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海光、曙光重组将拉开国产AI算力行业的整合大幕

来源:爱集微 #AI芯片# #海光信息#
3.6w

昨日(5月25日)晚间,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共同宣布,两家公司拟进行战略重组。公告称,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海光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的设计,中科曙光则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等领域深耕多年,两者的整合重组,将在技术角度形成更加显著的协同效应,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全产业布局,强化生态优势;同时也将促进国内AI算力企业,如龙芯中科、寒武纪,以及飞腾、天数、壁仞之间的战略整合的进程。

国产AI算力资源的一次垂直整合

从业务上分析,海光与中科曙光拥有很强的互补性。海光聚焦芯片设计,是国内唯一具备x86永久授权+CUDA兼容生态的厂商,此前便完成了对DeepSeek、阿里等国内多款大模型的适配。中科曙光则专注于高端整机制造与算力服务,具有领先的液冷方案(PUE低至1.04)。通过吸收合并,双方有望形成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协同效应明显。

据外部消息称,海光DCU已可支持FP64双精度运算,在生态上已适配超过8000款软硬件,超过5000家生态伙伴,全面推动国产芯片生态的发展。

将拉开国产AI算力行业的整合大幕

目前美国政府仍不断强化对中国企业出口管制,海光与中科曙光此次合并也是中国企业应对技术封锁的“破局之战”,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生态重构,将推动国产AI芯片从“替代备胎”向“主力选项”升级。

从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英伟达已远不仅是一家GPU企业,例如英伟达此前对Mellanox的收购,即加强了对数据中心网络业务的掌控。目前英伟达向下游厂商提供的已经远远不只是一款AI加速卡,而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涉及硬件、软件、网络、解决方案等。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除芯片本身以外,打造完善的国产AI算力生态,提升从芯片到智算中心的全栈服务能力,将是国内企业缩小与英伟达国际大厂差距的重要一环。

此次海光与中科曙光的深度融合或将形成一种示范作用,加速国内AI算力企业间的战略重组。例如,龙芯中科或可通过收购封测厂提升制程能力,提升自身产品性能;鲲鹏与飞腾可能整合ARM生态资源,两者都是ARM体系的,有利于整合研发销售资源等。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AI芯片# #海光信息#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