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轮电动车市场异军突起、知名度不断上升的九号有限公司,和机器人有着不解之缘:多位创始人拥有机器人教育或创业背景,公司成立伊始原计划注册为“九号机器人公司”,近两年公司开始着手布局服务机器人、割草机器人,也一直高度关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前沿方向。近日,在九号有限公司的媒体沟通会上,九号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禄峰《中国电子报》记者分享了他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的看法。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是产业发展方向,但是当前缺乏刚需性场景。”九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九号公司时刻保持对前沿领域的最强感知力,目前仍在观望和学习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与发展,或将择机切入该赛道。
“人形”未必是最佳方案
“如何看待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为机器人带来的机会?九号公司是否会布局这一领域?”面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询问,掌门人高禄峰的回答表达了热情而审慎的态度。
“我认为具身智能一定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公司创始团队始终对(制造)机器人有一个执念,希望在机器人领域有比较好的进展。甚至最初我们创业之初,希望公司名称叫‘九号机器人’,后来因为一些规则规范,才取名‘九号有限公司’。”显然,毕业于中国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第一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高禄峰来说,机器人仍然是一个让他兴奋的领域和产品。
无疑,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是今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最热的主旋律。无论是英伟达、OpenAI、腾讯、百度等国内外科技公司,小鹏、比亚迪、广汽等汽车企业,还是普渡、擎朗、洛必德等服务机器人企业都高调布局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
将自己定义为“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九号公司无疑是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高度相关。但是九号公司却冷静地避开了这一波产业热度,这一决定基于高禄峰在机器人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商业判断。
“机器人能够成功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在于场景牵引。相比场景驱动,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更像是资本驱动和想象力驱动的产物。”高禄峰认为,真实世界的场景需求与机器人是否一定要“人形”没有太大关联。随着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表演了抛手绢舞蹈,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度升高。但是,当前人形机器人并没有一个特别刚性的场景出现,比如说某个场景的问题非要人形机器人才能解决。
“基于我在机器人的从业经验和观察,人形机器人反而是机器人各种形态中比较低效率的。”高禄峰举例说,在移动能力上,最快的物理形态应该是轮子,但是人类是无法进化出一双轮子。所以人们选择使用自行车、滑板车、电动车和汽车这类有轮子的交通工具,无疑它们的移动效率是远远优于人类的一双腿。
高禄峰继续举例说,目前成熟的机器人产品都不怎么像‘人’:例如扫地机‘趴’在地上做清洁,并没有做成人手的形状;工业机器人也只是一只只机械手臂,并没有要长得像‘人’而多安装两只眼睛。
“中国将Robots和Robotics的翻译为机器人/机器人科学,其中的‘人’字就让人们潜意识认为机器人就一定要像‘人’。”高禄峰认为,人形机器人这个物理形态是否为最优解是经不起推敲的。
寻找刚需场景是商业化关键
高禄峰认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形态可能是把人类工作能力解构下来,比如一双手的劳作能力、一只胳膊负重能力。产品一定要从场景需求和工作效率角度出发,不一定要用“人形机器人”的整体形态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
“人们看到人形机器人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去跑马拉松很新鲜,但是目前业界还没有人形机器人刚需场景的出现。”高禄峰认为,“机器人的发展一定是由场景牵引的。一个场景需求就可以催生巨大市场,解决这个场景问题的机器人品类才会迎来快速增长。”
高禄峰以成功商业化的扫地机器人和割草机器人为例,说明了场景需求牵引的重要性。
以扫地机器人为例,每个家庭都有地面清洁的需求,这个场景需求是普适和饱满的,恰逢当时机器人技术已经可以满足这个需求,扫地机器人市场因此迎来爆发式增长,产品也在市场中实现了从第一代的无序随机碰撞式到第二代路线规划扫地产品的迅速迭代。
再以割草机器人成功商业化为例。修割草坪在欧美地区是刚需,精致的院内草坪是家庭的“门面”的最好证明,加之当地昂贵的人工与复杂的传统埋线式割草方法,方便且平价的智能割草机器人迎来爆发。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42亿美元,销售量约60万台。九号公司恰逢其时切入该赛道,带来销量收入的双双增长。九号有限公司2024财报显示,智能割草机器人实现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约283.92%。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割草机器人的大卖还吸引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的布局——UBHOME与高通技术公司合作推出了智能割草机M10并亮相CES2025。
“割草机器人市场能够实现较快的增长也是场景需求、技术成熟度和性价比三个因素共同催化的结果。” 谈到割草机器人的成功高禄峰总结说:“九号不会轻易就布局一个新品类,会等到时机、场景、供应链等条件都具备之后才会切入。”高禄峰也表示,公司将一直保持对行业前沿领域的最强感知力。“希望公司的触角一直延伸至‘水中’,‘水热’的时候,我们可能在观望和学习这个领域的技术。切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赛道时机取决于是否有成熟的场景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