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载到机器人:飞凌微端侧视觉组合方案如何重塑多元智能终端?

来源:爱集微 #集微大会# #飞凌微# #思特威#
1793

7月3日—5日,2025第九届集微半导体大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以“张江论剑 共赢浦东 芯链全球”为主题,吸引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领袖、技术专家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

在7月4日下午举办的端侧AI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上,飞凌微首席执行官兼思特威副总裁邵科带来《端侧视觉组合方案:多元智能终端感知“芯”力量》的主题演讲,就端侧AI技术在视觉感知领域的应用及趋势,以及飞凌微端侧视觉方案在车载领域和AIoT领域的应用展开分享。

在智能化浪潮下,端侧AI技术在视觉感知领域的应用正加速渗透到生活与生产各方面,为多元终端视觉设备赋予强大识别感知能力,有力推动各行业变革发展。

邵科认为,端侧AI近几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安防行业到智能手机和车载电子等领域,都存在大量视觉应用落地的机会。

在智能安防领域,端侧AI让监控设备实时识别人车、分析行为并及时警报;车载电子借助它感知周边环境、识别交通信号、监测驾驶员状态;智能手机凭其实现相机精准处理、场景识别与面部解锁;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在其加持下优化视频会议体验、支持手势操作;工业自动化里,它可实时检测产品质量。在智能家居、智慧物流仓储、智能交通系统及 AR/VR 设备等应用场景中,端侧 AI 不仅有多种视觉应用,还能对系统整体性能带来显著提升。

此外,端侧AI的个性化能力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端侧设备能够直接接触并学习用户的行为和偏好,通过在本地处理数据和任务,实现快速响应,无需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这种个性化特性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还将进一步提高用户黏度,为终端厂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邵科表示,端侧视觉组合方案的五大优势是其在视觉感知领域广泛高效应用的关键,即高实时性保障快速响应,数据隐私安全提升信息应用可靠性,节省宽带减轻大数据传输网络压力,高适配性适配不同终端,成本优势降低相关领域运营和生产开支。

作为思特威子品牌,飞凌微于2024年8月正式官宣成立,公司专注于先进视觉处理芯片技术的研发与设计,凭借视觉成像及处理技术和市场优势,结合端侧应用技术和方案,推出M1系列高性能视觉处理芯片,满足智能汽车对高清成像、高动态范围、低功耗等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M1系列芯片赋能车载视觉多元应用

邵科强调,飞凌微自成立起便将高性能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作为重点聚焦的方向之一。今年以来,飞凌微陆续推出的M1系列芯片包含高性能ISP(M1)以及两颗用于车载端侧视觉感知预处理的轻量级SoC(M1Pro和M1Max),各型号在性能与应用场景上各有侧重。

作为高性能ISP的M1芯片,其具备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能够处理800万像素的图像数据,也可以同时处理两路300万像素的图像数据。这一特性使其在多个领域都能发挥作用,尤其适用于车载ADAS、影像类产品,以及法规已经落地的电子后视镜等方面。

而M1Pro和M1Max这两款轻算力端侧SoC,同样表现出色。它们内置了自研的NPU和CPU算力,这一设计使其在处理好图像的同时,还能进行轻量级的AI应用,比如人脸识别、姿态识别等。这样的功能不仅为车载视觉系统的后端处理减轻了负担,还显著提升了整体系统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这三款芯片还采用了业内最小的封装形式——BGA 7mm×7mm封装。这一极小的封装尺寸不仅提升了模组的小型化设计,还为车载应用的实际落地提供了更多灵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M1系列三款新品均符合AEC-Q100 Grade 2认证及ISO26262 ASIL-B功能安全等级要求,符合严苛的车规级标准。

在车载端侧视觉组合方案领域,飞凌微将M1系列端侧AI视觉处理芯片与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相集成,能广泛适配前视、后视、舱内DMS(驾驶员监控系统)、OMS(乘员监控系统)、电子后视镜等多种车载视觉应用场景。

以舱内乘员监控系统(OMS)的应用为例,飞凌微推出的M1 AI ISP芯片与5MP车规级图像传感器组合方案颇具优势。该方案借助M1芯片内置的高性能暗光降噪算法、图像增强算法,以及自研轻算力NPU对影像信息的加速处理与优化能力,可显著提升影像画质,为OMS应用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供清晰、稳定的实时舱内影像,进而为舱内感知与信息娱乐系统的高效识别处理提供有力支撑。

邵科补充,飞凌微的产品已经可以在模组端提升成像性能,给驾驶员更好的驾驶体验,在性能端和安全端完成替换和升级。

向机器人、物联网等细分应用拓展

在完成车载领域积累的同时,飞凌微也将产品从车载领域向机器人、物联网等方向拓展,以性能更优异的端侧视觉解决方案,支撑更多细分应用的进一步升级。

邵科进一步补充,端侧AI在智能车载、智能家居、物联网、机器视觉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机会。飞凌微将结合原有思特威在视觉成像及处理技术上的优势,与端侧SoC实现更好的方案融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消费和工业级智能视觉应用领域,飞凌微则提供了基于A1芯片产品的一系列端侧AI SoC + Sensor组合方案,助力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工业检测、夜视增强等多元智能终端应用的进一步升级。

以智能硬件为例,飞凌微A1 AI SoC芯片适配0.3MP-2MP全局快门CMOS图像传感器,可形成多样的单目/双目智能视觉感知模组方案,实现快速的智能化应用场景的落地。这些组合方案依托飞凌微A1芯片,不仅能实现精准的RGB或IR影像处理与输出,还支持运行人脸/物体检测识别等视觉算法应用,帮助智能硬件设备在视觉感知模组端侧完成对用户的表情、状态和情绪的实时感知,也能为设备系统后端的运算处理减负,显著提升端侧视觉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邵科总结称,飞凌微持续聚焦于端侧视觉处理芯片的研发,致力于将视觉处理芯片与图像传感器在方案层面实现深度融合,这种组合策略能够为产品带来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图像信号处理这一关键环节,飞凌微可显著提升影像品质。将这两方面优势相结合,能够实现更为极致的系统集成,通过在模组端开展相应的处理与应用,整个系统化应用方案不仅能具备更灵活的配置方式,还能更便捷地进行更新迭代。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集微大会# #飞凌微# #思特威#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