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软件所陆亚涵:V8 for RISC-V五项成果 未来实现高级特性

来源:爱集微 #RISC-V# #中科院#
1350

7月18日,在2025RISC-V中国峰会“软件与生态系统”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陆亚涵就V8 forRISC—V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V8是谷歌浏览器和Chrome的开源引擎,Chrome在当前浏览器市场中占据绝对的份额优势。全球超过80%的企业将Node.js作为核心服务器技术,用于构建高性能后端系统、API服务及实时数据处理平台。

据陆亚涵介绍,其所在的团队从2020年起开始移植V8到上游,2021年V8上游成功接收了RISC-V,在维护V8功能性完整和可用性上做了大量工作。针对RISC-V需要完整的后端支持,包括代码生成器/汇编器/反汇编器及嵌入式模拟器。合并上游以后,共提交619个commit,审阅123个commit。合入后,代码commit数占V8社区总数2.1%,过去一年代码commit数占V8社区总数3.77%。

过去一年,V8 RISC-V共提交commit 219 个,新增16371行,删除13688行。适配新的WASM/JS语言特性。适配新的语言特性;适配新的JS中间层编译器Maglev;适配V8 新的IR Turboshaft;增加了ZBA\ZBB\ZBS\Zicond扩展。

对于未来即将开展的工作,陆亚涵介绍,将实现V8高级特性,包括Leaptiering,以及Wasm SIMD map to sizeless RVV,  充分发挥RVV的性能,在未来适配更多高性能应用运行在V8 for RISC-V上。在Chromium部分,实现对于整个浏览器的系统剖析和优化,增强在高性能RISC-V平台上的用户体验。

责编: 姜羽桐
来源:爱集微 #RISC-V# #中科院#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