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I教父”辛顿:人工智能有失控风险,人类要避免“养虎为患”
2.特朗普政府启动美国AI行动计划,承诺抵制“觉醒人工智能”
3.紧急删除“联合”字样!央妈撇清为懂车帝站台?
1.“AI教父”辛顿:人工智能有失控风险,人类要避免“养虎为患”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开幕。现年77岁的“AI教父”、图灵奖和2024年诺贝尔奖双料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第一次踏上了中国,并在开幕上演讲提到人工智能可能会战胜人类智能,这让他感到担忧,人类要避免“养虎为患”。
辛顿表示,”我们正在创造AI智能体是因为它们更擅长完成任务,这些AI智能体已经具备创造自己子目标的能力。而一旦拥有创造子目标的能力,智能体就会想做两件事:一是生存,仅仅是为了能够实现我们赋予它们的目标;二是更多的控制权,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实现我们赋予它们的目标。”
因此,人类将会拥有想要生存和想要更多控制权的智能体,而且将无法简单地关闭它们。辛顿认为AI不会给人类“拔网线”的机会,到了那一天AI会劝说人们不要这么做。同时,AI已无法消除,它能大幅提升几乎所有行业的效率,即便有国家想消除,其他国家也不会认同。
谈及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辛顿表示,人类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人工智能系统正迅速接近并可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会执行并非操作者所期望或预测的行动。“我们已经习惯是世界上最智慧的生物,如果不是了呢?”
通用人工智能有失控的风险,从而带来灾难。辛顿称,人类对AI的控制,就像“三岁孩子制定规则约束大人”。现在的情况,相当于人类养了一只老虎,我们一定要让老虎遵守规矩,也就是指引AI向善。这也与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不谋而合。
他还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各国利益并非完全一致,但有一个核心共识能让各国走到一起,那就是阻止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全球主要国家或AI主要国家应该思考建立一个网络,包括各个国家的一些机构来研究这些问题,研究怎么训练一个已经非常聪明的AI,让AI不想要消灭人类、不想要统治世界,让AI很高兴做一个辅助工作。
“基于AI的风险,我们需要研究的不仅仅是聪明的AI技术,同时也可以有使AI变得善良的技术,虽然目前还未出现,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可能性。”辛顿说。
2.特朗普政府启动美国AI行动计划,承诺抵制“觉醒人工智能”
近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三项人工智能相关的行政命令,承诺将"觉醒人工智能"模型拒之于华盛顿门外,并将美国打造成"人工智能出口强国"。
逐步淘汰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倡议——这一涵盖各种旨在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文化的实践、政策和策略的总称——已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重点工作。如今,白宫将这场战役延伸到了人工智能领域。
其中,“防止联邦政府出现觉醒人工智能”命令指出,联邦政府“有义务不采购为了意识形态议程而牺牲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模型”。该行政命令将DEI列为需要排除在政府使用的AI模型之外的"最普遍和最具破坏性"的意识形态之一,以抵制DEI理念对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
该命令表示:"大语言模型应当是中立、无党派的工具,不应操纵回应以偏向DEI等意识形态教条。"除非用户明确要求,否则开发者不应有意将党派或意识形态判断编入大语言模型的输出中。
该行政令承认,人工智能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预计将在人们学习和消费信息的方式中发挥关键作用。这可能会赋予人工智能模型的输出以社会层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特朗普政府看来,人工智能中的DEI可能导致歧视性结果;在种族和性别方面扭曲和操纵AI模型输出;并融入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主义、无意识偏见、交叉性和系统性种族主义等概念。
该命令写道:“DEI以牺牲真相为代价追求偏好结果,并且正如最近的历史所表明的那样,对可靠的人工智能构成了生存威胁。” 例如一个主要AI模型在被要求生成图像时改变了教皇和美国开国元勋等历史人物的种族或性别。
去年,谷歌曾因反对声浪而撤下其Gemini AI图像生成功能,称其在历史图片中存在"不准确性"。几个月后,该公司推出了改进版本。该命令指出,政府应采购"追求真相"的AI模型,这些模型"优先考虑历史准确性、科学探究和客观性,并在可靠信息不完整或矛盾的情况下承认不确定性",而非"觉醒人工智能",同时联邦政府"应谨慎"监管私人市场中AI模型的功能。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签署了另一项命令,旨在通过消除所谓"阻碍AI发展和部署的繁重联邦法规"来促进该技术的创新。第三项命令旨在建立并实施"美国AI出口计划",支持美国AI技术栈在海外的发展和部署。
这些举措是特朗普政府"赢得AI竞赛: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据称确定了三大支柱下的90项联邦政策行动:加速创新、建设AI基础设施以及在国际外交和安全领域的领导力。
3.紧急删除“联合”字样!央妈撇清为懂车帝站台?
7月25日深夜,央视新闻微博悄悄编辑了一条发布仅两天的微博。原本“央视新闻×懂车帝联合推出《懂车智炼场》”的措辞,被改成“懂车帝在真实高速/城市道路模拟辅助驾驶事故场景”。与此同时,鸿蒙智行以一句“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登上热搜。两条看似简短的动作,被业内视为一场“国家级背书”与“头部车评平台”之间的公开裂痕。
7月23日,《懂车智炼场》上线当天,央视新闻客户端首页曾给出首屏推荐,并配文“联合懂车帝,首次全景式检验36款量产智驾”。然而,节目播出后迅速遭遇“标准失真”“商业操控”等质疑。7月25日10:18,网友发现央视微博首次编辑,删除“联合”字样;15:42,二次编辑,添加“模拟”二字。至当晚22:00,央视所有官方渠道已检索不到“联合出品”的任何痕迹。
这次测试涵盖了问界、智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阿维塔、特斯拉等品牌的热门车型。测试场景包括6个高速场景和9个城区场景。结果显示,在这15个测试场景中,车型的平均通过率仅为35.74%,没有任何一款车型能够完美通过所有测试项目。
此次智驾横评已从最初的掌声演变为席卷全网的质疑:测试标准是否“为流量定制”?部分“垫底”车企连夜发布声明,甚至扬言“将采取法律手段”。
7月24日凌晨,排名垫底的某德系豪华品牌发布技术声明,称测试场景“脱离用户真实使用环境”;某高校汽车领域教授指出:“节目混淆了‘系统能力边界’与‘安全冗余设计’,例如部分车型在测试中触发人工接管,但接管过程符合ISO 26262标准,却被判定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