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对美国智能手机出口跌至14年来最低水平
2.英诺激光:晶圆级玻璃精度达微米级,已批量交付
3.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出货量约5.4亿片
4.成都拓维高科:G8.6代AMOLED金属掩膜版产线首台设备搬入
5.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问世
1.中国对美国智能手机出口跌至14年来最低水平
今年4月份,中国对美国的苹果公司iPhone 和其他移动设备出货量跌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凸显出美国关税威胁如何阻碍世中美之间的大宗商品流通。
5月20日公布的海关详细数据显示,上个月中国智能手机出口额暴跌72%,至略低于7亿美元,远超中国对美出口总额21%的降幅。这凸显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行动——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正在扰乱科技供应链,并将电子产品转移到其他地方。
投资者担心全球贸易战将侵蚀中美双边贸易额(2024年达到6900亿美元),导致各行各业遭受重创,消费者价格上涨。
中国对美手机出口跌至14年来最低水平,数据显示,4 月份出口额为6.885亿美元,为2011年6月以来最低月度出口额。
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三大产品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锂离子电池,而液化石油气、石油、大豆、燃气轮机和半导体制造机器是美国对中国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数据显示,2025年4月,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存储设备出口额降幅最大。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出口至印度(苹果在中国以外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的手机零部件价值大约增长了四倍。
苹果公司加快了将生产转移到印度的步伐,尽管特朗普最近批评了这种做法,并敦促苹果将iPhone制造业务迁回美国。iPhone从未在美国生产过,至少在短期内,这一计划似乎不可行。
从印度智能手机供应链情况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手机零部件从中国运往印度进行最终组装。
2.英诺激光:晶圆级玻璃精度达微米级,已批量交付
近日,英诺激光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的晶圆级玻璃(WLG)加工设备可实现批量自动切割和裂片功能,精度达微米级别,已批量交付瑞声科技。
2024年,英诺激光实现营业总收入约4.47亿元,同比增长21.41%,创历史新高。公司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围绕激光器技术优势,在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业务领域持续发力,存量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新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上市后首个“三年发展目标”如期达成。
在新业务布局方面,公司针对消费电子行业“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需求,推出声学器件激光切割、折叠屏铰链焊接、VC散热件焊接等系列解决方案,客户涵盖瑞声科技、蓝思科技、歌尔声学等行业头部企业。此外,面向FPC成型的激光高速冲切设备(HTLC系列)已投入市场应用,进一步巩固技术渗透率。
半导体领域,2024年,半导体业务持续显著增长,业务布局逐渐成熟。公司已连续多年向SHI公司批量供应碳化硅退火制程的紫外激光器,应用于硅基半导体检测制程的深紫外激光器和应用于FC-BGA先进封装的ABF载板超精密钻孔设备已完成送样或接受客户打样。
3.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出货量约5.4亿片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出货量约为5.4亿片,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持平。尽管有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但由于品牌备货策略的影响,市场需求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京东方(BOE)以1.3亿片的出货量,以24.3%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第一的位置,而三星显示(SDC)以约8100万片的出货量位居第二,华星光电(CSOT)则以7500万片的出货量稳居第三。
技术路线方面,a-Si LCD和柔性OLED成为市场双轮驱动力。a-Si LCD面板凭借低成本优势,在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中占据约3.3亿片,同比增长约13.1%。LTPS LCD面板则因技术性价比劣势加速退出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约63.8%。刚性OLED面板出货量同比下降约5.8%,而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约5.9%,达到约1.4亿片,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
在OLED领域,三星显示(SDC)在全球刚性OLED市场需求中占据约84%的主导地位。柔性OLED市场方面,韩国厂商总份额略有下降,但得益于Apple备货需求的增加,出货量仍保持1.8%的同比增长。中国大陆方面,一季度OLED面板总出货量约1亿片,同比增长2.3%,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1.8%。其中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约9135万片,同比增长约8.2%。
京东方(BOE)在全球柔性OLED领域居第二,国内第一,总出货量约3600万片。随着第8.6代AMOLED产线布局,京东方计划在中尺寸OLED市场发力,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中尺寸显示面板的需求,预计其在柔性OLED领域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天马(Tianma)一季度出货表现亮眼,达到约2200万片,同比增长高达22.9%,超越TCL华星(CSOT)和维信诺(Visionox),排名国内OLED出货第二。TCL华星(CSOT)一季度OLED产线持续满产,总出货量约为2000万片,同比增长约12.1%。
展望2025年,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将在政策波动与技术迭代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复杂图景。短期内,国内市场面临国家补贴政策边际效应减弱与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但随着国内柔性OLED产线产能释放及良率改善,面板成本持续优化,柔性OLED不断向下渗透,成为增长关键因素。中长期来看,技术路线分化加剧,a-Si LCD巩固中低端市场主导地位,LTPS LCD加速退出手机领域,OLED以折叠、超薄、LTPO等技术为突破口推动高端市场扩容。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未来随着各家G8.6代OLED产线布局的推进,面板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将聚焦于“技术卡位速度”与“供应链韧性”,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挑战中,兼具成本控制力与创新突破力的企业将占据先机。
4.成都拓维高科:G8.6代AMOLED金属掩膜版产线首台设备搬入
近期,成都拓维高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G8.6代AMOLED金属掩膜版产线“首台”设备正式搬入。自2017年3月成立以来,成都拓维高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OLED Mask及零部件的精密再生、CMM研发和制造、FMM研发和制造等业务,并迅速成为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维信诺、华星光电等显示面板厂的供应商。
随着京东方国内首条第G8.6代AMOLED生产线在成都的开工建设,成都拓维高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京东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步建设了G8.6代AMOLED金属掩膜版产线。这一产线将与京东方成都G8.6代AMOLED生产线形成协同。
产线设备的搬入预示着安装调试等工作将迅速展开,加速产品的量产进程。
5.最小电动自主双足机器人问世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团队宣布研制出已知全球最小的电动自主微型双足机器人“Zippy”。这款机器人身高不足4厘米,凭借其精巧的机载电池、执行器与控制系统,不仅能自主启动,更能以每秒10步的速度完成行走、转弯、跳跃及攀爬等动作。相关成果发布在2025年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
灵动的电动自主微型双足机器人“Zippy”身高不足4厘米。
图片来源: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研究团队表示,微型双足机器人虽构造复杂却意义重大。双足设计使其既能适应崎岖地形,又比轮式机器人更具机动优势。他们通过简化行走机制,成功实现了微型双足机器人的实用化突破。
“Zippy”的行走奥秘在于:前腿抬起时重心前移,配合圆弧形前足设计,为后腿留出充分的摆动空间,从而实现大幅跨步。这种精妙的机械结构,使其步频与人类以31公里/小时奔跑时的步频相当,创下了自主双足机器人的奔跑步频纪录。
研究团队指出,这种微型机器人可深入人类及其他设备难以抵达的狭小空间,应用于灾后搜救、工业检测及地质勘探等领域。他们下一步将为“Zippy”配备视觉传感器,赋予其定位与自主导航能力,未来更可通过群体协作,在危险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