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芯存重组失败!中国最后一座12英寸烂尾厂困局难解、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曾获顶级机构投资、华大九天: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一起来看看本周(7月7日-7月13日)半导体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1、时代芯存重组失败!中国最后一座12英寸烂尾厂困局难解
2025年6月13日,江苏时代芯存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时代芯存”,AMS)管理人正式公告,原定重整计划遇重大挫折:原重整投资人华芯杰创集成电路制造(广东)有限公司(简称“华芯杰创”)因未能如期支付重整资金,经过延期仍无法履约,双方已解除重整协议。
时代全芯(AMT)表示,将继续支持时代芯存(AMS)开展重整工作,配合管理人依法推进后续程序。自股权零对价转让至华芯杰创之日起,时代全芯(AMT)已依法退出时代芯存(AMS)股东行列,不再承担股东责任,不再承担时代芯存(AMS)的相关法律义务。
2023年7月,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时代芯存(AMS)的破产清算案,并对该公司一台价值1.43亿元的ASML光刻机进行公开拍卖。
2024年2月,时代芯存(AMS)发布公告称,经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裁定,时代芯存予以重组。重组后,华芯杰创有望100%持有时代芯存股权,计划将该晶圆厂将转型成半导体代工厂,产品包括但不限于DDIC、PMIC以及高可靠存储芯片和RF芯片等。
这家曾经总计划投资130亿人民币、立志打造年产10万片相变存储器的12英寸晶圆厂寄希望改换门庭,以解决积年累月的债务问题。不过,此次重整失败,意味着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后一座12英寸烂尾晶圆厂是否能被盘活出现新变数。
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时代芯存过去被执行总金额高达8.63亿人民币,执行人主要包括设备供应商、工厂承包商、货运公司以及离职员工等。
2、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曾获顶级机构投资
7月7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国产DRAM内存芯片龙头长鑫科技(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上市辅导,中金、中信建投担任辅导机构。官方资料介绍,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公司注册资本达601.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上市前,该公司已获得多轮重磅投资,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查询,2024年3月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达1508亿元。作为国内稀缺的存储芯片IDM企业,长鑫科技的上市进程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长鑫科技此前已获得多轮融资及一众明星资本投资:除国家大基金战略投资外,更是吸引阿里巴巴、腾讯投资、云锋基金、阳光保险、建信股权、人保资本、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等十余家顶级投资机构参与。长鑫在DRAM领域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量产能力,使其成为国内极少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半导体企业。
TrendForce集邦咨询及Gartner均预测,2025年全球DRAM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及存储芯片需求国,替代空间巨大。在新一代计算、智能汽车等需求的持续驱动下,存储芯片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长鑫科技在这一轮市场上行周期中启动其上市也恰逢其时,有望为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带来稳健的市场红利。
3、华大九天: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华大九天7月9日晚间公告,公司于7月9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决定终止本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公司原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鉴于交易各方在对本次交易进行协商和谈判后,未就交易核心条款达成一致,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经公司充分审慎研究及与交易各方友好协商,公司及交易各方拟终止本次交易,并授权管理层办理本次终止相关事宜。
4、格罗方德收购MIPS,又一家RISC-V芯片公司倒下
格罗方德将收购处理器开发商MIPS,此举凸显了RISC-V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此前,德国RISC-V核心开发商Codasip董事会在接洽后将该公司挂牌出售,而Esperanto Technologies也停止其拥有1088个核心的RISC-V加速器芯片的研发。这很可能是格罗方德收购MIPS的尽职调查的一部分。
MIPS将继续作为独立公司运营,为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数据中心和智能边缘应用提供核心。格罗方德表示,这是一项战略性收购,将扩展其可定制IP产品组合,使其能够通过IP和软件功能进一步实现其工艺技术的差异化。
此举也表明,处理器IP正在成为基础性技术,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正在下降。此次交易的价值尚未披露。
对MIPS的收购需满足惯例成交条件,包括获得必要的监管部门批准,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
MIPS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十年。MIPS曾是RISC处理器的先驱,由斯坦福大学的John Hennessey和Chris Rowen研发。多年来,MIPS凭借其用于初代Playstation游戏机的R2000处理器,一直与Arm直接竞争。1992年,MIPS被Silicon Graphics Inc(SGI)收购,但于1998年分拆出来。2013年,MIPS被英国知识产权开发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收购,后者也为游戏机提供图形技术。2017年,MIPS被出售给Tallwood Ventures,这笔交易涉及中国相关企业,随后又于2018年被Wave Computing收购。2020年Wave Computing破产后,MIPS以MIPS的名义重新成立,专注于同样由John Hennessey开发的RISC-V开放指令架构。
5、英伟达拟9月推出专为中国定制AI芯片,黄仁勋下周将访华
据报道,英伟达计划最早于9月推出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全新人工智能芯片,以增中国市场影响力。
据悉,该芯片将利用英伟达现有Blackwell RTX Pro 6000处理器,经过修改以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规定。该芯片将去除一些最先进的技术,例如高带宽内存(HBM)和NVLink,这些技术可以改善互连性能,从而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据两位了解英伟达计划的人士透露,该公司在中国的客户一直在测试新芯片的样品,并表达了大额订单的兴趣。然而,在美国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中国客户越来越担心过度依赖英伟达产品的风险。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计划于下周三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与中国高层会面。预计他将重申英伟达在多轮出口限制措施面前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受人工智能(AI)技术需求持续激增的推动,英伟达市值周三短暂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突破这一里程碑的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华尔街最受青睐股票之一的地位。
6、英特尔以色列裁员数百人 考虑关闭Fab 28工厂
英特尔本周开始在全球进行新一轮裁员,其中包括在以色列的裁员,预计将有数百名员工失业。与其他地方一样,英特尔在以色列的裁员也包括在其位于基尔亚特加特(Kiryat Gat)的主要制造工厂进行裁员。此外,英特尔甚至正在考虑关闭其位于以色列的Fab 28工厂。
英特尔一位发言人提到:“正如我们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那样,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成为一家更精简、更快速、更高效的公司。消除组织复杂性并赋予工程师权力,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的需求,并增强我们的执行力。我们做出这些决定是基于对未来业务定位的慎重考虑,在完成这项重要工作的同时,我们将以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员工。”
据报道,英特尔已开始向员工发出解雇通知,这将影响其在以色列的多个业务部门。裁员对象包括位于基尔亚特加特(Kiryat Gat)附近的Fab 28工厂的200名员工。该园区雇佣了英特尔以色列公司超过9000名员工中的约4000名员工,预计裁员后员工总数将稳定在8500人左右。此前,由于以色列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英特尔作为其本地扩张计划的一部分向当局做出的长期承诺,英特尔一直避免在基尔亚特加特(Kiryat Gat)进行裁员。
基尔亚特加特(Kiryat Gat)受影响的岗位主要包括中层管理人员(例如团队领导)、一线主管以及远程运营中心(ROC)的技术人员。这些主管负责监督轮班运营,级别比生产工人高出一到两级。作为公司扁平化组织架构计划的一部分,这些岗位正在逐步取消。
7、三星Q2利润暴跌55.9%至33亿美元,AI芯片供应困境拖累业绩
三星电子公布了令人震惊的第二季度财报,由于其半导体业务难以向主要客户提供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其营业利润同比暴跌55.9%至4.6万亿韩元(33亿美元)。
该业绩远低于分析师的预测,据伦敦证券交易所SmartEStimate的数据,三星预计将公布4~6月季度营业利润6.3万亿韩元(46.2亿美元),为六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4月至6月,三星电子的营收达到74万亿韩元,较上年同期仅下降0.1%。
三星的营业利润环比下降31.2%,营收下降6.5%。
三星将其业绩不佳归咎于芯片库存增加,因为向全球大型科技客户供应人工智能存储芯片的时间推迟,以及美国对向中国销售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限制更加严格。
就在三星盈利受到冲击的几个小时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知韩国,将从8月1日起对来自韩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目前,三星的主要出口产品,如智能手机和半导体,还不受“互惠”关税的约束,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将持续多久。
今年4月,三星释放了乐观的前景信号,称其已向主要客户交付了增强型HBM3E样品,并预计该产品线将在第二季度贡献营收。该公司还表示,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HBM4芯片。
8、SIA: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9.8%至590亿美元,中国增长20.5%
7月7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90亿美元,比2024年5月的492亿美元增长19.8%,比2025年4月的570亿美元增长3.5%。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5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保持强劲,略高于上月的总销售额,远高于去年同期的销售额。全球芯片市场的增长继续受到美洲和亚太/所有其他地区强劲需求的推动。”
从地区来看,5月份美洲(45.2%)、亚太/所有其他地区(30.5%)、中国(20.5%)、日本(4.5%)和欧洲(4.1%)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月份,亚太/所有其他地区(6.0%)、中国(5.4%)、欧洲(4.0%)、美洲(0.5%)和日本(0.2%)的销售额环比增长。
9、韩国减少对日本芯片材料依赖,光刻胶进口依赖度从93.2%降至65.4%
在半导体的高风险世界中,材料至关重要。在韩国,这个问题在2019年与日本的贸易争端后成为国家优先事项,当时这场争端给韩国科技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峙中,日本对关键芯片制造材料——光刻胶、氢氟酸和聚酰亚胺实施出口限制。由于日本企业控制全球90%以上的供应,这一举措威胁到韩国的芯片生产,并暴露了其对外国供应商的深度依赖。
随着后续发展,韩国启动了一项全国性计划,旨在实现必要材料的本地化生产。进展显著,包括东进世美肯(Dongjin Semichem)、三养NC Chem和SoulBrain在内的公司已建立光刻胶、高纯度氢氟酸和聚酰亚胺的国内生产能力,从而占据专业市场领域。
据报道,韩国对日本光刻胶进口的依赖度从2018年的93.2%降至2024年的65.4%。在同一时期,韩国从日本进口的高纯度氢氟酸减少62.5%,金额从1.6亿美元降至6000万美元。
然而,韩国在实现尖端半导体工艺的自给自足方面仍然存在严峻挑战。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的氢氟酸主要有两种形式:液体(湿式)和气体(干式)。虽然韩国已成功实现湿式氢氟酸的本地化生产,但对先进光刻节点至关重要的干式氢氟酸仍然由日本控制,这是由于其技术复杂度显著更高以及供应链壁垒所致。
光刻胶市场也存在类似差距。韩国在ArF光刻胶方面取得进展,这种光刻胶用于10nm~130nm范围内的较旧制造工艺。然而,在对小于7nm的芯片至关重要的极紫外(EUV)光刻胶竞争领域,,韩国仍然落后。日本公司TOK、JSR和信越化学主导着这一市场,共控制97%的市场份额,导致韩国严重依赖进口。
10、海康威视就加拿大关停令提起诉讼 申请临时禁令后恢复运营
7月8日,海康威视首席合规官黄方红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针对加拿大政府 6 月 27 日要求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停止运营的命令,公司已于加拿大东部时间7月7日正式向加拿大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启动司法审查程序。
同时,海康威视向加拿大联邦法院申请临时禁令,要求暂缓执行上述关停命令。目前,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已恢复正常运营。
黄方红表示,海康威视在全球范围内始终恪守商业伦理,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希望加拿大司法部门能够恪守法律、公正司法,为所有在加投资者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公司将持续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争取公平公正的对待。
(校对/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