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极氪中概股回归为国产芯片上市指明方向

来源:爱集微 #极氪# #港股# #融资#
4w

去年5月,极氪登陆纽交所,市值一度接近70亿美元,成为当年少有成功赴美IPO的中国新能源车企。然而,仅时隔一年,随着吉利汽车近日发布“将收购极氪智已发行全部股份”的公告,极氪再次开启私有化进程。这反映出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加剧背景下,中概股回归的大趋势。尽管目前美股市场上已没有了中国芯片上市公司,但IPO上市依然是国产芯片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可以预见,中概股回归,“A股+港股”将成为未来国产芯片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选择。

中概股回归?极氪成市场热议中的“第一股”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果交易完成,极氪将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并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吉利控股集团表示,此举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外界对此评价认为,在中美关税摩擦背景下,极氪退市成为中概股回流话题下的“第一股”。

作为吉利高端智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极氪一身聚集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智驾、ZEEKR OS智能座舱等热点话题,也曾一度在美股市场上经历高光时刻。然而,上市一年之中,股价大多处于低位震荡,目前市值约50亿美元左右,跌幅接近30%。

这一方面与美股市场对中国新能源品牌认知不足有关,另一方面,美股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在中美关税摩擦的大背景下,目前市场热议的话题中就包括了“中概股回流”。有消息称,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在回应“会否将中国公司踢出美股市场时”表示,“在关税谈判中,所有的政策选项都是可能的”。

而此次吉利汽车的收购,使极氪成为这一轮市场热议话题的“第一股”。

“A股+港股”,双重路径成芯片企业融资主要选择

目前美国股市并没有典型的中国芯片企业。此前中芯国际与展讯通信曾分别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但中芯国际已于2019年从纽交所退市,展讯通信亦被紫光集团收购。在美国股市上市的中概股中已经暂无其他中国芯片企业。

此前,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是为了拿到更大的融资通道、更成熟的投资人体系、更有话语权的市场化机制。但随着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持续推动《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落地,美方对中国供应链企业、芯片上下游的审查力度正在加剧。由于美国对华半导体行业的限制,许多中国芯片企业已经更倾向于在中国A股或香港上市,而非美股。

事实上,现在除A股科创板之外,港股市场已经成为国内芯片企业的主要上市融资渠道。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地平线、黑芝麻智能、上海复旦、中电华大科技,港股市场上的中国芯片企业,已经涵盖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的企业。纳芯微,广和通、蓝思科技、晶澳科技,天岳先进等也有在港股上市或再融资的计划。

香港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同样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完善的监管制度。在港股上市,同样有助于中国芯片企业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此外,相比其他一些资本市场,港股的上市规则较为灵活,对企业的盈利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弹性。这对一些处于高速发展期、尚未实现盈利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芯片企业来说,港股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上市平台。

当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芯片企业发展壮大,包括对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选择在港股上市,符合国家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导向。同时,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在港股上市后,可以更好地利用大湾区在科技、人才、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大湾区内其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极氪# #港股# #融资#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