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美国调整芯片出口管制,中国商务部回应!雷军:小米3nm芯片已量产;保时捷中国被罚款

来源:爱集微 #芯片# #汽车#
1709

1.美国调整芯片出口管制 中国商务部:坚决反对单边霸凌行径

2.雷军:小米自主研发3nm旗舰芯片玄戒O1,已大规模量产

3.因虚假折价促销,保时捷中国被罚款5万元

4.合肥芯谷微电子6英寸砷化镓晶圆制造项目首台设备搬入

5.4月份我国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

6.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


1.美国调整芯片出口管制 中国商务部:坚决反对单边霸凌行径

5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商务部调整芯片出口管制有关表述答记者问,有记者提问成,美国商务部网站调整了其5月12日发布的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新闻稿相关表述,将“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规”调整为“警告业界使用中国先进计算机芯片,包括特定华为昇腾芯片的风险”。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5月15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方已就相关问题阐明严正立场。美方发布有关指南后,中方通过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在各层级与美方进行交涉沟通,指出美方行为严重破坏中美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要求美方纠偏纠错。中方注意到,近日美方对指南新闻稿相关表述进行了调整,但指南本身的歧视性措施和扭曲市场本质并没有改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出,美方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国芯片产品加严管制,甚至干涉中国公司在中国境内使用中国自己生产的芯片,美方的手伸得太长,是典型的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行为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严重威胁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安全稳定,严重冲击全球科技创新。给别人“下绊子”,不会让自己跑的更快。这种以单边保护主义手段,妄图围堵、孤立其他国家的做法,终将损害美自身产业竞争力,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华歧视性措施。双方应共同维护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通过中美经贸磋商等机制,加强立场沟通,有效管控分歧,协商解决各自关切,推动构建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倘若美方一意孤行,继续实质性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2.雷军:小米自主研发3nm旗舰芯片玄戒O1,已大规模量产

5月20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发布微博称,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3nm旗舰芯片,已开始大规模量产。

雷军在微博中还称,搭载小米玄戒O1两款旗舰将同时发布,包括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5spro和超高端OLED平板小米平板7ultra。

此前雷军透露,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力争跻身第一梯队旗舰体验。在另一条博文中,雷军透露,小米玄戒O1将于5月22日晚间在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正式亮相。

玄戒O1是小米继“澎湃S1”之后,时隔8年推出的第二款自研手机SoC(系统级芯片)。雷军表示,在2017年“澎湃S1”正式亮相之后,小米遭遇挫折,暂停了SoC大芯片的研发,转向了“小芯片”路线。此后,小米澎湃各种芯片陆续面世,包含了快充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影像芯片、天线增强芯片等,在不同技术赛道中慢慢积累经验和能力。

2021年初,小米决定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天眼查信息显示,小米于2021年12月成立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2023年6月,上海玄戒注册资本增至19.2亿元。2023年10月,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两家公司法人均由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国际业务部总裁曾学忠担任。

3.因虚假折价促销,保时捷中国被罚款5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近日因通过虚假折价、减价等方式销售商品,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5万元罚款。处罚信息显示,该公司在2024年10月21日至11月4日期间,销售一款高尔夫球车包时标注“原价6119元,限时优惠918元,到手价5201元”,但经核实,该商品从未以原价6119元实际销售过,构成虚假价格比较的违法行为。  

此次涉事商品为保时捷品牌配套的高尔夫球车包,销售金额为5201元。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认定,保时捷中国作为德国保时捷公司在中国大陆的总经销商,在促销活动中虚构原价,误导消费者,违反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及价格相关法规。处罚决定书强调,此类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保时捷股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子公司,主要负责保时捷品牌汽车、零配件及周边产品的销售业务。其经营范围涵盖新车销售、二手车经销、售后服务等领域,并在全国多地设有授权经销商及直营网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目前,保时捷中国尚未公开回应此次处罚。

4.合肥芯谷微电子6英寸砷化镓晶圆制造项目首台设备搬入

5月19日,合肥芯谷微电子砷化镓晶圆制造线项目搬入首台核心设备高温离子注入机,此举标志着该产线正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全部设备计划于5月底完成搬入。

据悉,该产线于2023年启动建设,规划为6英寸砷化镓晶圆制造线。

资料显示,芯谷微专注于半导体微波毫米波芯片、微波模块和 T/R 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向市场提供基于 GaAs、GaN 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的系列产品,并围绕相关产品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公司产品和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子对抗、精确制导.雷达探测、军用通信等国防军工领域,并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逐步向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卫星互联网、5G 毫米波通信等民用领域拓展。

5.4月份我国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

5月19日,国新办就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6.1%,制造业增长6.6%。记者注意到,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和3.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会上表示,工业生产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组合拳”效果不断显现。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业发展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特点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宏观政策合力效果继续显现,各地区加力推动工业发展,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4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在去年以来的月度增速中较高。从增长面来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八成。

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持续。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从行业来看,4月份集成电路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从产品来看,4月份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60.7%和29.5%。

三是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焕新提速,相关行业和产品快速增长。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较好,4月份,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8.9%和61.8%。智能产品生产快速增长;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2%和29.3%,大幅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1.5%。

四是“两新”政策带动效应明显。随着“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扩大,助力工业生产增长。在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4月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包装专用设备产量保持两位数;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4月份电动自行车、液晶显示屏等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付凌晖表示,从未来看,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但也要看到,当前工业产品价格仍在低位运行,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各项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网)

6.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达5758亿元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1699亿元。

白皮书称,随着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年度申请量持续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12.9万件,同比增长4.8%,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4年,北斗系统应用规模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约2.88亿部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占比达98%;大众地图软件基于北斗高精度的车道级导航功能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城市和乡镇道路,11家主要电子地图服务供应商提供位置服务日均超1万亿次,日均提供导航服务总里程超40亿公里。

白皮书显示,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模式不断丰富,多项国际标准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国际话语权。

白皮书称,下一代北斗系统和国家综合时空体系都将在2035年前建设完成。从时空服务产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视角来看,应进一步大力推进北斗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化融合应用,鼓励时空信息与互联网、物联网的大众消费服务相结合,同步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推动北斗应用发展与产业生态建设的关键。(新华网)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芯片# #汽车#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