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19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成功举办。国内领先的RISC-V厂商赛昉科技携多款重磅产品亮相,集中展示自研创新技术和成果。
峰会期间,赛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滔接受媒体采访,就目前行业现状,RISC-V产业落地以及公司产品业务进展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RISC-V进入新阶段
得益于RISC-V在IoT领域的大放异彩,RISC-V处理器出货量近年以惊人速度增长(2020-2024年CAGR达75%),预计未来将持续高增长。
然而,在高性能领域,由于对垂直应用场景的需求定位不精准,导致RISC-V产品普遍在性能、功耗等方面相比成熟架构(如Arm、X86)竞争力不足。这既有生态积累不足的原因,也与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对“技术可行性验证”和“先有再优”的策略探索和选择有关。
但情况正在悄然转变。随着国内企业能力提升和生态完善,以赛昉科技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开始通过精准场景定位推动产品落地。徐滔强调,RISC-V未来的发展必须由精准场景下的应用驱动。赛昉科技正采用DSA(特定领域架构)理念,结合精准定位和客户需求来落实这一策略。
精准定位数据中心需求,推出系列高性能标杆产品
赛昉科技和国内服务器龙头厂商战略合作,打造了聚焦数据中心高性能需求、应用驱动产品落地的典型案例。
据透露,赛昉科技基于数据中心场景打造的高性能RISC-V芯片已成功回片,目前一切测试顺利,即将大规模量产。这款芯片性能达到ARM Cortex-A72级别,也是全国首款同时搭载自主研发CPU核和一致性NoC(片上网络)的高性能RISC-V SoC,实现了真正的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这款芯片有望突破百万销量!”徐滔信心满满。
该芯片能显著降低数据中心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赛昉科技将持续围绕数据中心需求,与合作方协力打造一系列更绿色、安全、经济的新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徐滔看来,这证明了在精准定义的场景下,RISC-V潜力无限。在服务器场景下,该芯片的可靠性在硬件、软件方面已经得到验证,也进一步验证了RISC-V系统的可靠性。因此,这款产品的成功导入和量产,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行业对于RISC-V的信心,为RISC-V开拓数据中心大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场景牵引,打造智能物联生态体系
秉持精准场景,需求驱动的理念,赛昉科技与港华燃气在智能物联场景深度合作。港华燃气在国内服务超过4000万家庭用户,数智化转型迫在眉睫。RISC-V的开放、精简、灵活为海量碎片化场景的芯片创新带来机遇。
赛昉科技与港华燃气合作打造了行业首款RISC-V智能物联网芯片“港华芯”,并率先应用在智能燃气表中。目前,搭载“港华芯”的终端设备年度销量达500万台!
“RISC-V中短期仍需聚焦精准应用,以量促生态。”徐滔表示。
燃气市场体量规模以及场景需求,为RISC-V产业落地的提供了极佳的空间,“港华芯”应用场景也已经逐步扩展到智慧厨房、智能家居等领域,进一步实现精准场景的落地,将带来港华芯销量的持续飞速攀升。
夯实核心技术底座,助力全国产化的高性能产品
有了精准定位的场景和需求拉动,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面向高性能计算场景的多核系统设计,除了高性能的CPU IP,一致性NoC(片上网络)IP也是实现自主可控高性能SoC的关键,且原生的RISC-V CPU核和一致性NoC的互相优化不可或缺。对于RISC-V芯片,近年来,赛昉科技在高性能RISC-V CPU IP和一致性NoC IP上有着极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并持续迭代。
此次峰会上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赛昉科技自主研发的大规模一致性NoC IP —— 昉・星路-700(StarNoC-700)进入交付阶段。据悉,StarNoC-700是全国首款适配RISC-V的、采用Mesh拓扑的一致性NoC IP,可最高同时支持256核的互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峰会现场,赛昉科技演示了StarNoC-700 与自研RISC-V处理器核心——昉・天枢-83/70(Dubhe-83/70)构建的多核网络系统以及多项测试结果。徐滔称峰会期间很多嘉宾看完演示后都表示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很多国内外客户来到展台前询问交流。他也强调,NoC技术在高性能领域的匹配与应用,正迎来关键突破期,加速推进其商业闭环的实现。
在徐滔看来,NoC是为一项极其“烧脑”的系统工程,如果缺乏对整体系统的了解,则很难做大规模;如果不能实现NoC与RISC-V核间的互通优化,又很难实现效率。NoC的研发需要大量投入,鲜有国内企业具备这一能力。
“通过储备自研RISC-V核和自研片上网络,一方面,为后续研发设计高性能系统就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为RISC-V产业持续向高性能场景挺进建立信心。”徐滔说。
深耕产业生态,构建开放合作的平台
赛昉科技积极参与并大力推动RISC-V生态建设。据徐滔介绍,赛昉科技的Linux主线代码贡献数量居国内首位,赛昉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RISC-V SoC芯片JH-7110也成为全球首款全套软件代码并入Linux主线的高性能RISC-V SoC,这为上层应用开发构建了稳固的软件基石,极大加速了RISC-V的大规模应用落地。。
目前,赛昉科技基于JH-7110 培育了RISC-V领域最丰富的应用生态,已导入及落地超过60个商业项目,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能源管理、教育培训等关键领域。在其展台上,基于JH-7110的标志性终端产品集中亮相,包括全球首款RISC-V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工业防火墙以及电力智能终端等。
在标准建设层面,赛昉亦扮演关键角色。据徐滔透露,由赛昉科技主导制定的RISC-V平台管理接口规范(RPMI),近日已正式获得RISC-V国际协会批准。RPMI将有力推动RISC-V在服务器、个人电脑等需要强大管理功能的领域实现规模化落地。
同时,赛昉高度重视RISC-V开发者生态培育。公司自2022年底运营的线上社区“RVspace”,每月浏览量接近300万,成为RISC-V领域最具活力的开发者社区。赛昉科技以VisionFive 2开发板为抓重要手,汇聚全球开发者在此进行深度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与创新应用开发。
赛昉科技的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今年3月,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投资赛昉科技,双方将共同推动RISC-V在香港的应用和产业集群发展。"我们将继续发挥RVspace的开放、共享优势,联动香港高校与产业资源,加速构建香港当地RISC-V创新生态圈。"徐滔向集微网强调。
看好RISC-V前景,树立信心燃旺产业
面对当前产业界和赛昉科技自身取得的一些成绩,徐滔始终显得低调,他强调称无论是公司还是行业,都要更加努力。
在徐滔看来,当前RISC-V产业的发展,仍然要坚持应用驱动,赛昉不仅能做周期长、投入大的高性能芯片;同时也不忽略一些能够快速带动产业上下游,有助于产品交付或是上量上规模的产品。赛昉布局的中小型芯片,正带动下游产业链(方案商、应用场景)形成 “芯片-方案-产品-销售” 商业闭环,这对于RISC-V产业的现实发展也具有开拓意义。
这个过程中,下游环节能通过 “开发-销售” 获得收益,才会持续投入RISC-V生态,形成 “下游越活跃,上游芯片需求越大” 的正向循环。通过这样类型的芯片带动下游方案商、终端厂商形成商业闭环,才能让产业链各环节 “有利可图”,获得持续发展的资金、数据和生态反馈。
“这对于产业界、政府和高校而言,无疑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清晰印证了RISC-V这条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巨大潜力,能极大提振整个RISC-V生态圈的信心。”徐滔强调,“技术的突破和生态的繁荣需要持续投入与耐心耕耘,只要各方协同发力,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RISC-V产业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