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5日,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盛大举行。自2019年设立以来,集微大会校友论坛已成为链接产学研投的标杆平台,承载着“凝聚优势力量 联动校友合作”的重要使命。作为大会特色环节,本届校友论坛汇聚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通过项目路演、圆桌对话等丰富形式,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7月5日晚,北京大学校友论坛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知存科技支持,来自半导体产业不同领域的数十位北大校友齐聚一堂,共叙母校情谊,共话产业未来。论坛现场气氛热烈,校友们围绕半导体前沿技术、市场趋势及合作机遇展开深入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行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论坛由北大校友分会秘书长林信南开场致辞,他首先回顾了校友分会的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介绍了分会在各地组织产业交流、技术研讨等方面的积极实践。林信南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北大校友分会已逐步发展成为联结校友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他表示,希望借助此次论坛,凝聚共识、加强合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北大力量。
在主题分享环节,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以《光子披荆斩棘》为题,系统阐述了光学技术在半导体领域的基础性地位,以及光子科技在通信、计算、航空航天等关键行业中的前沿应用与技术突破。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AI)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高速发展,正推动集成电路(IC)迈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与此同时,国内在生态体系建设与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日趋完善,为产业持续创新与规模化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徐红星院长表示,中国光子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则带来“量子自立自强”的精彩演讲,讲述我国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战略、挑战与突破,引发热烈反响。他指出,量子力学是描述自然界最底层规律的基础科学,正逐步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变革的重要引擎。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255个光子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不仅再度刷新了国际量子计算优越性的技术纪录,也标志着我国在光量子信息领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俞院士表示,未来希望加强与更多业内专家和产业资本的协同合作,加速实现从原理突破到工程应用的关键跃迁,推动我国量子科技迈向更高水平。
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由元禾璞华执行合伙人刘越主持,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华虹半导体总裁白鹏、卓胜微CTO唐壮等行业重要嘉宾围绕存储器与射频等产业展开深入探讨。本次论坛深度聚焦全球存储产业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与会专家系统梳理了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存储产业的演进路径,深入剖析了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大陆存储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论坛特别以华虹集团的发展历程为典型案例,白鹏详细解读了其从存储工艺切入,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发展路径,最终在特色工艺代工领域实现突破的宝贵经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华虹模式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针对射频技术这一“小而美”的细分领域,唐壮就射频芯片的设计创新、制造工艺优化、产业链协同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对射频行业的技术演进趋势和商业化路径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见解。多位专家强调,射频领域虽然市场规模有限,但在5G、物联网等新兴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在圆桌讨论之后,论坛迎来了备受期待的“院士对话:光子与量子的碰撞”环节,由林信南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与徐红星院士展开深入交流,两位院士分别就量子与光子技术的前沿进展进行探讨,为在场听众带来一场思想的高能碰撞与前沿启发。
北大校友、知存科技创始人兼CEO王绍迪带来《AI计算的困难道路》的主题演讲,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胡川则以《3D集成风起云涌》为题进行发言。论坛在一场由炎黄国芯董事长郭虎主持,题为“创新是企业的根本”的多方对话中圆满收官,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胡川、知存科技创始人兼CEO王绍迪、旭海光电董事长陈亮和敏芯微电子董事长李刚参与。
郭虎、胡川、王绍迪、陈亮、李刚(从左到右)
此次校友论坛不仅展现了北大校友在科技前沿的卓越影响力,也进一步激活了校友之间的交流合作。未来,北大人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为推动我国科技产业迈向全球高地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校对/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