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相关BOPP薄膜是薄膜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之一,由于国产化程度较高,产能充分,该行业在疫情前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相关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但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电力机车、家用电器、智能电网等新能源行业需求激增,带动薄膜电容器需求持续走强,BOPP薄膜相关产业链企业也顺势获得新一轮发展机遇。
其中,湖北龙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辰科技”)近年业绩快速增长,2021年-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速达33.79%,在可比公司中位居第一;受益业绩大增,龙辰科技继2015年8月10日挂牌新三板后,于2025年6月23日正式启动转板北交所计划并获受理。
营收突然直线飙升
龙辰科技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相关BOPP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电力电网、家用电器等传统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光伏、风力发电等各类新兴领域。
受益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龙辰科技BOPP薄膜材料实现营收快速增长,2021年-2024年分别为2.52亿元、3.44亿元、3.71亿元、6.04亿元,其中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62.92%,2021年-2024年年复合增速为33.79%,在可比公司中位居第一。
龙辰科技产品主要分为基膜、金属化膜两大类,产品厚度覆盖2.7μm-12μm等各种规格,2022年-2024年(简称“报告期”)合计营收占主营业务营收比重分别为92.84%、92.75%及91.64%,其中基膜是报告期内营收增长的核心品类。
基膜可分为普通基膜和高温基膜两类,高温基膜耐温性能较好,报告期内,龙辰科技以生产高温基膜为主,普通基膜生产较少,合计营收分别为1.96亿元、2.32亿元、4.26亿元,占主营业务营收比重分别为57.33%、63.28%、72.69%,呈快速增长趋势。
另一产品金属化膜报告期各期营收分别为1.21亿元、1.08亿元、1.11亿元,营收规模变化不大,占主营业务营收比重分别为35.51%、29.47%、18.95%,呈持续下滑趋势。
电容器用BOPP基膜产能规模行业第一
电容器用BOPP基膜一度经历长达约10年的停滞发展期,中国基金报曾于2021年报道,截至当年,全球电容薄膜产线约55条,按照7微米规格计算产能约17万吨/年;其中国内产线38条,合计产能约12万吨/年。
随后受益市场需求增长,行业重新进入扩产期,龙辰科技基膜的产能也于报告期各期逐年增长,分别为8902.76吨/年、9231.74吨/年、20394.68吨/年,产量分别为8724.74吨、9344.2吨、17272吨(该年销量17683.06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101.22%、84.69%。
不过金属化膜产能维持不变,始终为3871.35吨/年,报告期各期产量分别为2,996.86吨、2,675.7吨、2,848.77吨,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0%上下。
龙辰科技同时介绍,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8条基膜产线投产,年产能约2.2万吨。根据中国合成树脂协会高功能薄膜分会出具的证明,截至2024年底,龙辰科技薄膜电容器用BOPP基膜产品的产能占有率为16.9%,行业排名为第一名。
另据航天彩虹历史披露数据,南洋华诚于2017年末具备年产16000吨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生产能力,另建成5000吨/年电容器用聚酯薄膜产能,此后未再曝出南洋华诚扩产相关情况。结合泰福泵业2025年7月9日披露数据,南洋华诚产销电容器用聚丙烯电子薄膜材料在2023年为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综合如上公开数据推测,龙辰科技薄膜电容器用BOPP基膜产品产能规模、产销规模或已于2024年超过南洋华诚跃居国内第一。
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
在产能规模持续释放带动下,龙辰科技营收规模逐年增长,但盈利能力却呈下滑趋势。
2021年-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04.9万元、7006.9万元、4348.5万元、6930.9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8.26%、20.38%、11.73%、11.47%,整体呈逐年下滑趋势。其中,对比2022年,2024年出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公司销售毛利率逐年下降、费用支出逐年增长有关。
其中,龙辰科技报告期各期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1.1%、33.4%、29.4%,与海伟电子处于同一水平,且大幅领先于其他可比公司。
龙辰科技毛利率下降,主要受核心产品单价下滑影响。其中高温基膜报告期各期均价分别为3.66万元/吨、3.28万元/吨、3.11万元/吨,普通基膜均价分别为2.97万元/吨、2.51万元/吨、2.44万元/吨;高温金属化膜均价分别为4.19万元/吨、4.06万元/吨、3.86万元/吨,普通金属化膜均价分别为2.94万元/吨、3.29万元/吨、3.14万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海伟电子相比,在毛利率水平基本一致情况下,龙辰科技的净利润率要低出许多,报告期各期分别为21.7%、11.7%、13%,而2022年-2023年海伟电子净利率分别为31.19%、21.52%。
造成这一情况,主要受期间费用支出大所致。报告期内,龙辰科技期间费用分别为5627.8万元、8153.78万元和9006.6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37%、21.99%和14.91%,而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11.12%、11.42%、12.53%。龙辰科技的期间费用又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为主,2024年分别为3878.54万元、2538.2万元、2141.77万元,远高于同期448.16万元的销售费用。
在毛利率逐年下降背景下,龙辰科技期间费用规模逐年上升,不利于其净利润率的改善,并最终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校对/邓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