案上仍在进行。但随着内部空缺未补、关键规范延宕与业界挫折情绪升高,BIS 面临如何平衡国安与出口竞争力的艰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