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日在全球密集发起关税“攻势”,其中包括自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关税,这引发全球半导体行业高度戒备。
据悉,铜是高性能半导体、电动汽车等关键材料,其价格飙升直接影响半导体供应链和制造成本。
韩国半导体行业正制定应对措施,因生产芯片所需铜线等零部件被纳入关税范围,可能导致成本上升。业内人士指出,铜关税虽不直接影响半导体本身,但会显著增加制造环节成本,尤其对高性能半导体影响更大。
鉴于铜在半导体封装、基板设计等环节至关重要,英特尔、美光等美国公司面临原材料通胀压力。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担忧此举将削弱美国芯片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此外,普华永道报告指出,到2035年,约32%的全球半导体生产可能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铜供应中断而受影响,这一比例将是当前水平的四倍。智利等主要铜生产国面临水资源短缺,铜产量放缓。全球芯片制造地区均无法规避此风险,目前尚无替代材料能与铜相媲美。若材料创新和供水系统改善未能跟上,铜供应风险将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计划对半导体征收额外关税,旨在遏制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崛起,并促使全球企业在美建厂。然而,高额关税可能推高美国公司产品价格,韩国产业研究院认为完全不征收半导体关税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