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 Keller: 未来5年,RISC-V将迎来比过去10年更多的变化和发展

来源:爱集微 #RISCV#
2732

7月17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主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Tenstorrent公司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和首席架构师练维汉在演讲中先后分享了他们对未来的展望,介绍了Tenstorrent在推动开放计算和普及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度和策略。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智能计算领域,Tenstorrent凭借其对开源理念的坚定信念和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正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Jim Keller:拥抱 RISC-V,开启智能计算新时代

Tenstorrent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在演讲中强调了公司选择RISC-V架构的战略眼光。他指出,RISC-V的开放性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不同背景的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他们期望的方式进行搭建和开发。这种开放性不仅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支持,也为大学学生等年轻一代的创新者提供了普惠的机会。

Keller坚信,在接下来的五年中,RISC-V将迎来比过去十年更多的变化和发展。Tenstorrent在资源支持方面表现出色,公司搭建了众多测试架构配置,并建立了RISC-V架构站。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Tenstorrent充分利用了开源语言的优势,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编程资源,包括优秀的模型和前沿的代码。公司还开发了人工智能相关软件,如性能卓越的Pytorch编译器,以及各种编译代码,助力开发者在AI领域大展身手。

Keller提到,Tenstorrent正与其他竞争对手和友商在生态和大环境中展开竞争,通过小型操作手法和相关处理器,基于RISC-V架构打造芯片应用。公司致力于遵循相关标准,以合规的方式不断改善架构,赋能开发者,让他们在AI时代中尽情享受开源带来的便利。

此外,Tenstorrent还着眼于人工智能在编程、编码、监测、测试和认证等方面的应用,甚至利用AI进行RTL和硬件开发,以期实现更快速的发展。Keller强调,RISC-V不仅是一个软件抓手,更是一个优秀的架构指令集,能够在问题尚未成熟时就提供解决方案。公司还致力于打造低代码硬件,简化芯片开发流程,并整合培训、教育和教学模块,将AI处理与RISC-V软件相结合,为开发者提供开源且开放的解决方案。

练维汉:以开放芯粒架构,推动 AI 民主化与多元化发展

Tenstorrent首席架构师练维汉在演讲中以“融算于开、慧启未来”为主题,阐述了公司对开放智算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他指出,以开放的心态看待科技成长,坚持共享和协作的精神,是推动智慧萌芽、成长和照亮未来的关键。

在AI领域,算力是实现AI算法实践化和商用化的基础门槛,但人工智能的发展空间远不止于此。随着AI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设计必须具备多样化,而芯片设计也迎来了黄金时代,需要具备异构化和多样化的架构,以及厂商之间的合作,以满足未来AI芯片的需求。

练维汉提到,Tenstorrent致力于打造最优化、最亲民的AI架构,而开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公司不仅在硬件方面采用RISC-V架构,还在软件、开发系统和主板等方面坚持开源理念。

练维汉强调,现代芯片设计成本高昂,接近10亿至20亿美元,因此开源和开放系统是降低成本、促进合作的必要途径。Tenstorrent在AI开发中始终秉持开源开放的心态,其CPU基于RISC-V架构,AI和软件系统也均为开源。公司正在开发的Chiplet技术,旨在通过开放芯粒架构(OCA)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可用性和组合性,并促进合作。

练维汉表示,Tenstorrent将在年底发布其研究成果,并将其两年半来积累的技术经验与业界共享,推动开放芯粒架构的发展。OCA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全开源,软件和硬件均无费用门槛,且将芯粒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物理层到软件层进行了全面设计。

这种架构分为多个抽象层,包括物理层、传输层、协议层、系统层和软件层,使得系统更加清晰易懂。OCA的推出旨在帮助公司和研究单位专注于其核心价值设计,节省研发成本,同时融入整个生态系统。练维汉还提到,Tenstorrent致力于打造世界上最好的CPU,并通过开源系统实现硬件的实践性。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Ascalon的性能每年提升约10%,目标是在2027年推出全球最快的CPU。

Tenstorrent投入大量资源,推动RISC-V成为计算机的主流架构,并计划在2027年推出Calandor,这将是一款具有广泛编译能力和高效运行系统的CPU。最后,练维汉强调,Tenstorrent的所有软件开发系统、硬件和IP均采用开放方式,以促进合作、降低成本并推动AI产品的普及化。他呼吁业界共同参与开发开放的生态系统,设计更多芯片,让AI更加亲民,降低硬件成本。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RISCV#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