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价值观】AMOLED芯片龙头云英谷赴港IPO,能否打破“越卖越亏”魔咒?

来源:爱集微 #云英谷# #IPO价值观# #上市#
6908

近日,云英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英谷”)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联合保荐。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公司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2023年其IPO辅导因政策调整撤回,2024年与汇顶科技的并购谈判也因估值分歧最终破裂。

作为国内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云英谷近年来营收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5.51亿元增至2024年的8.91亿元,但盈利状况却持续恶化。同期净亏损从1.24亿元扩大至3.0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6.65亿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全球前五,中国大陆第一

2012年,云英谷在深圳成立,依托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的科研团队,专注于显示驱动芯片技术的研发。公司初创期以显示技术IP授权为主要业务模式,为京东方、天马等国内面板大厂提供技术支持,逐步积累起深厚的技术底蕴。

2016年,随着国内AMOLED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云英谷敏锐把握市场机遇,果断转型芯片设计领域。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公司于2018年成功实现AMOLED驱动芯片在智能手机上的量产应用,完成了从技术授权商到自主芯片设计企业的华丽转身。

目前,云英谷已建立10余个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系列,产品覆盖不同分辨率、刷新率需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智能手机AMOLED驱动芯片销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市场份额为3.8%,不仅稳居中国大陆市场首位,更成功跻身全球前五。

云英谷坚持深耕前装品牌市场,是中国大陆首家获得品牌客户认证的AMOLED芯片设计企业。2024年,公司芯片年销量突破5000万颗,产品成功打入所有国内主流AMOLED面板厂供应链,最终应用于市场份额超25%的全球头部智能手机品牌。

更难得的是,云英谷开创了与客户深度协同的创新模式。公司不仅在全球智能手机品牌AMOLED芯片供应占比实现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3.8%,更在多个旗舰产品系列中保持独家或唯二供应商地位。这种参与客户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的合作模式,为公司构建了独特的竞争壁垒。

面向未来,云英谷在Micro OLED领域的前瞻布局已初见成效。公司以40.7%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设计企业,其创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一代VR/AR设备。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和XR设备市场爆发,云英谷独创的Micro OLED显示背板技术,在保证卓越画质的同时实现面板小型化,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

云英谷在快速扩张市场份额的同时,正面临核心客户强势议价权带来的盈利压力。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供应商,公司处于相对被动的市场地位,不得不通过接受降价等条件来维持客户关系,导致AMOLED芯片价格持续走低。

2022-2024年期间,云英谷的AMOLED芯片销量实现了惊人的增长,从2022年的1406万颗飙升2023年的3228.7万颗,2024年再进一步提升至至5135万颗,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1%。

然而,这份亮眼的销量成绩却是以牺牲价格为代价换来的。同期,芯片平均售价从25.7元/颗骤降至15.9元/颗,降幅高达38%。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然帮助公司快速抢占市场,但也为后续发展埋下隐患。

价格战的直接后果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2022年-2024年,云英谷AMOLED芯片业务收入分别为3.61亿元、6.01亿元、8.16亿元,但其毛利率却从2022年的32.6%暴跌至2024年的0.3%,甚至在2023年出现了-1.4%的负毛利率。

与收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英谷盈利状况持续恶化。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1.24亿元,2023年扩大至2.32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3.0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6.65亿元,亏损规模增幅远超同期收入增速,两者形成明显的反向发展态势。

当前,AMOLED驱动芯片市场已进入激烈竞争阶段,国际巨头通过规模优势维持利润,而国内企业则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困局,云英谷需要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方面寻求突破。

资本化进程“一波三折”

尽管云英谷亏损进一步扩大,但凭借其产品技术在国内的稀缺性,在资本市场获得了众多投资机构的青睐。

天眼查数据显示,云英谷已完成十二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国开科创、中金资本等顶级财务投资者,以及华为哈勃、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京东方等产业资本。在资本助力下,公司估值水涨船高,2024年以85亿元估值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然而其资本化进程并不顺利。2023年1月,云英谷正式启动IPO上市辅导,但随后因监管对未盈利企业审核政策收紧,其上市进程陷入停滞。据公开信息显示,自辅导备案后,公司尚未更新任何实质性进展。

转战A股失败后,2024年底公司与汇顶科技达成并购意向,希望借道登陆资本市场。然而这场"联姻"最终因估值分歧告吹。汇顶科技在公告中解释称:“经多轮协商谈判,交易各方在交易对价等关键商业条款上始终存在分歧。基于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的考量,经审慎评估后决定终止本次交易。”这一结果也反映出市场对于半导体企业估值存在明显分歧。


此次转战港股,云英谷瞄准了港交所18C章对特专科技公司的包容政策。根据港交所18C章(针对特专科技公司)规则,特专科技公司即使尚未盈利,只要满足市值、研发投入等条件即可上市。云英谷作为全球第五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厂商,符合“已商业化公司”标准(市值≥40亿港元,收入≥2.5亿港元),且研发投入占比达27.2%,远超15%的门槛。

分析人士指出,若成功登陆港股,云英谷将获得宝贵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其加大Micro OLED等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但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仍需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落地之间找到平衡点。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云英谷# #IPO价值观# #上市#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