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追逐光路的纳米征程
在“科学点亮未来”的全国科普行动日主题下,芯片领域“从沙子到晶圆”的故事已被熟知。然而鲜有人关注——晶圆只是光的起点,从这片硅基画布到驱动智能设备的芯片,实则是工程师用精密管控驯服影像光路的征程。
光路的隐喻:
SFM8801如同“影像光路的舵手”——它既要捕捉镜头前的每一缕光线,又要用算法驯服马达抖动对光的干扰。从实验室设计到量产出货,需跨越5大质量门槛----芯赛威严格遵循项目质量流程完成从Gate1到Gate5的产品定义、研发、工程及量产流程,通过3000+项测试和数百日严苛验证,完成这场纳米级的“马拉松“,这也是芯赛威用科学之光点亮影像未来的缩影。
图源:网络
第一阶段:立项论证----为光铺路(质量基因的植入)
·质量管控起点:
芯片立项如同为光路搭建舞台,需确认其能否在智能影像世界“持续发光”:
·锁定光路坐标:联合20余家马达模组手机厂商定义三大核心指标(防抖精度/延迟/功耗),冻结光路的轨迹需求
· 颠覆竞品痛点:突破传统分立方案因传感器-驱动器延迟,防抖补偿效率严重不足,采用“软件定义驱动器”SDC易重构™架构(MCU+Hall+eFlash+PID 四合一高集成)重新设计光路的传导路径
图源:SiFirst芯赛威
第二阶段:设计淬炼----光路的护航者(质量防线的构筑)
质量管控防线:
SFM8801的光路里程碑:
· 2023年12月:完成MPW(多项目晶圆)验证,确认硅基霍尔工艺参数
· 2024年7月:NTO(试生产流片)一次成功,马达驱动测试通过,如同宣告:“光路已打通!”
第三阶段:极限测试----守护光路的稳定性(百万次锤炼的可靠性)
芯片需通过“地狱级”极限环境适应性和寿命可靠性验证才能出厂:
· 高温老化(HTOL):125℃高温、最大化电压环境1008小时运行
· 高湿摧残(BHAST):130℃、85%湿度环境并施加电压/电流
· 寿命冲刺:1000小时最大工作电压下不间断运行
SFM8801里程碑:
· 2025年4月完成并通过了1000小时可靠性验证,超低FIT值,印证芯片全生命周期可靠性与严苛环境耐受力的双重保障----完成对“稳定光路”的终极承诺。
第四阶段:量产闯关----光路的精密雕琢(纳米级的“零缺陷”战争)
当芯片进入工厂,质量管控更趋严苛:
1. 纳米级控光工艺
·高精度的晶圆生产制造工艺
·关键制程和参数实时监控,只为让光路在客户清洗工艺中不被磨损
2. 光路的终极试炼场
SF8801量产准备就绪:
· 月产能超千万颗,良率基准线99%
· 每颗芯片200+项测试数据存档大于10年,全流程溯源
第五阶段:上市倒计时----光路的最后关卡(流向市场的最后检验)
SFM8801量产交付里程碑:
2025年年初完成5轮工程批验证,经数家头部客户验证反馈,搭载SFM8801后,手机摄像头马达/模组性能表现领先市场同类产品,获证AI智能算法SDC易重构™和同类产品形成代差。在成为首款通过多个品牌旗下多款机型的光学防抖国产驱动芯片的同时,打破并超越日韩企业长年技术垄断。
图源:网络
结语:当芯片成为传光者
SFM8801的上市,需闯过5大质量门(Gate1-5)、签署超200份文档、经历3000+项测试,正如它走过的2年多时光——这不是简单的制造,而是一场光学防抖的消费电子革命。当它驱动手机镜头捕捉婴儿初笑时的晨光,稳定AR/VR眼镜中穿透迷雾的虚拟光束,这一刻,工程师在纳米世界驯服的光路,终于点亮了人类感知的边界。
科学光路,始于微末:
封装是为光路筑造的抗震基座,
99%良率是对光路的庄严承诺,
数百日验证是向未来传递的光之火种。
——致敬全国科普行动日:用每一颗芯片,折射科学之光
注:本文案例数据来自SiFirst芯赛威SFM8801芯片开发文档(202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