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蓝思科技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 拟募资48亿港元;四维图新分拆四维智联港股上市;初源新材创业板IPO获受理

来源:爱集微 #芯片#
1485

1、蓝思科技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 拟募资48亿港元

2、【IPO一线】四维图新分拆四维智联港股上市,智能座舱份额居国内前十

3、【IPO一线】芯迈半导体递表港交所 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

4、【IPO一线】初源新材创业板IPO获受理 募资12.2亿元投建感光干膜等项目

5、厦门钨业间接控股股东股权划转,省工控集团成新间接控股股东


1、蓝思科技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 拟募资48亿港元


蓝思科技是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该公司正寻求在香港上市,筹集高达48亿港元(6.06亿美元)的资金。

根据周一提交给证券交易所的文件,这家在深圳上市的公司将以每股17.38港元至18.18港元的价格发行2.62亿股股票。这较其在深圳的上一交易日收盘价22.06元人民币折价高达28%。蓝思科技预计其股票将于7月9日在香港开始交易。

这家手机玻璃盖板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部件的制造商是众多在内地交易所上市、寻求在香港发行股票的公司之一。此类交易占今年香港上市融资总额的四分之三左右。

根据上市招股说明书,蓝思科技计划利用此次股票出售所得扩大产品和服务组合,扩大海外业务和生产能力,并推进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垂直整合。

蓝思科技是今年4月受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税冲击的亚洲出口商之一,尽管在特朗普暂停提高关税后,其股价略有反弹。苹果是其最大的客户之一,占这家中国公司2024年收入的近一半。

这家总部位于长沙的公司的股价较2月份的高点下跌了约26%,市值约为1100亿元人民币。

中信证券是蓝思科技上市的独家保荐人。

2、【IPO一线】四维图新分拆四维智联港股上市,智能座舱份额居国内前十




6月30日,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图新”)发布关于参股公司四维智联(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智联”)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公告。

公告显示,四维智联已于2025年6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并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的申请资料。四维智联的主营业务为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其他配件。截至公告披露日,四维图新拥有四维智联45.32%的表决权。

四维智联本次递交的申请资料是按照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及香港联交所的要求编制和刊发的草拟版本,其所载资料可能会适时作出更新和变动。本次发行H股及上市尚需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核准或备案,存在不确定性。四维图新将根据该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四维图新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车联网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地理位置相关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参股公司四维智联的上市申请,不仅体现了四维智联自身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实力和发展潜力,也反映了四维图新在智能汽车产业链布局的深化。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智能座舱作为提升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四维智联的上市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同时也将为四维图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战略协同效应。

资料显示,四维智联是中国领先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卓越的创新软件开发能力和从端到云的全面产品覆盖而闻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四维智联在所有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十,占市场份额的0.1%,并在全球以软件为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而四维智联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的服务量在全国排名第二。其股东包括四维图新、滴滴、MTK、腾讯和蔚来资本等。

四维智联广泛从事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积累了对本地及国际整车厂需求的深刻理解。依托全栈自研软件平台,四维智联提供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其他相关服务,致力于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产品,全面革新驾驶前、中、后的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极致出行体验,并将汽车转变为用户的「第三生活空间」。自本公司成立至今,四维智联已向客户交付超过1,590万套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及超过155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四维智联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达到行业领先地位,被中国约250家整车厂中的约20%采用。

四维智联不仅具备能够通过快速推出相关产品来应对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豪华、中端及经济型车型中的渗透率变化的能力,还能激发客户需求,并确立自己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四维智联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服务于中国众多国内外顶级整车厂,以及合资汽车整车厂及新兴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按中国销量计的10大整车厂均在其部分车型中选用四维智联的产品。四维智联已实施双轨策略,在加强现有客户本地化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市场的业务布局。

四维智联致力于在产品功能及性能方面实现突破,为此,四维智联投放大量资源用于研发,以加强及巩固四维智联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方面的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四维智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13.1百万元、103.4百万元及209.6百万元。

目前,四维智联的研发团队由377人组成。此外,四维智联的独特设计已取得知识产权,除273项软件注册外,四维智联已取得107项专利,包括41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及36项设计专利。

3、【IPO一线】芯迈半导体递表港交所 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

6月30日,芯迈半导体技术(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作为国内功率半导体行业的领先企业,芯迈专注于电源管理IC和功率器件的研发与销售,采用Fab-Lite(轻晶圆厂)业务模式,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工业设备等领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芯迈半导体在全球智能手机PMIC市场排名第3位,市场份额为3.6%;在全球显示PMIC市场排名第5位,市场份额为6.9%;在全球OLED显示PMIC市场排名第2位,市场份额为12.7%;按过去十年的总出货量计算,在全球OLED显示PMIC市场排名第1位。

然而,芯迈半导体的财务数据却透露出隐忧。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连续下滑,从16.88亿元降至15.74亿元,同时亏损持续扩大,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毛利率也从37.4%下滑至29.4%,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及成本压力上升的影响。尽管公司解释称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和股权激励费用,但若未来营收增长无法覆盖高额开支,盈利困境可能进一步加剧。

客户和供应链的高度集中是芯迈半导体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招股书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过75%,最大客户占比甚至超过60%。这种依赖单一客户的商业模式使得芯迈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核心客户订单减少或转向竞争对手,公司业绩可能受到严重冲击。此外,芯迈的Fab-Lite模式使其在供应链上依赖外部代工厂,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长期维持在60%以上,供应链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产能和交付能力。

4、【IPO一线】初源新材创业板IPO获受理 募资12.2亿元投建感光干膜等项目


近日,深交所正式受理了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初源新材)创业板IPO申请。

初源新材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主营业务为感光干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核心团队率先攻克感光干膜的国产化技术瓶颈,并成功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内资企业第一、全球第三。

据悉,该公司的感光干膜产品主要应用于PCB线路制造等生产环节,是PCB产业实现精细制造的关键工艺材料之一。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感光干膜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应用。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使得国产感光干膜得到广 泛应用,并有效促进了感光干膜供应链国产化水平的提升,是目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国产感光干膜企业之一,致力于促进相关产业生态链的发展、增强产业的自主可控和推动产业的升级。

2022-2024年,初源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1亿元、8.9亿元、10.5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1.55亿元、1.7亿元。

此次IPO,初源新材拟募资12.2亿元,投建于江西初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感光干膜建设项目、龙南初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感光干膜新建项目、研发及营运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关于未来发展规划,初源新材指出,在新一轮AI创新周期、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PCB产业将继续向高精密度、高集成化、高频高速等方向发展,带动感光干膜行业的不断升级。未来几年,公司将始终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巩固感光干膜产品在PCB应用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并积极开拓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应用,把握国产替代的发展机遇。

5、厦门钨业间接控股股东股权划转,省工控集团成新间接控股股东




6 月 28 日,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厦钨新能”)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股权无偿划转的提示性公告》。根据公告,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 “福建省国资委”)将其直接持有的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福建冶金”)80.00% 股权无偿划转至福建省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省工控集团”),省工控集团由此成为厦钨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

此次股权划转是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重组组建福建省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闽国资改革〔2025〕53 号)进行的。2025 年 5 月 23 日,厦钨新能收到间接控股股东福建冶金通知,拟组建省工控集团作为省管企业,并将福建省国资委直接持有的福建冶金 80% 股权注入省工控集团。2025 年 6 月 27 日,福建省国资委出具《关于组建福建省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股权划转的函》(闽国资函产权〔2025〕103 号),明确了上述股权划转事宜。

省工控集团成立于 2025 年 5 月 27 日,注册资本 800,00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方。公司注册地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连江北路 1 号福建机电大厦。省工控集团的经营范围涵盖企业总部管理、投资活动、企业管理咨询、新材料技术研发等多个领域,股权结构为福建省国资委 100% 持股。

厦钨新能表示,本次股权划转完成后,省工控集团将间接控制厦钨新能 60.43% 的股份表决权,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收购不会导致厦钨新能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厦门钨业”),实际控制人仍为福建省国资委。此外,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本次收购符合免于发出要约的情形。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芯片#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