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有条件批准超2500亿并购;半导体巨头在美国大规模裁员4000人;又一芯片制造商申请破产保护

来源:爱集微 #今日焦点#
1578

1.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有条件批准Synopsys收购Ansys;

2.英特尔在美国大规模裁员4000人!

3.负债1.1亿美元,日本芯片制造商JS Foundry申请破产保护;

4.马来西亚贸易部:原产于美国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需要贸易许可证;

5.【IPO价值观】上海超硅IPO背后现隐忧:市场份额仅1.6% 三年亏损31.46亿元;

6.英伟达CEO黄仁勋年内第三次来华 与雷军亲密合影

1.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有条件批准Synopsys收购Ansys

7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有条件批准新思科技公司(Synopsys)收购安似科技公司(Ansys)股权案。

公告称,根据申报方提交的附加限制性条件承诺方案,市场监管总局决定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此项集中,要求集中双方和集中后实体履行如下义务:

(一)剥离光学解决方案相关业务,即新思科技整个光学和光子器件仿真业务。

(二)剥离功耗分析软件有关业务,即安似科技功耗分析软件相关的研发、分销、许可、销售等业务。

(三)遵守所有现有客户合同,包括价格和服务水平条款。不得终止现有客户合同,不得拒绝中国客户续签现有客户合同的要求,公平、合理、无歧视地向中国客户供应主要用于寄生分析、晶体管级电源完整性分析和功率器件分析的新思科技EDA产品和安似科技EDA产品。

(四)不得以任何方式捆绑搭售交易双方相关产品,不得阻碍或限制客户单独购买或使用新思科技或安似科技相关产品,不得在服务水平、价格或功能等方面对客户差别对待。

(五)继续支持安似科技相关EDA产品或主要用于寄生分析、功率器件分析和晶体管级电源完整性分析的新思科技相关EDA产品所支持的行业标准格式。

(六)继续维持并应中国客户要求续签有关产品的现有互操作性协议。

(七)在获得中国客户书面支持的情况下,根据第三方EDA厂商的要求,与第三方EDA厂商签订互操作性协议。

(八)【保密信息】

上述限制性条件的监督执行除按本公告办理外,申报方于2025年7月11日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的附加限制性条件承诺方案对交易双方和集中后实体具有法律约束力。自生效日起,交易双方和集中后实体每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本承诺方案的履行情况,直至本承诺方案的各项限制性条件终止。第一项至第二项限制性条件自生效日起有效,至剥离业务完成后终止。第三项至第八项限制性条件自生效日起10年内有效,期限届满后自动终止。

新思科技对Ansys的收购计划,自公布伊始便备受瞩目。早在2024年1月16日,两家行业巨头就宣布达成最终收购协议,交易总价值高达约350亿美元,预计合并后Ansys股东将持有新公司约16.5%的股权。从商业战略角度看,二者的结合堪称“强强联合”。新思科技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本就占据重要地位,而Ansys作为工业仿真软件的佼佼者,其技术专长覆盖众多行业,从汽车、航空航天到电子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二者合并,有望打造从芯片设计到系统仿真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满足当下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前沿领域对复杂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

以下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全文:

2.英特尔在美国大规模裁员4000人!

英特尔7月正式开始在美国及其他地区裁员,并公布了实际裁员人数。报道称,英特尔公司将在俄勒冈州裁员多达2392人,并在包括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在内的美国业务部门总计裁员约4000人。

英特尔是俄勒冈州最大的雇主,拥有约2万名员工,约2400人占该州员工总数的12%,低于预期的裁员人数。俄勒冈州的裁员人数从最初的约500人大幅增加到修订后的2392人,成为该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之一。英特尔上周早些时候开始裁员,但周五晚间通过向俄勒冈州政府提交的文件确认了更大的裁员人数。

过去一年,英特尔在俄勒冈州的业务已因之前的买断和解雇而裁员3000人。此次裁员,英特尔不再提供自愿退休或买断,而是在阿罗哈工厂(192人)和希尔斯伯勒工厂(2200人)进行裁员。

尽管英特尔官方表示正在努力裁减中层管理人员,以精简组织架构并专注于工程师,但英特尔裁减的职位主要包括模块设备技术员(325人)、模块开发工程师(302人)、模块工程师(126人)和工艺集成开发工程师(88人)。事实上,根据俄勒冈州工人调整通知(WARN)文件,英特尔裁员的人员中共有190名职称中带有“经理”字样的员工(占裁员人数的8%)。这些员工涵盖受影响工厂的各种软件、硬件和运营管理职位。

7月初,有报道称英特尔开始在以色列裁员。受影响的人员包括中层管理人员(例如团队领导)、一线主管以及远程运营中心(ROC)的技术人员。据媒体报道,这些主管负责监督轮班运营,级别比生产工人高出一到两级,因此,作为公司精简组织架构计划的一部分,他们的职位正在逐步取消。英特尔还裁掉了远程运营中心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负责远程监控和控制晶圆厂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并检测问题。作为全球减少芯片生产人工监管举措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正在实现自动化。预计美国也正在发生类似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正在实施一种新的裁员方法,允许各个部门自行决定如何实现财务目标,而不是宣布大规模的集中裁员。这种分散化的流程导致整个公司持续裁员,营销职能被外包给埃森哲,汽车业务部门也将逐步关闭。

3.负债1.1亿美元,日本芯片制造商JS Foundry申请破产保护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一家日本政府支持的合约芯片制造商JS Foundry将于周一(7月14日)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JS Foundry公司总部位于东京,主要生产用于调节电力流动的功率半导体,这些半导体用于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和火车等大型电气设备。

JS Foundry得到了日本政府下属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等机构运营的基金的支持。此次破产申请将留下161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的未偿还债务。

该公司一直受运营现金流短缺的困扰,同时在寻找客户方面也面临困难,主要原因是中国芯片制造商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该公司于2022年12月由DBJ的关联公司Mercuria Investment和独立财务顾问Sangyo Sosei Advisory共同设立。JS Foundry的总员工数约为550人,其中约200人被派遣到其他公司工作。

此次破产申请正值中央和地方政府即将发放数亿日元补贴之际。

JS Foundry在新潟县拥有一家制造工厂。该工厂最初由三洋电机于1984年建造,2011年出售给美国芯片制造商Onsemi(安森美),最终于2022年转手给JS Foundry。

在成立的第一年,JS Foundry的销售额达到100亿日元,但在与Onsemi的生产协议结束后,截至2024年12月的财年销售额骤降至26亿日元。

4.马来西亚贸易部:原产于美国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需要贸易许可证

7月14日,马来西亚贸易部表示,原产自美国的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转运和过境将受到贸易许可的限制,立即生效。

马来西亚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个人或公司在出口、转运或过境任何未明确列入马来西亚战略物品清单的物品时,必须至少提前30天通知有关部门。

该部补充说,此举是为了缩小监管空白,同时马来西亚正在审查将美国原产的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列入其战略项目清单。

“马来西亚坚决反对任何个人或公司规避出口管制或从事非法贸易活动的任何企图,如果被发现违反法律,他们将面临严厉的法律行动。”

据报道,这个马来西亚一直在努力收紧对半导体的监管,与新加坡一起欺诈案有关的服务器的运输也违反了马来西亚的当地法律,因为它们可能包含受美国出口管制的先进芯片。

5.【IPO价值观】上海超硅IPO背后现隐忧:市场份额仅1.6% 三年亏损31.46亿元

近期,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硅”)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49.65亿元投向300毫米薄层硅外延片扩产、高端半导体硅材料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此次IPO标志着这家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独角兽”正式开启资本市场征程。

然而,上海超硅仍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与盈利挑战。2024年,公司在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6%,与国内行业龙头沪硅产业、西安奕材、立昂微等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正处于300mm大硅片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由于产销规模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导致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这一状况凸显了公司在规模效应和技术突破方面仍需持续发力。

市占率仅为1.6%

半导体硅片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的基石”,是制造集成电路、存储芯片、传感器等半导体产品的核心材料。然而,由于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客户认证周期长,全球市场长期被Shin-Etsu(信越化学)、SUMCO、Siltronic AG、SK Siltron和环球晶圆五大巨头垄断,CR5市占率高达80%。

相较之下,中国大陆硅片企业起步较晚,受制于技术、专利、人才及产业链配套等因素,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但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提升,沪硅产业、立昂微、有研硅、上海合晶等企业逐步崛起,而近期递交科创板IPO申请的上海超硅有望进一步推动国产硅片产业升级。

上海超硅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300mm(12 英寸)和200mm(8 英寸)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提供硅片再生及硅棒加工等配套服务。其产品已应用于NAND Flash、DRAM(含 HBM)、Nor Flash等存储芯片,以及逻辑芯片等先进制程领域。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300mm抛光片、外延片,以及200mm抛光片、外延片、氩气退火片和SOI硅片,覆盖市场需求主流的P型硅片及部分N型硅片。

2022-2024年,上海超硅营业收入实现稳健增长,分别为9.21亿元、9.28亿元和13.27亿元,其中2024年同比增幅高达42.8%,呈现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

这一业绩突破主要得益于公司300mm大硅片业务的快速放量。据了解,上海超硅的300mm硅片生产线于2020年四季度建成投产,但在初期面临半导体行业特有的长认证周期挑战。经过持续的技术优化和产品验证,公司在2021-2022年间成功通过多家全球领先芯片制造商的严格认证,正式进入国际一线供应链体系。

“认证通过后,公司300mm硅片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目前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供应。”上海超硅称,随着产能爬坡和客户导入的顺利完成,300mm硅片现已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这也印证了上海超硅在大尺寸硅片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尽管发展势头强劲,上海超硅在市场规模上仍与国内头部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竞争格局中,沪硅产业以4.03%的市场份额领跑国内企业,立昂微和西安奕材分别占据2.3%和2.55%的市场份额,上海合晶则为1.29%。相比之下,上海超硅目前市占率约1.6%,在规模上暂居国内企业中游位置。

三年累计亏损31.46亿元

虽然营收稳步增长,但目前上海超硅尚未实现盈利。2022-2024年,上海超硅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 8.03亿元、-10.44亿元、-12.9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31.46亿元,且亏损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24年末,其累计未分配利润已达- 39.72亿元。

亏损扩大的背后,是上海超硅持续加码研发。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761.5万元、1.59亿元和2.46亿元,占营收比例从8.43%攀升至18.55%。公司表示,半导体硅片行业高度依赖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必须通过持续研发提升工艺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然而,目前上海超硅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外延片、氩气退火片、SOI硅片)占比仍然较低,而主流抛光片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承压。2024年,其300mm硅片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385.97元/片降至366.98元/片,200mm硅片价格亦从208.84元/片下滑至180.97元/片,产品价格持续下滑。

上海超硅拥有设计产能70万片/月的300mm硅片生产线和40万片/月的200mm硅片生产线,但产能利用率受行业周期影响波动明显。2023年,300mm硅片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93.59%降至83.22%,但得益于逆势扩产,销量仍同比增长16.23%。2024年,随着市场部分回暖,300mm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6.92%,但价格下行趋势未改。

200mm硅片则受行业需求疲软冲击更甚。2023年,其营收同比骤降18.04%,产能利用率从90.08%跌至71.23%;2024年虽回升至87.63%,但价格跌幅扩大,销量增长难以抵消降价影响。

2024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复苏不及预期。SEMI数据显示,全球硅片销售额同比减少6.5%至115亿美元,出货量下滑2.7%,创近年新低。在此背景下,上海超硅的产品价格持续承压,2022-2024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2.47%、-7.61%、-3.72%,尚未走出亏损泥潭。

尽管上海超硅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但其未来需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以维持技术先进性,若行业发展放缓、产品认证速度滞后或技术创新不足,收入增速可能不及预期,未盈利状态或将持续。

6.英伟达CEO黄仁勋年内第三次来华 与雷军亲密合影

7月14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年内第三次访问中国大陆,与小米创始人雷军会面的照片在网络上曝光。照片显示,两人面带微笑,气氛融洽。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会面属于非公开行程,照片由路人拍摄。

此次黄仁勋来华备受关注,主要原因是英伟达受出口管制影响,一季度和二季度累计损失高达135亿美元收入。今年以来,黄仁勋已是第三次访问中国大陆。1月,他先后访问了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了英伟达分公司的年会活动。

4月,黄仁勋访问北京时表示,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已对英伟达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全球正掀起一场激烈的人工智能竞赛,作为当代最具变革性的核心技术,AI对各行业发展的推动前景广阔,世界各国都在加速推进技术应用,研发创新与能力提升,这必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深耕中国市场三十载的企业,我们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消费市场之一,其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与领先的软件实力,更成为我们持续创新的重要动力,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推动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而与中国企业的深度合作,也使我们成长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因此,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不移地服务中国市场。

有消息称,黄仁勋将于7月16日在北京举行媒体吹风会,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也将于 7 月 16 日在北京开幕,知情人透露,黄仁勋也会赴京出席该活动,除推销英伟达的新产品外,也将重申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今日焦点#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