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反共识:锚定功能价值,地平线打造用户信赖的辅助驾驶系统

来源:地平线 #地平线# #辅助驾驶#
2173

在辅助驾驶蓬勃发展的当下,行业既需要创新的活力,也需要回归本质的定力。

用户对「安全抵达」与「舒适体验」的期待始终如一,这促使行业不断思考:辅助驾驶的差异化创新是否应聚焦于表层功能,还是应回归本质需求,以标准化能力推动普惠价值?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提出,辅助驾驶如同智能手机的「基带」——其核心价值应回归功能价值而非情绪价值。

这一观点并非否定技术创新的多样性,而是强调在底层功能价值上建立行业共识,通过规模化与标准化降低技术普惠成本,从而让辅助驾驶更快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辅助驾驶的终局:回归基带逻辑

手机行业的演进史为汽车智能化提供了绝佳启示。基带芯片作为手机通信能力的核心,始终以「稳定传输」为第一性原理,无论用户是商务精英还是学生群体,其对通话质量的需求本质趋同。

辅助驾驶同样遵循这一逻辑——从A点到B点的安全、舒适、高效,是人类对出行最基础且不可妥协的需求。正如余凯博士所言:「辅助驾驶无法像音乐或香氛一样,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体验,它的终极使命是成为像基带一样可靠的基础设施。」

这一认知正在重塑行业对「智驾平权」的理解。地平线认为,真正的平权应聚焦于功能价值的标准化收敛:通过统一的安全标准、普适的舒适性定义、可复制的效率优化,让辅助驾驶能力像手机通话功能一样,成为所有车型的「默认配置」。

这种系统性收敛并非技术保守,而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度回应。

行业破局关键:构建功能价值的「铁三角」

功能价值的实现绝非单点技术的突破,而是需要构建「软硬协同、生态分工、用户信任」的铁三角体系。

在地平线的战略框架中,这三者的关系如同稳定运转的飞轮,共同推动辅助驾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软硬协同是技术落地的根基。面对极端场景与日常场景的双重挑战,地平线通过「芯片-算法-工具链」紧密闭环,打造出软硬一体化方案,兼顾性能提升、研发效率和量产速度,为车企打通一条走向辅助驾驶既高效又经济的理想路径。这不仅是软硬件的能力叠加,更是两者相互赋能的生态进化。

生态分工是规模化的核心前提。当产业链各环节聚焦专业能力时,边际成本将呈指数级下降。地平线通过构建开放生态体系,协同博世、大陆、电装、轻舟智航、鉴智机器人、易航智能等多家优秀软硬件伙伴形成能力互补: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计算平台,赋能车企在智能化竞争中实现快速迭代、成本可控、体验领先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从而满足车企大规模的量产需求。

用户信任是商业成功的终极考验。辅助驾驶的普及面临一个现实悖论:技术越先进,用户越难以感知其价值。地平线提出的「信任公式」——用户智驾信任度=(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直指这一痛点。安心度不仅关乎物理安全,更要保障用户的心理安全感,专业度体现在决策的精准性与可解释性,带来舒适高效的通行体验,亲密度则通过自然的人机交互(如拟人化跟车策略)建立情感连接,而「夸大度」的降低要求企业克制营销噱头,回归功能本质。这种以信任为纽带的价值传递,正在重塑用户与技术的关系。

在技术浪潮中 做「反共识的笃定者」

辅助驾驶革命是对出行本质的回归。正如通信行业先完成4G网络覆盖才孕育移动互联网生态,汽车产业也需经历从「功能平权」到「体验升维」的渐进式变革。

当辅助驾驶的功能价值完成标准化建设,汽车产业的创新重心将向体验层迁移——智能座舱的差异化竞争正式开启,汽车开始从驾驶工具进化为「第三生活空间」。

地平线坚信,以功能价值为锚点,以生态共赢为路径,以用户体验升维为目标,建立起功能价值的「基础坐标系」,真正的用户体验创新才能获得坚实支撑。

这种战略的背后,是对产业规律的深刻敬畏:所有伟大的技术变革,都需要经历从功能标准化到体验差异化的螺旋上升——这看似朴素的商业逻辑,正是穿越技术周期迷雾的指南针。

责编: 爱集微
来源:地平线 #地平线# #辅助驾驶#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