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联盟CEO:加快在华推广 更好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来源:爱集微 #Lora# #物联网# #MWC#
1480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逐渐成为连接物联网设备的关键解决方案之一。在众多LPWAN技术中,LoRaWAN以其长距离通信、低功耗、高容量和低成本等优势,成为物联网领域全球市场的主流选择。

在日前MWC上海2025举办期间,LoRa联盟首席执行官Alper Yegin接受了集微网等媒体的采访。分享了联盟在全球推动部署LoRaWAN的进展,以及强化在中国市场布局LoRaWAN的思考和实践。

受益数字化浪潮 LoRaWAN全球发展提速

LoRaWAN是一种基于LoRa(Long Range)调制技术的低功耗广域网协议,专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长距离、低功耗通信而设计。LoRa技术最初由法国Cycleo公司于2009年开发,并于2012年被美国Semtech公司收购。2015年,Semtech联合其他公司成立了LoRa联盟(LoRa Alliance),以推动LoRa技术的标准化和全球化发展。

从全球的视角看,LoRaWAN在所有LPWAN技术占据领先地位,此前有行业报告指出,2023年LoRa的连接数占LPWAN连接总数的比例是41%(不包括中国市场)。这一数据使得LoRaWAN成为所有LPWAN技术的连接量排名第一,大幅度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LTE-M及NB-IoT,两者分别为31%和20%。

LoRaWAN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也可用于局域网,尤其在公用网络无法覆盖或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近年来,得益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LoRaWAN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据Alper Yegin介绍,LoRaWAN的部署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最大的应用垂直领域是智能计量,包括电表、水表和燃气表。例如,法国的公用事业公司Veolia目前已部署500万只智能水表,并且每年新增约100万只。

此外,LoRaWAN在智慧楼宇,智能设备管理、智能工业(石油、天然气、采矿)、智能安全、智能物流(资产管理,物流运输、车辆防盗、贵重物品监控)等领域和场景,有着非常广泛的需求。

截至目前,全球已部署超过4.5亿个LoRa终端节点和1.1亿个网关,LoRaWAN全球部署节点年增长率超过20%。同时,LoRa联盟的成员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350家来自全球的成员,其中21个来自中国。

由于LoRa在国内与NB-IoT在应用场景等方面重合度较高,且后者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内运营商的网络覆盖,使得国内市场NB-IoT占据较大份额。

但近年来,伴随《“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 “新基建” 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工信部52号文的发布,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LoRa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化在华布局 助力国内企业海外拓展

去年10月,Alper Yegin被任命为LoRa联盟CEO,随后,联盟便加快了针对中国以及亚太地区战略性的部署。在此次来上海之前,联盟内部就成立了针对亚洲的专门小组,在加强和亚洲成员的联系,加快中国客户对于LoRa技术的采用的同时,也希望拓宽联盟在亚洲的影响。

主要的方式包括:

一是参加更多在中国举办的行业会议,对LoRaWAN的优势和应用进行更多的介绍和传播,包括技术、材料的中文版,让更多国内的企业和行业人士更多地了解LoRaWAN和LoRa联盟。

对于一些客户的功能需求等其实在LoRaWAN体系中已经存在,但很多中国客户并不知晓,所以就没有使用,所以在这方面就需要去更好地去向客户介绍和讲解。

二是通过提供更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上的支持(如标准认证等),更好地助力联盟的中国企业成员走出去,打开国际市场,打响知名度。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比如国际性展会上推广,在线研讨会演讲邀请,海外社交媒体内容传播等形式,增加联盟中中国企业的曝光度。

在中国,智能家居领域LoRa终端在使用,如扫地机器人,小家电等,但并没有使用LoRaWAN的网络。

Alper Yegin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企业对于LoRaWAN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比如认为通过自建私有网络会更加方便,没必要加入LoRaWAN这样的开放标准。但实际上考虑到未来网络功能的可扩展性,采用LoRaWAN而非自建网络从长远看会更加经济和便捷。

二是很多人认为自建网络在存储占用和能耗方面会更优,但实际上,LoRaWAN在这些方面表现更好,且网络运维成本更低。

“对于小公司来说,搭建私有网络看起来是可以的,但如果想要实现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进入国际市场,并且需要一个可靠且安全的解决方案,那么采用像LoRaWAN这样标准化和合规的技术就至关重要。这能够提升全球竞争力,拓展更多市场。”Alper Yegin说。

责编: 姜羽桐
来源:爱集微 #Lora# #物联网# #MWC#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