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征收50%铜关税,对半导体产业影响几何?

来源:爱集微 #美国# #铜关税#
7653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将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美国此举旨在加强美国的铜供应链,但关税的具体实施细节仍不明确,包括是否适用于所有铜产品,以及是否会有豁免条款。而外界普遍预计精炼铜将被纳入征税范围。

在美国掀起的贸易战背景下,全球铜产业链发展格局的重塑将承担更高的代价和成本,并对包含半导体在内的各类科技产业、主要产铜国和美国制造业等方面造成重要影响。然而,得益于国内铜产业链的完善,美国对铜征收高额关税之于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势必微乎其微。

或为制造谈判筹码

在官方目的层面,特朗普推行关税政策,旨在加强美国的铜供应链,包括采矿、精炼、加工、回收以及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制造等环节。

特朗普称其已收到涉及铜的国家安全评估报告,并指出铜是美国国防部使用量第二大的原材料,也是半导体、飞机、船只、弹药、数据中心、锂电池、雷达系统、导弹防御系统和高超音速武器的必要原材料。“50%的关税将使美国将再次建立有主导地位的铜产业。”

不过,行业人士指出,特朗普的铜关税威胁似乎并非为了惩罚进口,而是为了激励美国国内矿业投资,并加速诸如力拓集团在亚利桑那州的铜矿项目。通过制造未来进口成本的不确定性,政府可以推动私人资本流向国内生产,而无需实际实施具有经济破坏性的关税。

“50%的铜关税是典型的特朗普式做法:一个大胆的初始报价,旨在吸引注意力并制造谈判压力。就像他的许多贸易威胁一样,预计最终结果(如果真的有的话)将会温和得多。”

特朗普政府制定铜关税政策的初始动向可追溯至今年2月25日,当时美国白宫网站发布声明称,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启动对铜进口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调查。该行政令指示美国商务部长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首次对进口铜提出“232调查”。

据摩根士丹利报告,第232条调查的结论比预期来得更早,本来有270天的期限可以延续到11月底。关税的具体实施细节仍不明确,包括是否适用于所有铜产品,以及是否会有豁免条款。Jefferies分析师Christopher LaFemina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这一政策的突然性让市场毫无准备,而高额关税将对全球铜供应链造成深远影响。

外界普遍预计精炼铜将被纳入征税范围,但对于半成品铜(包括线材、板材、管材和板材等)的处理方式一直不明确。若将半成品铜纳入征税范围,关祱的影响范围将大幅扩大。Sprott Asset Management CEO John Ciampaglia进一步强调:“铜的导电性无可替代,它在电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任何供应链中断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不过,供应链专业机构SC Insights的联合创始人Andy Leyland表示,铜关税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因边境税导致的通胀上升恰好在2026年11月中期选举期间显现。 “大多数美国人其实根本不在乎外交政策,通胀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唯一问题。”

仍将长期依赖进口

铜作为全球第三大消费金属,仅次于铁和铝。此前,美国宣布从6月4日起将进口自除英国外所有贸易伙伴的钢铝产品关税从当前的25%上调至50%,这一度引发全球多国反对。

如今,继铁铝之后再加入对铜增税,意味着美国对全球三大消费金属均制定了50%的进口关税。在这背后,盛宝银行分析师Ole Hansen指出,数十年来美国在铜矿开采和精炼领域的投资不足,导致其在全球铜供应链中处于劣势地位,以及长期依赖进口。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美国2024年消费约160万吨精炼铜。虽然美国本土矿山去年生产约85万吨原生铜,但仍需依赖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智利是最大进口来源国(占38%),其次是加拿大(28%)和墨西哥(8%)。而这些主要进口来源国或受本轮关税冲击最大。

同时,关税措施将进一步推高铜价,导致美国企业制造成本增加。大摩分析称,50%的关税将为美国铜价增加约5000美元/吨或2.25美元/磅的成本。基准矿业情报机构首席铜分析师Daan de Jonge则指出,铜价上涨后,美国消费者将发现冰箱、空调、汽车等产品的价格继续攀升。制造和基建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之美元下跌,之后可能对美国就业产生影响。

据了解,目前美国仅拥有两家主要铜冶炼厂,分别由Freeport-McMoRan(亚利桑那州迈阿密)和力拓(盐湖城外)运营,以及全国25座铜矿的开采能力也十分有限。

此外,美国想提高国内产能涉及等待时间漫长的铜矿开采许可证申请以及新设施建设。Jefferies的分析师LaFemina表示:“新建冶炼厂可能需要两到三年,但扩建矿山或开发新矿山则需要更长时间。未来十年,美国在铜生产全链条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意味着,即使征收高额关税,美国仍将依赖进口铜来满足工业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铜征收50%的关税已引发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半导体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对铜征收关税并不直接影响半导体本身,但这将导致关键材料成本急剧上升,对半导体制造环节产生实际影响,其中对于大量使用铜的高性能半导体的影响将更大”。预计美国还将对半导体征收额外关税,紧张局势也随之加剧。

对中国影响甚微

得益于国内铜产业链的完善,美国对铜征收高额关税之于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势必微乎其微。

一方面,中国在全球铜供应链中扮演了愈发关键的角色。根据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的数据,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范围内对新铜矿规划的550亿美元投资中,中国占比近一半。伍德麦肯兹估计,自2000年以来,全球冶炼厂增长的75%也由中国贡献。

另一方面,当前中美铜原料和初加工贸易量整体偏低。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中国进口铜精矿2811万吨,美国贡献45.9万吨,占比仅1.63%;同时,电解铜进口量404.08万吨,美国进口量可忽略不计。出口方面,中国出口铜材82.82万吨,其中对美国出口仅3万吨,占比总铜材出口量级的3.62%。这使得美国加征铜关税对国内出口影响极小。

此外,随着中国科技产业、工业制造和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铜的消耗量激增,产业链不断发展完善,并成为全球关键市场。其中,在半导体行业铜材料的供应方面,国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封装材料和靶材领域,并孵化出康强电子、有研新材和江丰电子等上市企业。

安泰科铜研究团队发布的研报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具有完整的铜产业链供应链,并且拥有着服务全球制造业的协同能力。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在铜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短板,如装备制造、工艺技术、人才保障及其他相关配套条件等。在美国掀起的贸易战背景下,全球铜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格局重塑将承担高昂的代价和成本。

短期来看,美国高额铜关税政策一旦落地,铜价波动与供应链扰动变迁不可避免。长期而来,这将导致国际铜货市场结构可能发生更深层调整。在多家投行看来,美国未来几个月进入“去库存周期”,铜进口将骤减,铜料将回流全球市场,尤其是亚洲。

上海钢联分析师肖传康进一步分析指出,考虑到关税的压力,后续铜货源向美国转移的数量可能大幅减少;相反,对于亚洲市场的流入将有所增多,下半年中国国内铜进口将有所增加,而美国市场货源或许将逐步进入内部消化的趋势之中。

此外,肖传康认为,未来美国国内铜加工产品的生产将得到提升。一些原本在中国国内出口的铜加工产品,可能会转而选择在海外进行加工。他还称,“不同于232调查阶段,此次关税发布到市场预期执行时间较短,抢出口的难度加大,尤其是一些目前尚未出港的货物。”

结语

美国此次铜关税既是“产业回流”战略的激进实践,也是全球资源博弈的缩影。而除了美国的高额铜关税,全球半导体行业还面临一场与铜相关的供应链危机威胁。

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干旱加剧,导致关键原材料铜的供应正面临风险。预测到2035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铜供应中断风险将影响全球32%的半导体产能,这一比例是当前水平的四倍。其中,为芯片行业供应铜材的17个国家中的大多数都将面临干旱风险;如果材料创新无法适应气候变化,且受影响国家无法开发更安全的水源供应,风险将会随时间推移而加剧。据预测,铜供应中断的风险或将波及全球所有主要芯片制造地区。

其中,半导体作为铜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制造每颗芯片电路中微型导线、芯片封装和基板设计的关键材料。尽管业界正在研究替代材料,但目前尚无其他材料能在价格和性能方面与铜匹敌。同时,铜对汽车制造至关重要,尤其在电动汽车的线束和发动机方面。

由此可见,铜作为半导体科技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其战略重要性将愈发凸显。而在美国关税导致的铜价波动与供应链扰动下,国内半导体及相关产业界应积极规划相关关税政策和市场波动应对方案并制定措施,以拱卫在铜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主导地位。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美国# #铜关税#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