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ellantis停止氢燃料电池项目和氢动力汽车生产
2.何小鹏:小鹏汽车2025年招聘计划上调至8000人
3.比亚迪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 兼容OPPO、vivo、小米等
4.日产将关闭日本追滨工厂以削减成本
5.特斯拉:Model Y L将于今年秋季发布
6.孙正义对话奥特曼:AI需求没有尽头,将部署10亿个智能体
1.Stellantis停止氢燃料电池项目和氢动力汽车生产
7月16日,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宣布,由于预计中期市场不会有任何发展,该公司将停止其氢燃料电池技术项目,并在今年不再推出一系列氢动力汽车。
Stellantis表示,做出这一决定是由于加氢基础设施有限、资本要求高以及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强的购买激励措施。这一决定不会影响Stellantis生产基地的人员配置,所有专注于氢能技术的研发活动都将转向其他项目。
Stellantis的欧洲区首席运营官Jean-Philippe Imparat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氢能市场仍然是一个利基市场,中期经济可持续性前景不明朗。公司必须做出明确且负责任的选择,以确保我们的竞争力,并通过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攻势满足客户的期望”。
该集团表示,预计氢燃料电池厢式货车在2020年前不会得到普及。
2.何小鹏:小鹏汽车2025年招聘计划上调至8000人
据报道,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一次内部演讲中表示,公司今年的招聘计划已从6000人上调至8000人。
何小鹏表示,加上新增的职位,小鹏汽车的员工人数将在今年接近3万人。此次调整突显了智能驾驶领域的招聘力度加大,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等领域有大量职位空缺。
今年4月,小鹏汽车宣布,将在2025年底在中国内地率先实现L3级智能驾驶落地,并将不断加码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投入。目前,公司已建立「云-软-硬-芯」的全栈自研AI体系,全面面向自动驾驶研发设计。小鹏汽车全栈自研体系的核心技术成果 —— 小鹏图灵 AI 芯片,专为大模型定制,拥有 40 核处理器、单颗可跑 300 亿参数的本地模型,计算能力三倍于现有芯片,是全球首颗可以同时应用在 AI 机器人、AI 汽车、飞行汽车的芯片。该芯片将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内地量产上车,其单颗算力达 700TOPS,支持 300 亿参数本地大模型运行,相比英伟达 Orin X 芯片利用率提升 20%,为 L3 级智能驾驶以及未来的智能驾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3.比亚迪全品牌上线手车互联功能 兼容OPPO、vivo、小米等
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其全品牌车型正式上线手车互联功能,全面兼容国内主流手机品牌,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荣耀、realme、一加和 iQOO 等,实现用户车内外全场景智能化体验。
比亚迪的手车互联功能支持Carlink、HUAWEI HiCar、荣耀车联三大生态。其中,Carlink覆盖OPPO、vivo、小米等多个品牌,具备镜像模式、隐私模式、导航流转等功能,可以把手机屏幕镜像到车机,同时兼顾保护隐私,实现导航和音乐的无缝衔接。HUAWEI HiCar专为华为手机打造,融合桌面、镜像模式、导航流转等功能,让车机操作更便捷。荣耀车联是荣耀手机专属,应用流转功能可将手机应用快速转移到车机。
7月1日,比亚迪发布了2025年6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2025年6月,公司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45,066辆,上年同期为341,671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为189,079辆,上年同期为141,030 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为151,491辆,上年同期为199,194辆。2025年累计产量达到2,137,033辆,同比增长30.94%。
6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82,585 辆,上年同期为341,658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206,884辆,上年同期为145,179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为170,744 辆,上年同期为195,032 辆。2025年累计销量达到2,145,954辆,同比增长33.04%,显示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4.日产将关闭日本追滨工厂以削减成本
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周二宣布,将于2028年3月停止其旗舰追滨工厂的汽车生产,日产首席执行官称此举既是必要的,也是“巨大痛苦”。
作为公司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计划在追滨生产的现有车型和未来车型都将在日本西部福冈县的日产汽车九州工厂生产。
追滨工厂位于东京南部的神奈川县,拥有约2400名员工。
该公司还宣布,计划终止其子公司日产车体湘南工厂的生产,该工厂也位于神奈川县。此前,该公司决定在截至2027年3月的财年停止向该子公司下达多功能车NV200的生产订单。
日产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日产做出了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这对我或公司来说都不容易,但我相信这是克服当前挑战、建设可持续未来的重要一步。”
该公司表示,目前在该工厂工作的员工将继续受雇至2028年3月。该公司补充道:“为了解决此后对就业和工作安排的担忧,公司将制定明确的政策,并将其传达给受影响的员工,并在最终决定后立即与工会展开讨论。”
该公司估计,将生产转移至九州将使其制造成本降低约 15%。
埃斯皮诺萨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日产目前在日本的工厂利用率约为60%。他还补充道,公司“的目标是降低固定成本,同时将工厂利用率提高到100%”。
日产尚未决定追滨工厂的未来用途。但据报道,该公司一直在与富士康就利用该工厂进行洽谈。
日产汽车于今年5月制定了“Re:Nissan”业务重组计划。该计划要求到2028年3月,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万人,并将装配厂数量从17家减少到10家。此前,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日产汽车净亏损6708亿日元(约合46亿美元)。
通过其“Re:Nissan”重组计划,该公司计划将中国以外的年度制造产能从目前的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
5.特斯拉:Model Y L将于今年秋季发布
7月16日,特斯拉在官微上宣布,“Model Y L,金秋见”。
据工信部披露信息来看,新车长宽高达到4976×1920×1668mm,轴距3040mm,较现款Model Y显著加长,宽度同步增加,车身长度增加超40cm。
搭载特斯拉自研电机(型号3D3/3D7),提供142kW和198kW双功率版本,最高时速201km/h,采用纯电驱动。
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6月整体交付量为71599辆,环比增长16.12%,其中国内销售61484辆。(凤凰网)
6.孙正义对话奥特曼:AI需求没有尽头,将部署10亿个智能体
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Masayoshi Son)与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周三在对话时表示,AI的需求永无止境,因此必须持续扩充算力。
奥特曼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席了软银SoftBank World 2025活动,并与孙正义对话。这两位合作伙伴表示,AI的进步将催生出一些目前还难以想象的新工作岗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开启“自我改进”循环。
当被孙正义问及进一步扩大AI基础设施是否会带来收益递减的问题时,奥特曼表示:“随着我们降低AI成本,会有更多人想用它。所以,如果我们把AI的成本降低10倍,那么人们使用它的频率就会增加30倍或者更多。世界对AI的需求似乎是巨大的。”
奥特曼和孙正义在日本企业和商业领袖面前上演了这场对话,主题聚焦自我复制式创新。奥特曼提到了能够制造其他机器人的机器人,而孙正义则着重强调了AI智能体能够自主学习,然后创造新的智能体以提升生产力的理念。
孙正义希望今年在软银集团内部部署10亿个AI智能体,并为它们设计一个操作系统。
今年2月,孙正义宣布软银电信部门与OpenAI成立合资企业,双方各占50%股份,彰显出他支持OpenAI AI事业的承诺。该合资企业将向本地产业推广一款名为“Cristal Intelligence”的企业级AI产品,覆盖从汽车制造商到零售商在内的多个行业。软银集团旗下各公司正采用OpenAI的工具,并计划每年在相关服务上投入30亿美元。
孙正义与OpenAI的合作远不止于企业客户层面。软银已表示,将向OpenAI投资高达300亿美元,这项投资将取决于OpenAI对其复杂运营结构的重组情况。此外,孙正义还与奥特曼携手参与了价值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在美国建设数据中心及其他AI基础设施。
“当我们考虑未来大规模扩大基础设施,远超10吉瓦时,我们将需要新的技术以及新的建设方案。”奥特曼对孙正义说。两位高管并未提及为如此大规模项目提供能源的挑战,也未讨论如果他们对需求激增的预期未能完全实现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软银股价在今年6月上涨了38%,创下20年来的最佳表现,原因是股东们对孙正义的大胆计划和积极投资表示欢迎。不过,受复杂融资计划存在风险的拖累,该股价格对应的市值依然低于公司总资产。(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