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国存储芯片行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 2025集微半导体大会

来源:爱集微 #集微大会# #集微报告# #存储芯片#
1w

7月3日—5日,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办。峰会期间,爱集微发布了22份细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包括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前道设备、后道设备、硅片、电子化学品、高端通用计算芯片等覆盖设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报告基于海量数据与量化分析,旨在为投资机构、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精准的决策参考。

其中,《2025 中国存储芯片行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聚焦全球半导体存储芯片行业发展态势及中国上市公司企业表现,系统呈现了行业核心数据与发展态势,涵盖行业整体表现、市场规模、头部企业运营数据及未来趋势等核心内容。

从近五年数据看,2019年受贸易摩擦及价格战影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2.66%至1064亿美元,随后在5G商用、数据中心扩容及消费电子升级驱动下,2020-2023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3.2%,其中2021年增速高达30.5%,2022年因PC及智能手机需求疲软增速放缓至9.7%,2023年在AI服务器、汽车电子等新兴需求拉动下重回增长轨道。展望未来,WSTS预计2030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2148.9亿美元,2023-2030年CARG为8.8%。

以下是报告内容精选:

市场规模与趋势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预测数据,2023 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 1675 亿美元,较 2022 年的 13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3%,市场在经历 2021-2022 年供应链波动与需求调整后显著回暖。从近五年数据看,2019 年受贸易摩擦及价格战影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同比下滑 32.66% 至 1064 亿美元,随后在 5G 商用、数据中心扩容及消费电子升级驱动下,2020-2023 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 13.2%,其中 2021 年增速高达 30.5%,2022 年因 PC 及智能手机需求疲软增速放缓至 9.7%,2023 年在 AI 服务器、汽车电子等新兴需求拉动下重回增长轨道。

展望未来,WSTS 预计 2030 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 2148.9 亿美元,2023-2030 年 CARG 为 8.8%,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大领域:一是 AI 算力需求爆发,据 Yole 数据,2023 年全球 AI 服务器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已超 200 亿美元,HBM 等高带宽内存需求年增速超 50%,预计到 2030 年 AI 相关存储占比将提升至 30%;二是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每辆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存储容量需求超 1TB,2023 年车载存储市场规模约 150 亿美元,2030 年有望突破 500 亿美元;三是 3D NAND 与 DRAM 技术迭代,三星、美光等企业已量产 230 层以上 3D NAND,DDR5 渗透率从 2023 年的 15% 提升至 2030 年的 70%,技术升级推动单芯片价值量增长。

 2023年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达6492亿元(约94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 56.2%,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近五年国内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4800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6492 亿元,CARG 为 8.0%,虽低于全球同期增速,但在智能手机、PC 等传统需求疲软背景下,智能家电(2023 年出货量超 2 亿台)、工业物联网(连接数超 10 亿)等新兴领域支撑市场韧性。例如,长江存储 2023 年 64 层 3D NAND 出货量同比增长 120%,兆易创新 NOR Flash 在国内市场份额达 28%,本土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抢占中低端市场。

未来中国市场增长将呈现 “双轮驱动”:需求端,2025 年 5G 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预计超 25 亿,带动嵌入式存储需求年增 20%;供给端,国家大基金三期已向存储芯片领域注资超 500 亿元,长江存储 128 层 3D NAND 产能爬坡至 5 万片 / 月,长鑫存储 DDR5 产能 2025 年有望达 10 万片 / 月,预计 2030 年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 1.2 万亿元,2023-2030 年 CARG 为 8.5%,略低于全球但本土企业市占率将从 2023 年的 15% 提升至 30%。

在竞争格局层面,存储芯片市场呈现高度集中态势,全球主要份额长期由海外头部厂商垄断。具体来看,DRAM 领域呈现显著的寡头垄断格局,三星、SK 海力士与美光三大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3 年数据显示,三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41.4%、31.7% 和 22.9%,竞争格局长期保持稳定。此外,南亚科技和华邦电子的市场占比分别为 1.9% 和 0.9%。国内DRAM厂商则包括兆易创新、北京君正、东芯股份、长鑫存储、紫光国微、福建晋华等企业。

而在 NAND Flash 全球市场中,2023 年前三大企业同样表现突出,三星、SK 海力士、铠侠的市场份额合计高达 69.1%,分别为 32.7%、18.4%、18.0%。西部数据与美光的市场份额也分别达到 14.9%、10.8%。国内 Nand 厂商主要有长江存储、东芯股份、江波龙等企业。

市场动态分析

近一年来,存储芯片价格波动剧烈。2024 年初延续此前跌势,价格处于低位,自 2024 年 Q3 起触底反弹,进入上升通道,至 2025 年 Q2 部分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如 DRAM 合约价格在 2024 年 Q1 上涨 20%,NAND Flash 涨幅达 23%-28%,2025 年 4-5 月,三星、美光等厂商纷纷提价,三星 DDR4 上调 20%,DDR5 上调约 5% 。不同细分市场价格差异显著,HBM 因技术门槛高、供应有限,价格高昂且涨幅惊人,2024 年上半年狂涨 500% ,而成熟制程的 DDR4 和 LPDDR4X 产品价格压力大,2024 年下半年价格持续下滑 。价格波动主要源于存储芯片强周期性,技术创新、产能变动及下游需求变化共同作用,当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减产及需求回升则推动价格上涨 。

供给端方面,2023 - 2024 年存储原厂为应对库存积压、价格低迷,纷纷减产。铠侠、美光 2022 年 Q4 率先减产,三星 2023 年跟进,2023 年 9 月三星 NAND Flash 产量削减至总产能 50% 。进入 2025 年,因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出货低迷,美光、三星、SK 海力士等再次减产,美光削减 NAND Flash 闪存产量,计划扩大至 30%,三星减产 15%-20% 。减产使市场供给收缩,库存水位下降,推动价格回升 。

需求端方面,AI 应用爆发成为关键驱动力,2024 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 454.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AI 服务器占比近 30% 。AI 手机 DRAM 配置提升至 16GB,AI PC 内存达 32GB,智能汽车引入开源大模型也提升存储需求,带动存储芯片需求增长 。企业策略方面,头部企业通过调整产能、推出新技术产品(如 HBM),抢占市场份额,三星、SK 海力士等在企业级 SSD 市场表现积极,扩大市场份额,也影响了市场供需结构和价格走势 。

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数据方面,《报告》以兆易创新、北京君正、复旦微电、东芯股份等7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单独拆分了每家公司存储芯片业务的财务数据,构建了全方位对标体系。

报告显示,2024年,存储芯片行业上市公司总收入150.42亿元,同比增长24.81%,毛利率约37.94%,研发占比为21.10%。股价方面,行业全年震荡调整,年末较年初上涨5.38%。

以下是报告内容精选:

财务数据分析

(1)整体财务表现对比:

注:本表中“营业收入”、“毛利”为该公司存储芯片产品的营业收入与毛利。

2024年,存储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存储芯片产品总收入约为150.42亿元,同比增长24.81%(中位数);毛利润约为64.79亿元,毛利率平均值约为37.94%,研发占比平均值约为21.10%。

从营收表现来看,营业总收入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兆易创新(51.94亿元)、复旦微电(34.60亿元)、北京君正(25.89亿元)。

营收同比增长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普冉股份(60.03%)、聚辰股份(46.17%)、兆易创新(27.39%)。

从毛利表现上来看,盈利前三名的企业分别是:兆易创新(20.91亿元)、复旦微电(19.83亿元)、北京君正(8.95亿元)。

从毛利率来看,前三名的企业是复旦微电(57.31%)、兆易创新(55.51%)、聚辰股份(54.81%)。

从研发费用占比来看,前三名的企业是东芯股份(33.27%)、恒烁股份(27.19%)、复旦微电(25.33%)。

(2)营运能力对比:

从营业周期来看,营业周期最长的三家是复旦微电(839.78天)、东芯股份(593.75天)、恒烁股份(462.95天);营业周期最短的三家是兆易创新(179.71天)、聚辰股份(226.62天)、普冉股份(162.29天)。

从存货周转天数来看,存货周转天数最长的三家是复旦微电(718.28天)、东芯股份(539.25天)、北京君正(342.86天);存货周转天数最短的三家是普冉股份(162.29天)、兆易创新(171.18天)、聚辰股份(181.50天)。

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长的三家是恒烁股份(126.66天)、复旦微电(121.50天)、普冉股份(68.95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短的三家是兆易创新(7.98天)、北京君正(33.84天)、聚辰股份(45.12天)。

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来看,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的三家是恒烁股份(67.10天)、普冉股份(60.69天)、北京君正(57.83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短的三家是东芯股份(36.77天)、兆易创新(48.76天)、聚辰股份(50.58天)。

股价表现

2024年,存储芯片行业股价表现震荡调整,年末相比年初上涨5.38%,振幅62.42%,最大回撤-36.21%。以1000点为基准价,最高价1263.30(10月11日),最低价639.10(2月8日)。

从个股来看,2024年末,市值最高的是兆易创新(709.28亿元),排列前五的还有北京君正(328.43亿元)、复旦微电(246.00亿元)、东芯股份(110.12亿元)、普冉股份(106.94亿元)。

相比2024年初,上涨的企业有普冉股份(44.84%)、兆易创新(15.60%)、北京君正(5.86%);跌幅前三的企业分别是恒烁股份(-33.44%)、东芯股份(-27.68%)、聚辰股份(-4.11%)。

从市盈率来看,除了亏损企业,截至2024年末市盈率最高的是兆易创新(126.75)。

另外,报告还单独详细解析了7家上市公司2024年各自业绩表现。

具体详情请关注报告全文

具体请查询集微报告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集微大会# #集微报告# #存储芯片#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